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人文精神:当前医学生培养之关键

2020-12-30吴惠涓孙光霞徐云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吴惠涓,孙光霞,陈 坤,徐云霞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 200003)

随着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日益丰富,追求科技的梦想飞速成真,但却与精神文明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医疗科技发展飞速,医学教育却未能赶上医疗科技发展的步伐。由于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的落后,医学生明显感到内在空虚。医学教育的不足,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贫乏,使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不能与社会大众的就医需求相匹配。简而言之,过度追求科技的现代医学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未来之路会越走越窄,而医患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的内涵与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医学发展才能繁荣。

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广义的人文精神教育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共建尊师重教、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校风,还应拓展到文化传承、哲学理念。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诊疗关系中,把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同理心对待,尊重患者的价值[1]。由于医生与患者的特殊关系,医生是施救方,患者是被救方,这样一种地位的悬殊,就要求医方具有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和救治患者,不仅包括患者的身体疾患,还包括患者所受的精神苦难[2]。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患者是临床医生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说到底,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就是服务生命。不同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学习,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呵护上,包括对患者的生命状态、疾病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强调患者虽然是患病的个体,但是也有权利追求人格与尊严。从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开始,医学生就需要牢记医师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服务生命。如果医生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是合格的医生;如果医院缺乏人文关怀,那就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场所。在医学生求学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措施。

2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还需要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院校该如何给予医学生更多的精神动力与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未来的重重困难,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3]。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学生医学科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忽视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分配较少,还表现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小于8%,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3]。此外,人文教学内容枯燥,与时代脱节。医学院校所开设的人文类课程难以满足未来医学生岗位工作需要。

在医学技术主体化事业中,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应用,同时也驱使医学教育陷入对科学技术无止境的追求中。在医疗技术主体化趋势下,医院似乎变成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组装的庞大医疗机器。在高科技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医生个体的作用变得渺小,技术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其因果责任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医学人性偏移、技术主体化的危害。同时,随着医院进入资本运行行列,私立医院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医疗的无限扩张。公立医院因为政策因素,医院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医疗盈利模式,也导致一些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而这些因素使现代医学将治病与救人割裂开来。当医生选择决策的信条是科技进步或是成本效益,而不再是以人为本时,这样的医疗环境中人文精神将不复存在。

3 医学人文精神决定医学生服务生命的质量

生命无价,我们应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治疗,而不是冷冰冰的医疗物质帮助。医学人文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之际,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心中充满激情与渴望,带着求知向上、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这时正确引导医学生的精神追求,可能为其一生的医学事业奠定人文精神基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无论是动物实验课还是人体解剖课,都是生命对生命的付出,生命对生命的服务。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动物的生命还是捐献者的遗体,都在默默地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经常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和死亡。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医学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无力感与挫折感。这时,医学生应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医学生需要以豁达与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偶尔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带着谦卑而慈悲的情怀阐释了医学核心的价值。医学生要避免对现代医学的盲目乐观,此外应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通过正确归因,增加自我调适,在挫折中学会正确面对危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进而服务更多的生命。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学习努力,磨砺心智,才会具备人文精神。

在许多疾病的终末期,现代医学已束手无策,这时医生应对患者采用临终关怀,为生命的离场做好准备,帮助患者在生命结束时获得平安。不仅如此,还应思考如何把逝者的爱留给他的家人、留给更多的人。

4 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

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1]:首先是医学法律法规层面的教育,这是医学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底线,医学生必须依法行医。二是医学伦理层面的教育,这是人文系统中最具操作性层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社会共识的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坚持以防止或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为宗旨,一切医疗活动要以有利于患者为前提。第三个层面则是人性化层面,真正表达医学人文对健康和生命的主动关爱,体现医学仁爱精神,是医学人文从表层向深层的转化,是医学人文精神由外至内的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应从这3个方面同时着手,在医学生心中种下敬重生命、服务生命的种子。

5 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学生不仅需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变为服务治疗的工具,更要把对患者的关心帮助与爱传递给患者,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医患双方在面对疾病时,应是医生陪伴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选择和接受最好的医疗,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医患合作,肩并肩共同战斗。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和训练方法需要落到实处,要重视临床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与训练方法,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内容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技能[5]。这些技能包括语言沟通、礼仪形象、医疗行为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决策思维技能、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6]。这些可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设置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如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练习医患沟通技巧;请法律专家授课增强法律意识;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心理学方法,改善医患关系。通过一系列人文实践,让医学生在每一次医患沟通中,发现医患关系中的问题,提高沟通和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掌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技能。最终使医学生具备现代医疗岗位胜任力,为成为德艺双馨的医生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