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传统摔跤运动
——切里希研究

2020-12-30斯木其格王伟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吐鲁番喀什维吾尔族

斯木其格 王伟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引言

维吾尔族是主要居住在新疆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汉文文献中又有“袁纥”、“韦纥”、“回纥”、“回鹘”、 “畏兀儿”等不同的译写。17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则称为“回部”、“缠回”。1935年称为“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民族习俗,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族先人创造了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骑射、切里希、帕卜孜、打嘎儿、萨哈尔地、达瓦孜和刀郎舞等体育项目。其中的切里希就是维吾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1、切里希的产生及演进

切里希是流行于今新疆地区的摔跤运动。“切里希”为维吾尔语,在现代维吾尔语中的含义是“搏斗、较量”,是维吾尔族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切里西产生的具体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在著名的伊斯兰学者、语言学家马赫本德·喀什噶尔于11世纪完成的维吾尔语著作《突厥语大辞典》中,曾对切里希有过如下记载“勿与姑娘摔跤,勿骑骡马奔跑。”这本书中的记载是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关于维吾尔族摔跤的文字记载。由此说明,至迟在公元11世纪,摔跤就在维吾尔地区广泛开展了。

元代在西域地区曾设立“校署”,统一管理各个民族部落间的摔跤等竞赛活动,使得切里希这一民间竞赛活动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肯定,并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节日一项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至清代,维吾尔族的切里希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新疆图志》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婴儿四五岁父母择日遍告戚友延莫洛大诵经行割礼,诸戚友相率馈物致贺,富家大族则杀羊马飨宾客,为赛马斗跤之乐。”清朝诗人肖雄在其所写的《嬉乐》一诗中也生动描绘了维吾尔族进行切里希的场面:“每两人相互驰抱,彼此揿掷,能推到者为胜,谓之跌角。凡与胜者相契之人,争捧其脚面高举之,以助炫耀。亦以肉食等为注,两股角胜,皆争名出众之会也。”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切里希比赛的激烈场景以及观众对胜者的崇拜。

2、切里希的流派划分及比赛形制

由于新疆地区幅员辽阔,交通不畅,切里希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独立发展的态势,依据地域的不同,以天山为界,维吾尔族切里希已经形成了南疆的喀什噶尔式和北疆的吐鲁番式两大流派。

2.1、喀什噶尔式切里希

这一流派主要开展于南疆的卡则噶尔、阿图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喀什噶尔式切里希大体上属于站立式摔法。比赛时,对阵双方在腰间各系一条长2m,宽20-30cm的蓝棉布腰带。这条腰带具有双重功效:一是为了起到固定选手腰部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腰部扭伤。二是方便对手抓缚,便于双方发力。当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双方才可以进攻,以将对手摔倒肩背着地为胜者。如果比赛中双方同时倒地,即算平局,双方起身再战;如果对手一手一膝着地,或使用犯规动作如反关节、以脚尖踢对方胫骨等行为摔倒对方,则判无效,比赛也要重新开始,如果犯规情节严重者可以直接罚出场外,判定对手获胜。为了增强比赛的观赏性,如果双方消极比赛,对阵时互不进攻,则同时取消双方的比赛资格。喀什噶尔式切里希在比赛人员的安排上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以连续战胜3-5人即为冠军。冠军人数的多少依据参赛总人数来定。

2.2、吐鲁番式切里希

吐鲁番式切里希主要流行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和哈密一带。比赛前,双方右大腿根各系一条毛巾以供对手抓握,在比赛中,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方的其他部位。运动员可用扛、勾、绊脚等动作将对方摔倒。在比赛时,如果有选手毛巾松弛或脱落,裁判就会暂停比赛,待选手系紧毛巾后重新开始比赛。吐鲁番式切里希判定比赛胜负的标准是:将对手摔成肩背着地,如果对手倒地后肩背未着地,双方还可以在地上翻滚角力,直到使一方的肩背着地为止。同喀什噶尔式切里希相比较,吐鲁番式切里希比赛更为激烈,对双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喀什噶尔式切里希一般采用团体性三人对抗,若一人首先接连战胜对方三位选手者,则为获胜。胜利的一方进入下一轮比赛,失利的一方则被淘汰。比赛直到一方将对方最后一人战胜为止。比赛结束后,给优胜者的奖品通常是一个牛角上挂着大红绸子的大牛头。众人将获奖者抬起欢呼,获胜者则双手举起牛头,向大家示意致谢。最后,牛头由获胜一方的三位队员分享,红绸子则归战胜对方最后一名的选手获得。

2.3、其它流派

除了喀什噶尔式切里希和吐鲁番式切里希这两类影响力最大的流派外,在麦盖腿、巴楚、英吉沙等地还流行一种抱腿、抱腰、缠腿摔跤,但影响力较小,参与人数较少。

维吾尔族的切里希是一项自由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手不按照体重划分级别,没有统一的服装要求和时间规定。从规则上来说,喀什噶尔切里希是一跤定胜负,吐鲁番切里希是三跤两胜定胜负。在维吾尔民间,切里希经常在节日或是农闲时进行,如在维吾尔族盛大的传统节日如“古尔邦节”、“肉孜节”上举行。此外在婚礼和割礼、农闲和巴扎也常以摔跤助兴,比赛场地多是松软的土地,其组织形式多以乡村为单位进行,同时由当地摔跤界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进行。

3、切里希的文化特征

3.1、地域性

新疆以地域广阔著称于世,如今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习惯上人们以天山山脉对新疆进行划分:天山以北为北疆,天山以南为南疆。北疆主要城市包括: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博乐、独山子、阿勒泰、克拉玛依、阿拉山口、塔城、伊宁都在北疆,大多数城市以汉人为主,这些城市都是新疆经济重要城市。南疆主要城市有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喀什市、和田市,南疆地区较大以少数民族为主。由于山脉的阻隔导致交通的不畅,南疆和北疆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并呈现出一定的独立发展态势。在摔跤这一运动上,南疆、北疆就有明显的不同:喀什噶尔式切里希讲求一跤定胜负,基本没有地面缠斗,动作简练;而主要流行于北疆的吐鲁番式切里希则在比赛过程中包含大量的地面缠斗技术。喀什噶尔式切里希对胜利者的奖励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大多数比赛的奖品由主办方或发起人临时决定。吐鲁番式切里希则对胜利者的奖励为披着红绸的大牛头,这一奖励形式已经成为固定下来成为定式。

3.2、民族融合性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回鹘西今新疆后,和当地操东伊朗语的土著各民族、先期西迁的铁勒与突厥诸部落、后来西迁的蒙古族等逐渐融合,形成了维吾尔族。在多民族长时期的交往过程中,新疆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吸收对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加以充实、完善本民族的文化,进而在文化的诸多领域形成了相同或相近的部分。如切里希运动员要在腰间或大腿部系腰带毛巾以供对手抓握的方式,就同哈萨克族古典式摔跤高度相似。在哈萨克族古典式摔跤比赛中,比赛双方也要抓住对方的腰带进行角力;而喀什噶尔式切里希评判胜负的标准以及对违规动作的禁止和处罚就同蒙古族博克运动一样。

3.3、宗教性

回纥人最初信仰萨满教。8世纪中叶,摩尼教传入回纥汗国,成为国教。回鹘西迁后,高昌回鹘在10世纪中叶已经盛行佛教。伊斯兰教在10世纪后半叶传入黑汗王朝的第二首都喀什噶尔,后来又传入于阗等地。15世纪,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普遍信仰的宗教形式。大多数维吾尔族穆斯林属于逊尼派中的哈乃斐派,一部分教徒属于苏菲派。切里希做为维吾尔族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在维吾尔传统宗教节日如肉孜节、古尔邦节中,都要举行盛大的切里希比赛举行。此外,传统的伊斯兰教对穆斯林女性在公众场合从事激烈的身体对抗持反对态度。受此观念的影响,切里希运动里鲜见维吾尔族女性的影子。

4、切里希的传承与发展困境

4.1、切里希的传承路径

切里希传承的路径具有多样性,主要的传承途径包括:以伊斯兰文化为纽带,利用宗教节日、庆祝活动传播切里希。新疆现有包含维吾尔族在内的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达到一千万多。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兼容性强,这就为切里希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外,利用以全国民族运动会和新疆本地的民族运动会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辅之以现代化的电子媒介,已经成为将切里希传播到更广阔地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4.2、切里希传承的困境

做为一项分布广泛,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项目,维吾尔族切里希对于研究维吾尔族的发展史、传统优秀文化体育都有重要的价值。在新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切里希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已经对维吾尔族切里希的文化地位和传承意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但在新疆地区,这项古老的运动却遭遇到了传承不力的困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体育项目在新疆的广泛开展,一些青少年热衷于参与其中,对包括切里希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度却逐年下降。目前参加切里希的人员多在40岁以上。为了改善目前这种后继乏人的状况,新疆各级体育部门除了在媒体上对切里希进行宣传,在各类集会上进行比赛,不断扩大切里希在民间的影响力外,还对一些比赛规则进行修改,以期逐渐与当今体育竞技主流文化相适应。如在比赛中采取三局两胜制,按照国际体育比赛惯例将运动员按照体重不同分为 52kg、62kg、74kg、87kg、87kg 以上级五个级别,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

5、结语

切里希是维吾尔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里希的延续与发展,与维吾尔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维吾尔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也是其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里希的保护和传承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的践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新疆体育工作者要不断赋予这项古老运动以新的内涵,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它,喜欢它,从事它。

猜你喜欢

吐鲁番喀什维吾尔族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丝绸之路之喀什·五香人生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吐鲁番的高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