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三轮复习的水位与精准度
——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的教学启示

2020-12-30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人权权利

广东

例1.(2019· 全国卷Ⅲ·29)1916 年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B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道题目的答案与教材知识高度契合,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的内涵,但题干中的引文才是其精华所在,凸显了陈独秀重视“个人之权”的思想,值得深入挖掘,以提升备考质量。

一、聚焦社会问题的两个维度

在三轮冲刺阶段,若完全基于年度热点进行备考,效率会相对低下,因为,具有教材知识强大支撑的长效、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才是命题人青睐的对象。

(一)关注长效而重要的社会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指出,考试命题要“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其中的社会情境指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 年)》第二十四条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018 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 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2019 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 年》白皮书……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人权意识和保障力度不断提升。

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是有所区别的,政治学科与时政密切联系,但历史学科不会刻意追逐社会热点,历史命题人更倾向考查具有长时效应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二)考究教材知识的承载力

对有意义的社会问题的挖掘需要从教材中寻找支点,没有教材支撑的问题挖掘会走向偏离历史教学的语文化之路,人权概念与教材的契合度较高,值得进行条分缕析地复习。

1.人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人权思想并非外来概念,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源远流长,如《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初的“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这些古典思想将民的地位和权利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暴政,先哲们一方面予以猛烈抨击,如“苛政猛于虎也”,“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另一方面也试图提出解决方案,如孟子主张“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宋明理学家试图用“道统”制衡“政统”,用知识对抗权力。

2.人权是西方思想与政治的执拗低音

古代雅典政权掌握在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手中,但雅典没有明确界定的私人领域。整体来看,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侧重集体层面的权利,相对忽视个人层面的权利。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遗产之上进一步发展的人权构成了西方近代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1689 年,威廉继位英国国王时接受了议会拟定的《权利法案》;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阐明“自然的、不可让与的、神圣的人权”……这些法案或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对权利一以贯之的追求,如孟德斯鸠认为“人生来平等”,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等。

至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卢梭认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面对暴政,人民有革命的权利。《独立宣言》认为,“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人民有权利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由此可见,在启蒙思想家和美国国父们看来,成立政府的目的正在于保障人权。

综上分析,教材中的人权知识散落遍地,而人权概念恰是将它们串在一起的那根绳子。

二、在题无剩义处追索

在三轮冲刺阶段,学生已经对教材仔细学习了多遍,教师适当给予学生高屋建瓴的点拨可帮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一)提炼上位概念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 年版)》中,人类政治发展历程聚焦于民主与法治。全国卷一直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保持关注,如2017年全国卷喊出了民主的最强音,2017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讴歌“专制之下无祖国”,2017 年全国卷Ⅱ第32 题歌颂“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但是,无论是对其进行的反思抑或赞美,都拘囿于民主理念。民主的上位概念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强调,重视人权既可以纠往昔之偏,也符合当下的主流价值倾向,如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关注人权与政府,从正方向指出“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借助人权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整合教材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得出更清晰的判断。

教师可通过高阶概念工具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33 题,其看似超纲,实则隐含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问题,《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 课《拉丁美洲的改革》和第21 课《新兴国家的发展》补充了旧教材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三种不同社会性质进行分类梳理。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的A 项“主张国家至上”隐含国家主义模式,由此可关联德日俄三国、苏联模式、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主义三个知识点,打破社会性质壁垒,凸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教师可以原创试题,寓讲于练。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 课提到“自由主义”,17 世纪的政治自由主义反对君主专制,18 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及国家较少对经济干预,19 世纪的社会自由主义关注弱者的基本生存条件,这些内容与旧教材高度契合,教师可结合相关内容命制原创试题。

例2.(原创)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但不同时期的“自由”有所侧重。二战后,西方国家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这体现了 (C )

A.政治自由主义

B.经济自由主义

C.社会自由主义

D.个人主义弊病

(二)原因、影响宜精析

在初高中教材中,“德先生”与“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被大致概括为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基于“民主”与“科学”的理由反对“封建礼教”,进而走向“民主”与“科学”,这几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常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将个人的自由权利作为反封建的理论基石。在西方近代自然法视野中,权利源于自然,既不能被剥夺,也不能自我放弃;而毛泽东曾把“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视作束缚中国人的四大绳索,儒家伦理“三纲五常”推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专制政权的大共同体与宗族的小共同体之间虽然存在着张力,却同时成为压在国人肩头的巨石。近代中国既要摆脱族权的束缚,更要摆脱专制政权的束缚,反对两者的共同基石正在于个人权利的弘扬。只有将个人权利的原则贯彻到底,才不会受惑于“反儒不反法”的专制主义倾向和将传统浪漫化的宗族伦理自治倾向。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由何“走出”与“走向”何方,从命题角度看,真题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构建教材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Ⅱ第24 题考查战国后期秦国建造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学生如果简单套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公式,必然误选B 项“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题干中的水利工程与选项中的公田制度、铁制生产工具、国家组织能力都是教材核心知识,难度较大。应对这类题目,需要提取教材中的重大历史现象,严格按照时间排序,以原因的主次重构历史背景。第二类,营造新情境考查核心知识。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Ⅲ第25 题从佛像穿着、表情的变化考查儒家思想的传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礼”迁移过来以解释复杂的社会现实。应对这类题目,需将历年真题进行分类训练,让学生从个别走向一般,进而从一般走向个别,如2012 年海南卷第4 题、2015 年海南卷第5 题均曾以佛教入题考查儒家思想,近三年高考题固然值得格外重视,但也不应对年代相对久远的题目心存轻视。

(三)历史的主体是谁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陷于对各种历史概念的解读,却忽视了历史是由人构成的,历史学习最终也要服务于人的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既关注“每个人”,也关注“一切人”。金冲及认为,新文化运动初期“所追求的还只是个人的解放,而不是整个国家民族的解放”,在20 世纪初期中国严酷的现实环境中,部分知识分子从爱国救亡的强烈愿望出发,“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等转而接受共产主义,他们的着眼点从个人转向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将2019 年全国卷Ⅲ第29 题与2019年全国卷Ⅱ第29题放在一起,方能体会命题人的指向。

从人的角度搜索2019 年全国卷,除英雄人物外,还涉及人的各种泛称,如人、民众、群众、国民等;有名有姓的小人物有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阶级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地主和农民等;种族有印第安人部族等;职业有青年艺术家、史学家、兵士、江淮商人、干部……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体现了试题选编素材的多样化;从理想的角度而言,每位学生也在考试中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归属。学习历史,思考过去,这其实也是关注自己的当下与未来。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人权权利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残疾人体育权——一项国际人权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