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2020-12-29贾代京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摘 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科特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并对如何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达成立德树人目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优化教学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6~15岁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阶段,必须要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治意识,并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认同度不高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据实际的走访调查来看,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认可度来看,家长对此的认知普遍停留在传统的“做听话的好孩子”“尊师重教”等传统观念上。不少家长不清楚此门课程教材设置在法治方面的拓展,不知晓新教材实施的新课标。家长错误的认知和教育上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教学观念理念的滞后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社会上、学校里都存在着“唯成绩论”的错误教育理念,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一些教师采用“填鸭教学”,盲目提高学生成绩,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学生无法真正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其的意义,长此以往,对课堂的兴趣降低,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仅仅凭借自身想法和过往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环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不具备针对性,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道德与法治中的很多知识源自生活,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但是很多教师在不了解班级情况、学生情况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特别是设计课堂问题,都是按照自己预想、判断去考虑,至于学生能否理解接受,能否回答问题,难易程度怎样根本不考虑,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提问出现“冷场”现象,就责骂学生不思考、不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肯定会经常“卡壳”,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同时,教学方式都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不仅会降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意义,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流于形式。

(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欠缺

根据新教材教学目标的设定,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掌握基本生活常识和劳动技能、熟悉班集体并且和班级同学进行合作、了解掌握学校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体验学校生活并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活行动。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如:熟悉班集体并且和班级同学进行合作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班集体中,也缺少和班级内其他学生的交流。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优化措施

(一)更新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新时期,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吸收最新的教学观念,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社会,并且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任务。只有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培养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后,教师要利用榜样的力量,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还能够在无形之中,强化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比如:某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以自身为标杆,主动约束自己,为学生做榜样。不仅如此,在课堂下该名教师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师生关系的拉近,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结合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每一次道德與法治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并且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此优化教学目标。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17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节教学中,教学知识目标是“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教学能力目标是“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基于教学目标优化的考虑,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养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的良好品质;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逐渐融入教育教学行业中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事情有三个方面:

1.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保持积极态度。不要为图方便产生排斥情绪,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堂课,也不要图省事,搞拿来主义,敷衍了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要认真做好媒体的选取和穿插。

2.把握案例尺度,形成正确引导。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较弱,思考方式比较偏激,很容易受到误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案例选取,应用积极向上、社会正能量案例,以此对学生展开正面引导,少用负面案例,以免学生进行错误尝试,甚至误入歧途。

3.合理应用媒体教学。万事皆有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多媒体的应用,可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兴趣较低等,但是如果过于重视对多媒体的应用,则会导致学生的思考缺乏理论支持,从而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应用。

(四)设置主题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1.借助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价值,将这些故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故事。故事的选择可以从历史事件、真实新闻、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或者也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会对故事形成全新的理解。

2.利用游戏营造教学氛围。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和游戏是吸引其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阶段可以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更好地沟通,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优化。比如,教学“和朋友在一起”时,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游戏环节,包括小组合作、双人合作等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完成合作,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朋友的重要性,对课堂内容也会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3.设立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比如,教学“维护公共生活”时,教师可以借助社会新闻,让学生以想象的方式,提出全新的可能。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入,结合合理的想象抛出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深刻的印象。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为例,教师以该新闻为导入,让学生重新进行选择,提出不同的假设,改变这一结局,同时结合学生提出的想法,展开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内化知识,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五)引入案例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方法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际的教学案例对知识展开分析说明,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对社会负责”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社会上常见的工作人员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工作人员的不易,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未来希望成为的人,以及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以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树立梦想,也能够体会到不同岗位对社会的责任。

(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

1.教师应该理解和把握多维教育内容的整合,以鲜活的生活素材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纳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选择话题,调动学生的表达意愿,继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深刻体会生活中的法律与道德知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的完善。

2.教师还要立足教材,钻研教材内容,社会上每一天都会产生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都可以作为教学中的素材,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宪法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知法懂法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新闻、政策法规、人文环境等内容进行展开式教学,以此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成效。

3.讓课堂走出教室。道德与法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听新闻联播,同时设置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上的不同人员。如“我国的国家机构”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局、政府等单位。

4.结合新旧教材的删减进行补充。

平静的湖水本身难泛光华,相遇激荡却可以产生阵阵的微波;暗淡的石头,本身没有明亮的火光,相互碰撞摩擦却可以发出灵动的亮光。本人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愿我对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能抛砖引玉,让我们大家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交流自己所思、所见、所想、所得。愿所有的我们都做个智慧而幸福的人民教师。

作者简介:贾代京(1977.3—),男,瑶族,湖南江华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