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林业科技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

2020-12-30王生银赵国平罗毅旻王海燕昝林森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省局科教植物园

王生银,赵国平,罗毅旻,杨 君,王海燕,王 薇,昝林森,*

(1.陕西省林业局;2.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安 71008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林业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国土绿化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33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4.7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3.06%,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千米,三秦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延安退耕还林、榆林防沙治沙、大熊猫和朱鹮保护繁育等工作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典范。以核桃、大枣、花椒为主体的特色经济林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148.6万公顷、150.91万吨、201.76亿元,成为生态富民的重要来源。据初步测算,上述成就的取得,有力地支撑了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科技贡献率达到43%。新时代,林业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还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造林绿化难度加大,森林质量凾待提高,林业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短,资源保护压力增大等。因此,依托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进而支撑和引领林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本研究通过向全省林业相关业务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发放调查表,查阅和分析陕西林业科技项目库、专家库及“陕西省十大林业科技成果”[1]而为陕西省林业科技与生产实践快速、高效、优质、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陕西省林业科技项目性质分析

1.1 项目来源、类别和定位

本调查征集的244项科技项目中,地市66项、占总量27.1%,省林业局直属单位72项占总量29.5%,相关科教单位76项、占总量31.25%,秦岭国家植物园和西安植物园(以下简称“两个植物园”)共28项、占总量11.5%,企业2项、占总量0.8%。说明陕西省林业科研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科教单位和林业系统,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有限。

项目类别方面,重大科技项目51项(地市12项,科教单位13项,省局直属23项,两个植物园1项,企业2项),占总量的20.9%;重点研发计划124项(地市41项,科教单位38项,省局直属31项,两个植物园14项),占总量的50.8%;青年人才专项46项(地市3项,科教单位22项,省局直属10项,两个植物园11项),占总量的18.9%;平台运行后补贴专项15项(地市5项,局直属8项,两个植物园2项),占总量的6.2%;林业政策与战略研究计划8项(地市5项,科教单位3项),占总量的3.3%。表明各类项目分布比较合理,重点研发计划的需求占比最高,其次是重大研发计划和青年人才专项,平台运行后补贴专项、林业政策与战略研究计划科技需求相对较少。

项目研究内容性质方面,基础研究项目45项(地市13项,科教单位10项,省局直属10项,两个植物园12项),占总量的18.4%;应用研究项目90项(地市31项,科教单位24项,省局直属30项,两个植物园3项,企业2项),占总量的36.9%;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09项(地市22项,科教单位42项,省局直属32项,两个植物园13项),占总量的44.7%。说明全省林业科技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科研与林业生产需求结合较紧密,比较符合预期。

1.2 项目研究方向

本调查的陕西省林业科技项目可归纳为10个研究方向。其中,林业产业86项,占项目总量35.3%,占比最大,各单位都有分布,且分布比较均匀;造林绿化模式技术和动植物保护26项,占项目总量10.7%,占比第二,造林绿化模式技术项目的76.9%和动植物保护项目的84.6%均分布在林业系统相关单位;林产品再加工25项,占项目总量10.3%,占比第三,林产品再加工科研项目80%分布在科教单位;生态保护和修复22项,占项目总量9.0%,占比第四,各单位均有分布;智慧林业17项,占项目总量7.0%,占比第五,各单位均有分布;平台建设15项,占项目总量6.2%,占比第六,且该类项目的86.7%分布在林业系统相关单位;科教旅游机理和理论机理研究各10项,合计占项目总量4.1%,占比第七,其中科教旅游文化各单位均有分布,理论机理研究主要来源于高校;病虫害防治7项,占项目总量的2.9%,占比第八,该类项目的71.4%分布在林业系统相关单位。说明全省林业科技研究主要以传统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为主,草原、湿地等领域研究较少;而且,有关动植物保护、造林绿化模式技术等林业保护研究主要由林业系统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2 陕西省林业科技专家人才状况

2.1 专家来源、学历和年龄分析

本调查共征集专家407名,其中工作地在地市者229名、占专家总人数总量56.3%,省局直属单位66名、占16.2%,相关科教单位88名、占21.6%,两个植物园共20名、占4.9%,企业4名、占1.0%。说明陕西林业科技专家主要来源于基层林业系统相关单位和科教单位,两个植物园和相关企业科技人员较少,与林业科技人员数量分布状况一致。

专家学历方面,中专9名、占专家总数2.2%,都为地市林业工作人员;大专68名(其中地市64名,省局直属2名,两个植物园1名,企业1名)、占总16.7%;本科204名(其中地市143名,省局直属38名,相关科教单位17名,两个植物园3名,企业3名)、占50.1%;硕士54名(其中地市13名,省局直属25名,相关科教单位10名,两个植物园6名),占13.3%;博士72名(省局直属1名,相关科教单位61名,两个植物园10名)、占17.7%。说明基层林业系统专家学历主要以本科和大专为主,省局直属系统专家学历主要以本科和硕士为主,科教单位和两个植物园的专家学历则以博士为主。

专家学历年龄方面,35岁以下5名(其中地市1名,相关科教单位4名)、占专家总人数1.2%;35~45岁108名(其中地市56名,省局直属19名,相关科教单位20名,两个植物园12名,企业1名)、占26.5%;45岁以上294名(其中地市172名,省局直属47名,相关科教单位64名,两个植物园8名,企业3名)、占72.2%。表明全省林业系统科技专家主要以45岁以上为主,35岁以下科研人员较缺;科教单位专家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比较合理。

2.2 专家研究方向

在本次调查的12个专家研究方向方面,林业产业专家140名、占专家总人数34.4%,占比最大,各单位都有分布,且分布比较均匀;综合类(业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目前又在管理岗位)专家58名、占14.3%,占比第二,大多在基层单位;造林绿化技术专家53名、占13.0%,占比第三;动植物保护专家32名、占7.9%,占比居第四;生态保护和修复专家29名、占、7.13%,占比居第五,绝大多数分布在科教单位;调查规划与设计专家26名、占6.4%,占比居第六,全部分布在林业系统相关单位;森林保护和病虫害防治专家19名、占4.7%,占比居第七,这类专家的75%左右分布在林业系统;林产品再加工专家13名、占、3.2%,占比居第八,全部分布在科教单位;科教旅游专家10名、占2.5%,占比居第九,林业系统和科教单位都有分布;经济管理专家5名、占1.2%,占比居第十;智慧林业专家3名、占0.7%,占比居第十一,全部分布在科教单位。表明全省林业科技专家业务方向主要以传统森林生态、造林技术和林产业为主。动植物保护、造林绿化模式技术等林业保护领域专家主要分布在林业系统。

3 陕西省林业科技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尤其是陕西省森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对林业的生态产品与服务需求变化,今后一个时期,陕西省林业科技项目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围绕气候等自然环境、林地资源现状与质量提升主要限制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国家生态空间规划主体功能等差别较大的陕北、关中、陕南等三个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生态空间高质量发展管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及示范;②自然保护地体系修复与利用保护技术,包括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研究、秦岭生态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及各类自然公园优化整合研究,以及秦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野化放归、疫源疫病监测防治,以及秦岭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植物调查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③经济林尤其是特色经济林高效管理与林产品深加工利用技术;④秦巴山区低效用材林、生态林培育技术;⑤陕西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治理与保护、土地经济生产力提升为中心的林地经营管理技术;⑥榆林毛乌素沙地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城市森林、防风治沙林、景观林等造林与管护技术;⑦以关中城市为代表的以土地高效利用、生态功能优化及稳定、景观效果美化为中心的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技术。

4 陕西省林业科技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目前,陕西省林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林业生产、管理对技术的需求相比,在研项目很少或没有涉及生态空间治理理论与实践,湿地、荒漠、草原等生态系统,缺乏生态产业、可循环产业等国家新兴产业研究项目;林木病虫害防治、科教旅游、生态康养、智慧林业等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专家数量少;红枣、核桃、杜仲等经济林良种选育单项技术多,但经济价值高、特色优势明显的新特优良品种选育和综合配套技术不足;缺乏既具国土生态空间治理理论与经验,又熟练掌握陕西省森林资源环境与林地经营技术的领军人才。

为实现陕西省林业科技突破性进展,为林业在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陕西省林业科技工作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市场导向,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点科研计划项目为引领,以满足生态空间治理现实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工作。为此,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稳定支持资助机制,激活整合各类科技资源要素,组建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体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科技示范工程,尽快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支撑有力、带动性强的标志性科技成果,服务全省生态高水平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省局科教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四级高级主办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一张纸的旅程
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