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初中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0-12-29俞科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8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

俞科

摘 要: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改善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加强教师素质水平的培养这几方面的阐述,对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因为一些原因逐渐成为学困生。尽管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仍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手段,引导其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水平。

一、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为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重视教育,重视学生。学校作为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的场所,其校风和班风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密切相关,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学习实践的超前性、方法的创造性、心里的愉悦性以及情绪的稳定性等行为习惯。在优良校风班风影响下学生面对困难时,也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而在不良校风班风影响下的学生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困难只会使其失去上进心降低学习热情。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初中校风班风对数学学习影响”这一问题认同度差异性比较大,大部分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不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没有学习风气,而数学学困生认为自己班级没有学习风气。对此,为了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应当加强校风班风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合

农村初中生大多为走读生,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比较长,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对初中生调查可知,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的家长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关注度比较低,使部分学生同样不关注自身的学习。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保障学生能够稳步提升实力,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如“5+2=0”这样的教育公式出现。

比方说,学生张某因父母外出务工,与自己的奶奶住在一起,其数学成绩一直偏低,经调查了解发现,因张同学的奶奶年纪比较大,身体素质差,为减轻家庭压力,张同学每天放学后需要给家里养殖的牲畜进行喂食,打扫环境卫生,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对此,教师通过与张同学的父亲沟通,以增加生活费金额的方式,减少养殖牲畜的数量,增加其学习时间,同时对张同学进行课下辅导,讲解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其提升自身学习成绩。

面对农村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不能长时间与学生相处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情感的渗透,在學生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下,考虑其是否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尽量采用温和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尽量降低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面对如“命题与证明”这类比较繁琐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以平稳的心态安抚学生的焦躁情绪,避免影响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1]。

三、改善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

(一)加强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学困生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类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学习自信心普遍不足,面对部分学困生遇到难题不愿向教师寻求帮助的情况,为了加强自信心,增强其主动面对困难的勇气,教师可以组织“一带一”学习小组,通过优等生与学困生相互结对的方式,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学习。同时,教师应当对成绩进步的学困生予以奖励,使其拥有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使成绩逐渐提升[2]。

(二)加强对问题的总结反思能力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但大部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关注,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应当及时督促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定期上交数学错题集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总结情况,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能力。比方说,面对班级内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的情况,要求每名同学准备一本错题集,将习题册、试卷上的错题在经过教师讲解后进行记录,在每周一上课前,选择两名学生将其错题集上的两道题写在黑板上,这两名学生上前解题,其余学生用白纸解题,对能够完整解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不能解出题目的学生予以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加强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当培养其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说,在进行解方程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习题:求解方程式中x+y的最大值。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自行解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解题方式为,将原式转化成3-3x-x2=y的形式,然后两边同加x,则有3-2x-x2=x+y,整理得x+y=4-(x+1)2,由于(x+1)2≥0,有4-(x+1)2≤4,则x+y的最大值为4。

四、加强教师素质水平的培养

(一)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的影响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90%的学困生没有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和鼓励,使得学生不了解应当从哪些方面对学习进行加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提升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可以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的评价分析,对其课堂状态运用纵向差比对形成性评价分析方式与总结性评价方式进行分析,令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为了避免教师因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表了不恰当的评价,导致学生厌学成为学困生,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二)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的影响

由于学困生的心灵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其影响非常大。现阶段仍有部分教师奉行成绩至上的教育观念,对成绩好的学生予以优待,忽略学困生,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困生认为教师不能平等看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严重打击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其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当对每一名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工作情况、联系电话等内容进行调查,同时参考学困生课上和课后的表现,调整对待学生的态度,加强与其沟通交流,从而提升学困生的成绩。

(三)教师数学水平对学困生的影响

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是不断发展的,其成长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调查来看,农村初中有30%的学困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教师知识能力水平不足,严重影响自身水平的提升。教学是一项引导学生成长的工作,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积累,依据社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依照新课改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等教辅工具,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产生想学、会学、学好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比方说,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计算如:20202+400-40×2020这样的题目,在学生计算完成后,进行讲解,即原式=20202-2×2020×20+202=(2020-20)2=20002=4000000。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类似于《九章算术》上鸡兔同笼这一类的中国传统趣味数学题,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加其对我国传统数学的兴趣。

2.开展分层教学确保因材施教

由于部分学生對曾经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深,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连通,令其难以将知识点全部掌握。为了培养学困生的开创思维,提升学习的自信心,任课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教材,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形成优等生学习有劲头、中等生学习有味道、学困生学习有兴趣的教学模式。对此,可以采用每周五开展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提升其学习水平。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更加适合的作业题目,在保障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减少作业抄袭情况的发生[3]。

3.增加主题教学帮助学生记忆

学困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够牢固容易发生混淆,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教学方法,针对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讲解,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加强学生的记忆。比方说,对次数和指数、常量和数量、根和解等概念性的知识,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在概念讲解完毕后可以举出相应的例子,令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例如,学生王某尽管其上课认真记笔记但成绩依旧偏低,经了解发现王同学在考试中经常混淆概念,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导致选用了错误的解题方式,对此,在每周三的下午为其专门布置一些应用题,并在第二天为其讲解各题目的不同,使王同学更好地理解题意,最终其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为了提升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当从学校、班级、教师、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进行综合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宗明.提高初中学困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3):36-37.

[2]朱念.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变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91.

[3]刘强.选准突破口 办好特色校:浅析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1):51-52.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学困生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