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学生道德自省能力的教育对策
2020-12-30谭泽媛
谭泽媛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自我反省是自我剖析的理性思维活动,它以个体已具有的自我意识为前提,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已确立的道德价值目标为指南,对自己现在及过去的行为与动机进行道德判断,对判断结果中的过失行为和不良动机进行自我知觉、自我再认、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纠正。高尔基说过:“自我批评也就是最严格的批评,而且也是最有益的。”可见,激发学生自我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在价值观念、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理解能力、竞争意识、自我管理、综合素养等方面与本科学生比较有一定的差距,也引发了很多生活上与学习上的矛盾。对于高职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自己的道德审视和自省状况如何呢?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道德自省调查的基本状况
笔者选择长沙、株洲、湘潭3个地区3所高职学校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56份。问卷分析的基本数据如下:(1)自我表现评价。针对“你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一题,11.12%的学生选择“优秀”,25.67%的学生选择“良好”,36.21%学生选择“一般”,27.00%的学生选择“较差”。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一般不会贬损,还会存在一定的拔高心态,从自我评价的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行为表现还是存在较大问题。(2)自我反省的价值。针对“你认为生活中自我反省是否重要”一题,41.50%的学生认为重要,35.3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23.18%的学生认为一般,可见当前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自我反省的价值和作用是认同的,也有很大比例学生认识不到自我反省的作用和价值。(3)自省频次与时长。针对“是否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进行反省”一题,22.35%的学生选择“会反省”,23.00%的学生选择“偶尔反省”,54.65%的学生选择“不会反省”;针对“是否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不道德事件进行思考”一题,2.00%的人选择“会”,20.30%的学生选择“有时会”,59.70%的学生选择“不会”;针对“自省的话通常每次会花多长时间进行自省”一题,21.30%的学生表示会花“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而24.05%的学生选择花“较短”和“很短”时间。可见多数学生缺乏自省实践,自省学生频次不高,自省时长较短,自省教育也就不会深刻。(4)自省方式选择。针对“你可能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道德自省”一题,选择“写日记”的占2.15%,选择“与朋友倾诉”的占25.00%,选择“单独思考”的占58.65%,选择“向对方承认错误”的占10.22%,选择“其他”的占3.98%,说明高职学生面子观念重,学生自省的主要方式是单独思考,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承认自己的过错。(5)处理矛盾的思维方向。针对主观题“描述一件最近发生的与你有关的不愉快的事情,并做原因分析”一题,95.10%的学生写了一件事,有4.90%的学生认为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23.34%的学生认为问题的原因在“自己”,29.21%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他人”,42.55%的学生认为“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他人的原因”,说明学生在面对矛盾时,更习惯要求他人,找别人的原因,而不是自我批评。
综合调查情况分析得出:高职学生自我反省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反省意识不强,自我反省的能力较差,自我反省的实践较少。
2 高职学生道德自省现状形成的原因
高职学生自我反省现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独生子女生活养成的骄慢心态。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75.50%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过分重视、满足甚至溺爱,长期的独生子女生活使得有些学生养成贪占、依赖、逆反等性格特点,不谦虚不诚恳,自以为是,在生活中即使做错了事也容易得到谅解,家庭环境也没有适时开发孩子的自省意识。
(2)基础教育阶段纯粹追求成绩的教育模式。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不离应试教育的窠臼,调查结果显示:82.75%的学生反映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成绩竞争上,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教育,由此也就缺乏激发学生自省意识的教育干预,也就谈不上更多的自省实践。
(3)社会意识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直接导致了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碰撞,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这些社会负面现象必然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健康素质。同时,互联网以其不可替代的容量和速度对青年学生极富诱惑力,网络中夹裹的低俗有害信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这些停留在功利和欲望层面的环境不仅无助于精力旺盛的高职学生反省自己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他们的好奇心。
(4)生活经受的挫折教育不够。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学生接收来自现实生活的挫折经历是锻炼提高学生意志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衣食无忧,不需承担生活的压力、打击和困难,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并且理所当然,经受挫折较少的现实让高职学生没有深入反省的体验。
3 提升学生道德自省能力的教育对策
如何激发高职学生自省意识,提升其自省能力,现提出以下教育策略。
3.1 营造校园自省教育文化
提倡环境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增添自省教育的内容板块,营造自省教育氛围,借助新、老媒体平台做好自省教育宣传工作,发挥舆论影响力。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解读自省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刊登有影响的自省案例,结合高职校园实例深度分析事件内涵,把更深刻、更具规律性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影响面广的特点,及时推送、发布社会和校园中发生的讨论热烈、关注度高的事件和现象,让学生结合事件本身参与讨论,并对传播中有疑问、有困惑、有错误的问题及时做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回应,澄清误解,引导舆论。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对于自省教育的关注,提供学生自省的思维参照,使其认识到处理事情重在从自身寻找原因,才可能达成和谐。同时在学校教育执行层面,无论领导还是员工,都应重视自省教育,统一认识,才有可能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
作为教师而言,在自省教育的问题上,首先要做自省范本,生活中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勇于自我批评,坦然面对问题与错误;其次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3.2.1 创设情境教学内容 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其他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都应该设计“思想教育”内容,这是由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决定的。怎么设计?在保证“必讲内容”的前提下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相关教学资源。一是将主流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与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关注点相结合,根据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内容的设计,如笔者所在学校一位教师针对学生盲目要当“网红”的问题,设计了“网红也是奋斗出来的”课程,告诫学生只有付出才可能成功。二是提出社会转型期目前的热点道德问题,如官德问题、商德问题、学术道德问题、社会公德问题、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生态环境道德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生命道德问题等,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三是融合大学生经常面对的道德两难问题,如“时间紧,是按时赶到教室上课还是先给他人送早餐而迟到”“发表文章,是按征文要求一稿不能多投还是为了发表而一稿多投”“谈了女朋友,毕业时,父母的意见要求你回原籍,女朋友希望你留在外地,你如何选择?”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尽可能挑选涉及多种道德选择可能性的问题,最好是学生经常遇到又不得不进行选择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但促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也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完善与明确道德认知。
3.2.2 调用教学方法 对于思想道德的教育,传统的做法是道德灌输和说教,笔者认为一定程度上的正面灌输和说教是必要的,因为思想理论是经过时间考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指导,但如果是单一纯粹的理论说教,不但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制约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使学生确立个体道德自我意识,德育效能相当有限。教学中可以调用转换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展示问题背景,抛出讨论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成为问题参与者,针对情境进行探究,进行思想碰撞,寻找正确解决方案;对于道德两难问题,按不同观点进行申辩、攻辩,最后交由学生裁判组发言;很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或正在面对某些思想行为道德的问题,鼓励小组代表上台汇报,不同代表发言的角度或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差异,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类似问题的比较思考。方法很多,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灵活运用,最终由教师引导归纳相关内容的道德价值选择判断标准,回归到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以及事物发展属性特点的高度上。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旨在发掘学生的自省潜能,更好地坚定学生的道德信仰和道德意志。
3.2.3 把握生活教育的契机 对辅导员教师来说,高职学生在校生活中会自动出现很多生活教育的素材,如因为熬夜玩手机而迟到旷课、不愿打扫寝室卫生、与同学发生冲突、酗酒等现象,这就为教师开展学生自省教育提供了契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教师往往通过审问、责罚、处分等方式处理学生的“错误”,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让其“收敛”,但达不到“自觉停止”的效果。这个时候建议教师不要急于处理事情,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面对,并给他几个备选可能,对于成年人的高职学生,应该训练其具备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同时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是学生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过程。来自生活真实的教育更能增强自省持续时间、拓展自省深度。当然,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开展生活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道德认知和价值目标指向也是必要的,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育资源,以文明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讲座、论坛、竞赛、宣传展览、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日常生活问题的主题讨论。这种讨论不但使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了现代文明生活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道德原则,而且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自我思考和锻炼。以生活为中心,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体验、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施教者要持续地、不断地引导学生反观内求,不断地自我警觉、自我监督。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反省日记,剖析自己行为的对错得失;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做思想汇报,也可以利用行为档案袋,统计自己一周、一月、一学期的行为出错率。只有坚持长期的反省实践,自省教育的效果才可能入脑、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