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本土资源开发的实践

2020-12-30青海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莫艳玲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石头幼儿园游戏

青海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莫艳玲

一、引言

“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会充分一些。”生动有趣的课程能够吸引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让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与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与实施,追随幼儿兴趣而生发的项目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借鉴。挖掘幼儿园本土资源,结合地方文化,引导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尝试创设适宜幼儿生活与发展的空间,追随幼儿兴趣,满足幼儿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探索课程游戏化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课程游戏化的本土资源开发探索

1.木之语——成长年轮

年轮记录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痕迹,记录了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足迹,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随之发生变化,孩子之间产生了更多交流与讨论、思考和提问。活动起始阶段,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散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跑到小木屋、木栈道、大树下游戏,不一会“小家伙们”就会捡起落叶、凋谢的花朵以及树枝当做宝贝,有与伙伴分享的,有装在口袋里的,还有当武器使用的。看到幼儿对小花园的关注、对细小事物敏感的观察,教师沿着幼儿的话题,和幼儿开启了“为什么树叶会发芽?为什么大树会开花?”的讨论活动。

单一的话题不能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在班级开启主题活动大讨论。从关注“各种各样的树”到分享树的知识,再到教师带幼儿一起绘画“垂榆”“红槐”等树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大树的秘密。教师巧妙地围绕幼儿兴趣点和需要探究的问题发起活动预案,在活动中让幼儿和大家分享绘本《我的爸爸是木匠》引发木工主题活动,请家长助教走进教室为幼儿分享科学探索活动“微生物的大世界”。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不断迁移,教师适时根据发起的话题,通过多种手段策略,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关注与兴趣。

“木之语——成长年轮”主题活动在幼儿的探讨中诞生。多元化活动让孩子探讨大树的秘密、各种树枝和躯干,创造了形形色色的作品。为了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在园内,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小木马工作坊”,木工坊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学习经验的体验,对幼儿园园本游戏课程体系也做了补充。

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用传统与现代木工工具,通过刨、钻、挫、锯、粘、贴等技能,感知木工的独特性和了解中国传统木工技术。在教室,教师以多元化的游戏方式和幼儿一起制作DIY手工作品,并用幼儿手工作品创设环境:亲手绘制的木条挂在教室,手工花朵摆放在窗台,小木桩上的自画像整齐地排好队伍等待着命令——充满童趣的教室墙壁上集中展示了孩子们精彩的、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家长陪伴幼儿一起穿越植物园,寻找身边最美的树叶、环抱最粗壮的大树、嗅出花的芬芳;家长和幼儿一起记录每一次的发现,一起体验成长的秘密;在几何书店的木工操作间,家长陪幼儿体验做木制品,为幼儿增添一份有心意的玩具。

幼儿处在快速成长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乐是他们成长中最美好的印记。让木头畅所欲言,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木工工艺的发展,体验木工制作的快乐,让创意成为幼儿成长中最美的年轮。

2.石之趣——缤纷艺术

儿童凭借自身原有的经验与周围环境进行相互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不断丰富并改造原有经验,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的发展实质上是儿童经验不断丰富、改造、成长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直观、具体、现实和历史的丰富“视界”,这样的“视界”幼儿能够直接看到、听到、触摸到的,符合幼儿直观、具体的思维特点。生活在黄河边的我们,目睹黄河水的奔流,捡拾起被黄河水冲刷过的石子儿,如获珍宝。这些石子儿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异彩纷呈,成为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幼儿在切身感受、体验知识生活气息时,将会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共鸣,并从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幼儿的主题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背景越是紧密联系,幼儿就越能够感受和理解内容。

结合园所文化、本地资源,我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将黄河边大大小小的石头放在我园绿荫下、木栈道旁,使得幼儿每天都可以和石头做游戏。在室外,幼儿手持石子儿不停地玩耍;在室内,幼儿口袋也会成为小石子儿的港湾。在活动中让幼儿与石子尽情的互动,教师运用石头与幼儿一起创建班级文化“石之趣——缤纷艺术”。以石头为学习材料,以玩石头为脉络设计多元的学习情境,在“石头故事”“拼叠石头”“敲击石头”“涂染石头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审美情趣。

主题活动中,青海省循化县的介绍必不可少。这个坐落在黄河岸边、和河岸的石头常年一起生活,并由骆驼创造的神话村庄给大家带来神秘的色彩。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石头坑里捕捉与骆驼外观相近的石头,搭建自己的骆驼泉村庄;延伸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去石头坑捡石子儿,然后让幼儿利用多元化的材料制作绘本,经过多次的合作,幼儿制作了石头绘本《不一样的我》《七色花》《石头汤》等;音乐游戏中,石头乐器随处可见,幼儿最喜欢用自己绘制的彩色乐器敲打节奏与教师畅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教室外的走廊,师幼共同搭建“小小石头博物馆”,将每一个创意石头作品呈现在那里,用最美的艺术创建他们的空间;在室外的展台上,创设“传统游戏区角”,摆放自制的民间游戏棋盘,配上多种颜色的小石子儿鼓励幼儿一起下棋;在木栈道上,随处可见久久不愿离去的幼儿以及藏在木屋里的幼儿,他们用石子儿或在建构生活经验或巩固新的经验。

让材料成为幼儿建构经验的一种方式,教师还要不断把握幼儿学习的整体特征,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实现自主创设游戏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其实教育并不需要复杂的构思和玩具,只需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这些简单的教育元素,并在自然的接触中发现那些能够益智的灵感。

在课程资源利用中,将黄河岸边的石头用于生活、美化生活。通过不断搜寻材料,丰富主题活动,在生活中挖掘一切可用的资源,以此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开阔视野。在“奇石博物馆”有许多画面石、象形石、景观石、星晨石、文字石等都在讲述黄河边的故事。幼儿参观完奇石博物馆后,精心制作石头城参观PPT,变身为专业讲解员,主动参与活动,与其他幼儿产生共鸣。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发动家长搜集石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让幼儿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石头和人类的关系。幼儿在此共同交流、合作、分享,在共通的活动中实现个体活动的内在需求,丰富内心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3.泥之乐——历史呈现

泥土孕育着生命、滋润着万物,是人类、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孕育了人类的游戏、艺术、农耕文明。泥土烧制的陶器,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见证了人类农耕文明的演进。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亲近大自然的天性,对幼儿来讲,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他们对原始材料得天独厚的处理能力、溢出心灵的想象以及游戏似的创作方式令人着迷。

青海省乐都县是我国彩陶文化最为鼎盛时期的地区,被誉为“彩陶王国”。为了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了解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活创造与梦想,领略彩陶的多样造型及妙趣构图,我班开启了泥之乐活动并与乐都彩陶文化整合,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在汲取新教育理念中实践,在创设适宜和丰富环境中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中提出“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获得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泥巴的可塑性强,能使幼儿“知能互补”。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搜集相关的陶土历史背景并为幼儿讲解;在平面图案创作中,幼儿用彩笔先设计出想要的纹样,再用彩泥捏出图案,摆放在立体物体上;还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去陶泥工作室制作日常用品如陶罐、陶人及肌理等,全面感受陶艺的魅力;一起寻找“魅力茶具”“陶瓷瓶”“陶瓷摆件”,感受陶土文化精髓。

新型材料彩泥给幼儿的活动增添了更多创意。结合地方文化,让幼儿用泥与气球结合,完美制作乐都彩陶,在纸板上镂刻花纹,让幼儿用彩泥制作京剧人物、脸谱、彩色旗袍等,真实感受泥艺术独特的造型。

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从空间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到一日活动的安排,从教师的教育策略途径和手段到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从对幼儿的观察到对幼儿学习发展的观察和评估,从自然资源到家园社区的合作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推动了整个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整合地方资源“木之语”“石之趣”“泥之乐”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改变教师固有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在课程游戏化主题活动中,做到玩中学、做中学,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实践,让幼儿对木头、石头、泥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好地释放了他们的天性。

猜你喜欢

石头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别小瞧了石头
欢乐的幼儿园
石头里的鱼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