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体育学科建设与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30张旋姜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实验组领域学科

张旋姜来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00;2.清华大学体育部 北京 100000)

1、前言

体育学科建设是在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合理的体育学科构建体系将促进体育人才、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在科技高度融合的今天,交叉学科对体育学科建设的冲击致使研究者有必要重新回顾和审视原有体系建设中的优劣,降低体育”自我意识”的比重,取长补短,拓展体育学科建设思路和视野,以解决体育科学研究、体育院系课程设置、学科发展定位、资源循环流动、体育运动实践等诸多问题。

2、体育学科分类方法与研究

2.1、多分法下的中美体育学科设置与对比分析

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简称CIP-2020在学科分类的开展研究方法中主要使用了调研分析、技术审查、公示、修订三个环节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扩充和缩减,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六个大类、48个一级学科,较以往新增1个一级学科,且大类中以及二级学科中并不含有体育学,体育相关专业如体育营养学、运动哲学、运动史学等专业均通过7分、10分、12分类法由体育学划分出多个三级学科并散入六个基本类别48个一级学科中。

在我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共设置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体育科学作为独立一级学科存在,下设4个2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由中美两国对学科体系或体育科学建立的方法可以发现,美国使用的多分法充分发挥了跨专业学科的延展,增强了科研人员研究方向和学科分类管理的应用性、灵活性,而我国学科体系的建立以“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为基础,其逻辑架构清晰,也保留了各新兴门类的未来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体育学科建设中能够清晰发现研究度较为集中,研究深度满足需求,但研究广度较美国有所不足,同理,美国多分体系下建立的体育学科分类其人才涉猎较广,新兴行业创新能力较强,但深入度不足,两者各有优劣,在目前我国提倡大力开展创新的大的前提下,有必要重新思考体育学科建设广度,让体育学跨学科建设更快发展起来,以引申出更多实际应用价值。

2.2、从属关系下的体育学科分类与构成

根据分析,我国体育学科建设的广度尚有不足,这涉及到重新梳理体育学科分类,其中以从属关系进行体育学科分类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其总体原则接近美国多分类方法,但是不片面的将各类学科均由体育类与其它基类构成,而是由社会关系-学科科学-学科教育的知识分类从属关系进行划分,以“历史进程、人文社会、体育经济”,“设备研发、体育人体、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师资教育”为划分依据,划分出二级学科。

运用从属关系对体育学科进行分类梳理能够将文、理、理论、训练等有机融合,对分支结构的选择更加有效范围更广,又由于从属关系即逻辑链条的实际存在,符合科学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线索,是对体育科学分类十分奏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从属关系对体育学科进行分类其对从属关系的把握要十分精准,它将难点由学科分支构架转义到逻辑链的构建,在实际应用中应清晰把握每一条线索的对应关系。

2.3、研究热点领域对体育学科建设的影响

在学科建设中,国家对某一二级学科的支持将直接影响该研究领域的走向和发展,这对新兴领域及学科的研究将产生负面影响,在体育学科中其影响尤为巨大。由于体育学科的设定或本质较为宽泛,与各行各业均有交叉,因此以体育研究领域和对象划分体育学科可分为基本学科指以人体活动为准绳的学科体系,具有社会统一认知的划分原则,以体育史体育导论为对象与领域;流行性学科指以热点领域、词频或具有转化经济效益、应用宽广的学科以具有广泛基础和研究人员为划分原则,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为对象领域;边缘化学科指实际转化效率较低,但具有前沿性、延续性的某一类特殊学科,缺乏学术基础和研究人员以运动力学为对象领域;共生学科指伴随着体育发展所必然出现的跨领域学科,同时揭露体育本质,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学科如运动营养学体育人文领域;派生学科指以体育学科作为辅类对主流学科起借鉴发展作用的,且更多以边缘化学科出现的体育学科如体育经济体育管理领域。

在对近五年知网收录科研文章数据进行获取后,并以科研领域和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其中相关类别基本学科、流行性学科、边缘化学科、共生学科、派生学科所占比例分别为42.3%、37.4%、3.7%、8.3%、8.3%,从数据可以看出基本学科、流行性学科和边缘化学科具有显著差异性和特征,但共生与派生学科则区分较为困难,这也是以研究领域和对象划分中存在的问题,且共生与派生相对另外三类可能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根据比例也证实国家对某一二级学科的支持将直接影响该研究领域的走向和发展,同时这对新兴领域及学科的研究将产生负面影响。

2.4、不同教育阶段对体育学科的分类及缺失

利用不同教育阶段对体育学科进行划分是部分欧洲国家常用的划分手段,旨在个体在一生不同教育阶段应对体育的不同内容进行学习,其中体育活动方式又以身体素质的敏感年龄作为参考,如反应速度敏感期为9-12岁,一般耐力敏感期为12-14岁。在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体育实践活动配合幼儿时期的体育启蒙教育、小学体育史与劳动课程、初中户外体育与体育社会学、高中竞技训练与科学营养搭配、大学采用多轨制由各院系开设不同体育相关研究课程。这部分欧洲国家采用的不同教育阶段体育学科分类在参考人体科学的基础上进行,且大学阶段的多轨制也拓展了体育学科分支构建,其在我国引入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多轨制的实施,即大学阶段课程的统筹规划,这也是我国目前体育教育的严重缺失部分。

3、高等教育体育学科建设的缺失与发展思路

3.1、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学科分类关联性

分析体育学科分类是对高等体育学科建设和改革的基础性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体育学科分类方法加以挑选并应用在高等体育教育普及与开展中,是充实高等教育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础,且对学科发展有反馈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改革除体育类院校应建立健全各学科门类的体育学外,更应适应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初衷始终停留在实践即运动技能的传承而缺乏体育理论、常识、跨学科建设的尝试与应用,造成体育人才培养集中度较高,非体育院校并具有较高科研基础的学生无法进入体育领域,这是体育人才缺乏的根本所在,因此对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体育教育对比实验

为完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需要以实验为佐证,分别选择4个乒乓球教学班各30人,其中2个为实验组分别进行CFD计算流体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以及体育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课程讲授,占用总授课时长的20%,另外2个为对照组按照原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理论部分讲解主要涉及CFD乒乓球仿真模拟概念、工况设置与后处理;乒超联赛管理服务、弹性收费标准等内容,总计进行三个月16课时的对比。

根据对实验组调查问卷分析,93%的学生认为理论课程的加入扩宽了视野,接触到了新的领域,87%的学生认为理论授课对实战和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对于CFD计算流体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实验组学生提出理论授课在乒乓球实战和学习中的作用集中在对球的飞行和旋转认识更加直观,对挥拍原理深有体会,体育经济学实验组学生提出理论课程在乒乓球实战中的作用较弱,但对乒乓球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把握更加明确,这恰恰说明了正确的理论授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差异性和价值不同。

此外,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手攻球考试环节的成绩也可以发现,CFD实验组平均分94.2分,体育经济学实验组平均分93.1分,另外2个对照组平均分分别为91.4分和90.3分,可以看出乒乓球的教学选择CFD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更为合适因为其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球产生精准判断,而体育经济学实验组成绩也较高的原因经过访谈更贴近于引起学生兴趣,但总体价值略弱,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体育教育更能够起到知识传承作用,具有改革的实际意义,但合理的理论课程选择尤为重要。

3.3、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建议

针对实验,提出以下思路建议:

(1)加强教师理论培训,提高跨学科建设。

由于目前师资水平绝大多数以多年从事体育教学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为主,对理论部分学习和国内外体育相关研究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长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知识素养,结合普通高等院校各级学科及院系专业开设必要的选修通识课程,丰富学生对体育科学的需求。

(2)遵循体育学科分类原则,细分实践与理论选择。

在理论课程开设中不能片面的使用体育院校专用课本教材,而应结合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特点制定编纂全新教材书籍,如乒乓球课程的实验中采用CFD教学效果更佳,而非体育经济理论,如何将理论实践二者有机结合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3)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时长,满足课程理论开设前提条件。

目前,高等学校课程绝大多数不再局限于1节大课1个半小时的基础配备,而是根据实际课程需要对课程时长进行设置。但体育课程的时长更改仍然较少,造成学生身体准备活动时间不足,理论讲授时长不够,专项技术练习较少,为应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而进行的素质练习时长过多的情况,因此适时改变课程时长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1)以多分法、从属关系、研究热点领域、教育阶段对体育学科加以分类分别具有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匹配问题、从属关系线索把握问题、对新兴领域及学科的研究产生负面影响问题、多轨制适配性问题,在制定学科分类时应互相借鉴参考,统筹把握,力争更加精确科学;

(2)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应在体育学科分类基础上对体育理论的相关教材进行研究,以适应普通高等学校课程需求,增加理论涉及面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教师基本知识素养,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身体素质练习才能更适应未来体育人才储备与科技发展方向,进而完成体育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实验组领域学科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学科新书导览】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