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困境与超越

2020-12-30保定市美术中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行使惩戒班级

■ 保定市美术中学

2019年11月,教育部对外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一时间关于教师的惩戒权成了热门话题。因此,了解惩戒权的立论依据,发现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立论基础

教师惩戒权的理论依据。首先,教育活动具有社会职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组织。教师合理恰当的惩戒旨在确保教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其次,行为主义认为个体行为矫正的形式主要包括奖励和惩罚。惩戒正是通过使学生产生厌恶或难过的感觉,来抑制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最后,虽然性善论与性恶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两者均一致肯定了教育对人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失范行为进行惩戒,是为了引导他们走向“善端”。

教师惩戒权的法律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以法律的形式支持教师行使惩戒权,同时要求教师合法、正当地对学生进行惩戒。在《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现之前,我国相关法律的一些条文中隐含着对教师惩戒权的肯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对学生学业和品行的指导与评定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育者有“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也都规定了教育者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

中小学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实困境

为了了解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现状,笔者就对待惩戒权的认识态度、教师惩戒学生的方式、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效果、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的内容,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教师惩戒权的认识和态度。在对教师是否享有惩戒权这一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超过50%的教师认为惩戒学生是教师的权力,66.99%的学生不确定或否定教师惩戒权。在对教师惩戒权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认识上,师生均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28.89%的教师不能明确区分惩戒与体罚;63.62%的学生不能区分惩戒与体罚,22.41%的学生认为教师惩戒学生是违法的。

教师惩戒学生的方式。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教师最常用的惩戒措施是讲理说教,其次是扣除个人量化分数(学生在班级的量化分数会直接影响学生学期末的评优评奖,如果量化分数过低将被取消评优资格)。教师和学生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惩戒方式,如增加作业量、背单词、为班级服务、写反思、写字帖等。

教师行使惩戒权产生的效果。98.89%的教师认为如果不惩戒学生的错误,他会继续犯错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错误;81.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惩戒对自己认识错误有效,8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惩戒对自己改正错误有效。

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影响因素。在对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名时,教师和学生的选择高度一致,依次是家长对惩戒的态度、教育法规、学生对教育惩罚的态度及情绪反应、社会媒体对教育惩罚事件的评论、学校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惩罚的态度、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理念。且有45.56%的教师表示在行使惩戒权时,遇到过学生或家长的过激行为。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教师行使惩戒权无法可依;另一方面,面对来自家长、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舆论的压力,教师只能采取比较温和的惩戒方式,甚至是放弃惩戒权。

确保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的策略

完善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法规。我国中小学教师行使惩戒权的最大困境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做后盾。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有关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概念和内涵、使用方式、使用原则、使用程序和适用范围,以及配套的监督制度、申诉制度及学生救济制度,确保教师惩戒权的顺利实施。此外,中小学也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家长的观点与建议,自行制定本校的教师惩戒权管理办法。

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养。首先,教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身职责,敢于行使惩戒权,在惩戒学生时,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坚持教育性原则,不能侵害学生的权利,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使自己手中的“戒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其次,教师应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方法,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合理惩戒。

规范教师惩戒学生的方式。学校可以鼓励师生按照民主协商的方式制定班级内的惩戒制度。一是自定惩戒标准。每位学生先列举出过失行为和对应的惩戒方式,随后再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所有在班级内达成共识的惩戒建议将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每学期修订一次。二是自主承诺、自定奖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本学期关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目标和承诺,以及完成后的奖励和未完成的惩罚。三是自查互查、自评互评。一旦有同学出现失范行为,则由组长在班主任、全班学生的见证下进行相应的惩戒,惩戒时需在视频监控下进行,组长应记录惩戒的原因和过程,由教师、组长和受惩戒的学生共同签字。

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尝试做一个旁观者和协助者,构思、设计图纸,采买物品、动手布置等环节全部交给学生。这一举措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能够自觉爱护劳动成果。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应让家长参与其中。制度确定后,由家长和学生共同签字、实施。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方式,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监督教师惩戒权的使用情况,促使教师合理、正当地对学生进行惩戒,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行使惩戒班级
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的规范鉴别——兼及对李洪元案的回应
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忘却歌
班级“四小怪”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也谈“教育惩戒权”
浅谈监察机关行使留置权的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