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2020-12-30

兽医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酸中毒椎管病症

1 病因分析

1.1 产道及骨盆周边神经受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大约有40%~50%的病例是由于牛难产所导致的,由于胎儿过于肥大,在生产中强行拉出胎儿,从而导致产道及盆骨周边神经受损。

1.2 闭孔神经受损在临床中,大约存在10%的牛是在助难产中导致腰椎错位,从而压迫椎管神经而导致卧地不起。

1.3 骨质疏松有10%左右的牛是由于长期钙磷比例失衡,从而使得其自身存在软骨症,滑倒后无法自行站立。

1.4 酸中毒及蹄叶炎这种疾病的概率大约在4%左右,围产期中由于精料喂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饲料会减弱牛的胃肠功能,从而体内蓄积过多的酸性物质从而导致酸中毒的发生。同时又因为酸性物质会在蹄小叶上淤积从而导致蹄叶出现炎症。

1.5 酮病及肝病此类病症在实际中并不常见,仅有1%~2%,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产前营养太过丰富所导致的肥牛,在产期体液损耗太多,能耗大,补给不充分,脂肪的无氧分解所造成的酮血症。

1.6 电介质紊乱在对长时间瘫痪的牛只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大概率是由于过量的钙元素补充所造成的血磷、血镁等指标异常。

1.7 衰弱型卧地不起体弱无力、肌无力的并发衰竭,在临床中多见于存在创伤的胃炎、消化功能异常等。

2 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

2.1 损伤由于牛只不同位置的损伤,且损伤不明显很难进行及时的确诊,对存在明显骨损伤的牛会导致局部异常情况的出现,此时需要与产程及助产状况进行结合,展开全面的考虑。临床中常见有后躯阻碍,大部分会出现腰的完全及部分麻痹,在病牛卧地时患肢会朝外分开伏卧姿势,多为腰椎两侧出现损伤,大部分会表现出伏卧或侧卧。对后肢朝外弯曲呈蛙式的大部分都是髋关节病症,对于存在一侧受损的牛大部分会卧于健康的一侧,患肢摆放在上,朝一边伸展,趾关节弯曲。如果出现严重的骨折,牛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肌肉会出现颤抖,并全身冒汗。

2.2 闭孔神经损伤常见于腰椎椎管内部的受损,临床中常见有腰麻痹、肢体活动受阻,病症较轻的情况下前肢能够支撑,后肢无法站立,腰部无力,重伤者腰部针刺无反应。

2.3 骨质疏松软骨症牛只大部分会在产后短期内可以起立,后因多次骨骼受损从而导致无法起立。

2.4 酸中毒或蹄叶炎在围产期存在腹泻、严重脱水、体温下降显著的酸中毒牛只,在后期可能会并发蹄叶炎,此时牛无法正常站立,其在站立时会出现严重的肌肉颤抖,最后卧地不起。

2.5 酮血病在临床当中大部分都是继发所导致的,大部分是肥胖、消化系统异常等牛,乳尿存在酮臭味。

2.6 电介质紊乱在临床中多见于血钙、血钾等指标的转变,在临床当中对于多数卧地不起牛会进行钙元素的补充,从而造成血脂水平不断的上升,最终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引起卧地不起。

2.7 传染病继发卧地不起常有口蹄疫、流行性脑炎,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存在神志不清的牛只,就需要及时停止治疗,进行及时的处理。

2.8 继发性卧地不起多在病危衰竭期中出现,诸如,牛中毒情况下所导致的神志不清。一般创伤性胃炎的牛只也存在卧地不起的情况,然而牛在卧地前存在胸痛的情况,临床中也有瓣胃坏死的牛表现出痛苦的呻吟[1]。

3 治疗

3.1 继发性产后卧地不起综合征及时补充钙及磷,并辅用水扬酸钠、地塞米松等药物的治疗。

3.2 腰椎损伤可使用VB1用于兴奋腰肌,兴奋脊髓椎管神经可将硝酸士的宁注射在百会穴中,局部使用封闭灵,将2%普鲁卡因进行膜腔注射等,同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注射治疗。

3.3 中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中药。对于重症病牛可利用乳香、血竭、红花等活血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使用温肾补腰的药物,诸如杜仲、巴几、兔丝子、牡蛎、茴香等。对于肢蹄受损的牛只可使用三七、土虫等,对于中药的使用必须依据四季情况对寒热温湿进行调节,中药的治疗可实现辩症施治、科学用药,并进行阴阳平衡治疗。

3.4 长期卧地不起综合征必须充分考虑微循环受阻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入盐酸654-2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末稍血瘀所致微循环障碍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蹄叶炎牛可进行放蹄血,缓解蹄小叶的充血状况。

3.5 调解电解质,科学使用钙磷补剂体液消耗过大时需要补充钾元素,存在痉挛时必须补充硫化镁,并且加注VB帮助各类元素的吸收。

4 结语

在进行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做到精准诊断,合理救治。综合分析病因及病症,对于治疗价值进行判断,对无价值牛,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有价值的牛需要结合中西医进行辩证救治,辅以饲养及物理治疗,从而获得最佳的疗效。

猜你喜欢

酸中毒椎管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青春期病症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
FDA警告: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