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安县天然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30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然林林农公益林

李 辉

(湖南省东安县林业局,湖南 东安 425900)

天然林包括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它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1]。全面保护天然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了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东安县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天然林资源十分丰富。县委、政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一直比较重视,提出了“生态立县”“绿色东安”大方针,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保护天然林的相关建议,为天然林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1 东安县自然地理资源概况

东安县地处南岭山系向湘中丘陵的过渡地带,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江上游,东径110°59′33″~111°34′10″,北纬26°74′~26°52′29″。东与零陵、冷水滩区相连,南与广西全州县交界,西与新宁县接壤,北及东北与邵阳、祁东县毗邻。东西宽59.42 km,南北长83.86 km,总面积2 210.94 km2,合22.109 4万公顷[2]。管辖白牙市镇等15个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

2 东安县森林资源现状

东安县是一个“七山半水二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的全省重点林区县[2]。林业用地面积达144 606.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54%,其中有林地面积97 189 hm2,疏林地8.2 hm2,灌木林40 159.5 hm2,未成林造林地2 936.2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 451.2 hm2,宜林地2 689.3 hm2,现有活立木蓄积量4 000.815×103m3,森林覆盖率58.1%,林木绿化率63.0%[3]。天然林面积85 432 hm2,其中公益林36 277 hm2,商品林49 155 hm2。全县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除舜皇山中上部保留有原始次生林5 300 hm2外,其余都是人为影响之后的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主要类型有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以楠竹为主的毛竹林,以壳斗科、榆科、樟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等。

3 天然林保护工作成绩

全县2001年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后,通过天然林禁伐、封山育林、严打非法采伐及占用天然林、退耕还林等,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得以增加,林种结构、生物多样性也有了较大的提质。

3.1 天然林资源恢复增长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石漠化补植造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52.33%提高到“十二五”的58.1%,有林地面积由“十五”的85 143.7 hm2增加到“十二五”的97 189 hm2,增加12 045.3 hm2,增长14.15%。“十二五”全县天然乔木林面积达48 727.45 hm2,蓄积达240 8.928×103m3,其中阔叶林面积32 529 hm2,在乔木林中占42.63%,阔叶林蓄积由“十五”的67.210 9万 m3增长到“十二五”的143.960 2万m3,占比也由8.87%上升到38.23%[3]。树种多元化,特别是阔叶林占比提高,使得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大增强,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

3.2 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多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天然林固碳释氧、水源涵养作用得到了提升,地表水土流失逐年减小,有效降低了湘江、水库等湿地的泥沙淤积量。扩大了野生动植物种群,森林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如2014年在紫溪镇高岩水库第一次发现了中国濒危动物野生鸳鸯。2013年中南林业大学喻勋林教授在紫溪镇高岩水库附近悬崖峭壁石缝中,发现了报春苣苔。2015年喻勋林教授在该水库边又发现了新物种湖南石山苣苔。2016年在横塘镇狮子铺、白滩河等村发现了分布长达5 km多的野生紫荆居群。2016年在黄塘冲村石林里发现了稀有的国家的二级保护植物紫色禾雀花,面积约7 hm2,分布区约2 km长,极具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3.3 林业产业结构得以提质增效

近十几年来,东安县分别建立了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泥洞省级森林公园,全县依托这两个公园丰富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全县小水电开发、林下种植养殖、林特产品采集加工等涉及林业的特色经济蒸蒸日上,并通过积极培育林产品龙头企业,林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效益不断提升。微旅游更成为亮点,为全县生态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4 天保林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林农收益减少

东安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全县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林业。2000年实施天然林禁伐和2001年实施公益林项目以来,林农依靠林业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全县楠竹林2万公顷,随着禁止采伐及挖冬笋,禁止林下种养殖等,极大减少了林农增收渠道。因此,林农对天然林保护抵触情绪极大,一些林农更冒着违法犯罪风险采伐林木谋取经济利益。林区经济发展缓慢,山区林农适应能力不强,不外出务工者差不多都成了贫困户。如鹿马桥镇苏家岭村村域面积约700 hm2,5个村民小组、146户、464人,自2007年575.6 hm2山林划入公益林后,林农靠国家公益林补助无法维持生活,贫困户占一半多。

4.2 天然林数据不够准确

林业野外调查工作辛苦,补助低,导致调查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性不强,调查不认真。加之使用的判图参考卫片不清晰,有人工林小班划入天然林,有的小班调查之后被非法采伐,资料未作变更,致使2017年天然商品林数据和近几年的林地更新“一张图”数据等存在一定的偏差。全县按山头分林到户,平均面积小,难以准确勾划地界,2017年天然商品林补助试点只能区划界定到村组。

4.3 天然林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突出

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将严重影响涉及林业的项目。县委、政府规划是依托本地林业资源优势,通过林业项目来做大做强做优森林资源。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4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1万多人,年产值7亿元。还有光伏电站项目、风电项目、铁路项目等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征占林地,与天然林保护矛盾。

4.4 天然林补偿标准过低

2017年全省对天然商品林进行区划界定建数据库,开始将集体和个人的天然商品林纳入天然林停伐补助试点,有的县区已发放了停伐管护补助资金,给林权所有者补助标准为180元·hm-2,比公益林的补偿还低。现在山区林地承包费都达450元·hm-2以上,丘陵区林地承包费更高。天然商品林补偿低,与天然林生态效益价值相比,反差巨大,对于山区林农,远不能解决保护引起的经济发展滞后问题,严重影响了民生,不利于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4.5 天然林防火基础薄弱

天然林保护基础薄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层领导防火意识不强,防火资金投入不足。东安县森林防火值班室登记2019年9月某天火警就达20多次。二是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管理跟不上森林防火形势,森林防火专业队伍力量薄弱,缺乏培训和演练,装备科技含量不高[4],主要靠人工扑火,危险系数大。三是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小。实施了近二十年的天然林禁伐等生态保护工程,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恢复,林内草枯林密,枯落物增厚,天干地燥时火险系数增大,但全县几乎没有建设生物防火林带。

4.6 天然林管护不到位

现在公益性天然林有专人管护,天然商品林没有聘任管护人员,公益林管护人员综合素质参次不齐,管护能力不高,年管护费按管护面积计(每公顷22.5元),林木面积小的村,管护费低,无人愿意管护。配合扶贫政策,聘任的大部分护林员都是贫困人口,如全县2018年382个公益林护林员中有贫困户112人,2019年乡镇321个护林员中有贫困户218人。这导致许多问题,如不会填写巡山记录本登记、填写内容不规范、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林业站等,甚至还有根本没有按要求巡山护林,流于形式。2019年森林督查发现162个公益林小班存在问题,主要是农民建房、非法采伐、砍灌炼山种植经济林、采矿、办养殖场等,但护林员几乎没有及时上报。

4.7 天然林质量差

主要表现为林分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低质低效林占比大。全县天然乔木林面积48 727.45 hm2,蓄积量2 408 928 m3,每公顷蓄积49.4 m3。其中成过熟林面积6 515.23 hm2,占13.37%,蓄积量占25.84%;近熟林面积2 288.67 hm2,占0.047%,蓄积量占10.2%;中龄林面积23 147.91 hm2,占47.5%,蓄积量占54.29%;幼龄林面积16 775.64 hm2,占34.43%,蓄积量占9.67%[3]。与我国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0 m3)相比少了近一半。全县中幼林面积比重最大,近成过熟林面积占比少,中龄林蓄积量所比占最大。

5 保护对策

5.1 强化天然林保护宣传和行政执法力度

林农对天然林保护一般不太理解,需要林业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森林法》《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森林防火条例》等涉及天然林保护的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林区家喻户晓,提高林农保护意识。地方林业执法队伍应加强执法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与行政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乱砍盗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从快处理。对破坏天然林资源事件处置不力、整改执行不到位,造成重大影响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1]。对破坏天然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

5.2 发展林区特色经济

从林区实际情况出发,加大林区扶贫力度,发展林区特色经济。林区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增加,动植物种类和资源得到恢复,林区负氧粒子浓度也得以提高,可按天然林管理政策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第三产业,缓解当地林农对森林的依赖,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大庙口镇袁家村建立的生态茶园乡村旅游康养休闲产业园,投资达3亿元,就近解决边远山区村200多人就业,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义。

5.3 进一步完善天然商品林数据

2017年天然商品林数据库和公益林数据库已融入2018年林地更新“一张图”,以后天然林数据都以“一张图”为准,但因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下次“一张图”更新之前要组织一次完善天然商品林数据的调查,利用最新遥感影像,结合国土三调成果资料,准确区划界定村组天然商品林范围,修改完善存在问题的天然林小班因子,并落实村组户面积,为今后天然林修复打下牢固基础。

5.4 处理好天然林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最严格制度和法治保护天然林资源[1]是大势所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山区林农人口向城镇迁移,大多偏远山村已逐步空心化,天然林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的发展对林地的需求也愈大。各级部门只有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才能不断巩固扩大全县生态环境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项目单位也可避开天然林等严管,科学合理调整规划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将天然林保护修复成效列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事项,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1]。

5.5 逐步增加天然林补偿标准

天然林保护属公益事业,补偿应以政府和公共财政为主,共同承担。天然商品林和公益林补偿与林农商品林经营收入差别很大,与天然林生态价差距更大。要维护天然林“山有其主、主有其利”,必须从国家层面完善天然林补偿政策,通过建立生态税[5]、重要生态区位天然商品林赎买制度[1]、林业碳汇交易规则等,多渠道筹措补偿资金。还可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资助、认养等方式,从事天然林保护公益事业[1]。

5.6 加强天然林防火建设

天然林生长周期长,一旦发生火灾,林地恢复艰难,年限长,必须高度重视。一是落实乡镇领导责任制,由乡镇领导一把手带头,明确每个乡镇干部的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定期检查防火工作;二是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在森林高火险期和高火险区,严禁携带一切火种进入山林,严禁违规野外用火,违者一律从严处罚[6];三是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用高科技预警防火,如森林防火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森林防火无人机低空监测预警系统、森林防火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等,基本实现森林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火设备标准化、扑救工作科学化。四是不定期对防火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意识开展培训,树立防火责任感,增强灭火技能,提高防火人员扑火装备。

5.7 加强管护人员培训和监督

属集体、个人的天然林可采取合理的方式招聘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增加个人管护范围,精减管护人员,提高天然林保护的效率和质量。可实行天然林与公益林管护并轨[1]。每年各乡镇对天保管护人员进行一次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巡山记录填写、森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野生动植物识别与保护、防止乱砍乱伐等内容,提升天保管护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统一规范巡山记录内容,并随时抽查。建立完善的天然林保护奖惩制度,激发管护人员积极性,发现有问题及时向基层林业站反映,确保天保林管护信息的时效性。林业主管部门可利用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数字林业”对天然林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全县天然林网格化巡护监测系统[7],增强考核管护绩效,推动天然林管护的科学化、精确化,全面提升天然林管护能力。县天然林保护管理部门可通过建立全县天然林管护微信群或QQ群,及时快捷发布信息、布置任务。

5.8 制定切实可行的天然商品林管制政策

天然林全面停伐后,对纳入保护重点区域的,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必要措施外,禁止其他一切生产经营活动[1]。天然林抚育时,必须先开展严格的作业采伐设计,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可实施,完成后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非重点保护区域的天然林,在不破坏地表植被、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提下,可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1]。对纳入非重点保护区域的楠竹林应允许每年合理采伐,“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促进老龄竹林更新,但禁止采伐楠竹林内阔叶树。

5.9 天然林保护修复措施

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加强森林经营,科学实施保护修复措施,遏制天然林林分退化。在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分别采取封禁管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或其他复合生态修复措施;依托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在大山区培育大径材和珍贵树种,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在天然林非重点保护区域,利用中幼林抚育等项目资金,强化天然中幼林抚育,促进形成地带性顶级群落[1]。利用石漠化治理、生态廊道建设、珠防林、矿山修复等项目和民间资金,对废弃矿山、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林地、退化低质低效林进行生态修复,坚持“少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生态造林[8],逐步恢复天然植被。

猜你喜欢

天然林林农公益林
浙江省首个市级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评审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