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2020-12-30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4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思维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当前中学生畏惧作文,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二是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三是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有限,不会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导致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

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前提。在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怎样写。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主线,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本人在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做以下四方面的探讨:

一、沟通课堂内外,丰富积累

《标准》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当前,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因而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善于用情感体验,思考生活的品质,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从而让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得到自由显现。

《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班级可组织一些读书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知识的营养,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这样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创设主体情境,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写作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入迷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

《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其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在作文训练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基本内容,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营造学生熟悉、可以发挥想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拓宽写作思路

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独创性,即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充、改写;二是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多向性,即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三是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系统性,着重从逆向思维角度进行阐述。

在平时的作文中,学生总是翻来覆去地写那几个人、几件事,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材料,作为思维的基础,进行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写作过程。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达,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也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成功率。

四、注重方法传授,提高写作能力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审题立意、定体拟题、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基本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实际上是写作中的技能训练,方法繁多,但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会掌握,切忌“八股式”的机械灌输,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宝贵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切实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皆是好方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就尽到了,学生也就成了作文的主人。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