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融入生活 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2020-12-29杨颖彬
杨颖彬
摘 要: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应联系生活,关注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必然趋势,是教育主题的回归。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通过学习前置、对接生活、课后延伸等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在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做到八个统一,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的生活呢?
这是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更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通过体验、感悟和实践,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一。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努力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力求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引领学生的生活,做到知行合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习前置,生活成为学习的课堂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更是责任重大。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让社会成为学习的舞台,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源泉,是我追求的目标。
在学习“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之前,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各个阶段的照片,制作成长纪念册。这样,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知道自己是在成长;让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理解亲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让学生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在反思中成长。上课了,大屏幕上投出同学们自己整理的资料,看着同学们搜集的一组组照片,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和我的学生饱含深情,一起回忆与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起梳理成长的过程……学生眼含热泪,都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我们一起感动,一起成长。
每一单元、每一课,我都是这样:课前,让学生走进生活,提前把“功课”做好,或是观察,或是访谈,或是上网搜集资料,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这样,上课的时候,学生因为提前介入了学习,更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知识,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接生活,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活”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用能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和事例,反映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各种现象,使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要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取舍,生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主题,使教材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些便于学生理解熟知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水平,还能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真正培养良好品质。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班上《师爱助我成长》时的情景:在学完伟人尊师以后,我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老师。因为课前,学生跟踪记录了老师一天的工作,亲眼目睹了老师繁忙的一天,所以,在交流老师一天的工作时,学生谈得有理有据,感同身受。然后,让学生谈自己所感受的老师的爱,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这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老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爱老师呢?”我给学生出示两份材料,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得出结论:一份书写工整的作业、一张自制的贺卡、一个甜甜的问候都是对老师的爱。这时,我马上追问:“孩子们,教师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向老师祝贺呢?”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纷纷发言。我也相机引导学生:“同学们,送贺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而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才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课后,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或写诗,或画画,或折纸,或诗配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老师的爱。第二天,课代表交的作业一份不少,而且个个写得那么认真、工整;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思考问题时出奇的静,举手发言又是那么踊跃……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进一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魅力,收获了一个道德与法治老师特有的喜悦。
是啊,只有当我们的教学融入生活的时候,它才会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演绎。只有精心设计,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从知识的理解、接纳,到情感的共鸣、提升,直到内化为行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只有以人为本,為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创新的空间,学生才能尽情挥洒,抒发自己的感情,释放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三、课后延伸,情感在生活中升华
新课标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课后延伸活动,就是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履”的目的。
在学习“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以后,我设计主题活动“给亲人以爱的感动”,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亲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并记录下他们的反映和感受。通过这些活動,加深了学生对亲人的了解和理解,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很多家长惊喜地告诉我:“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习惯,情感在活动中升华。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政治道德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道德与法治应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学完“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后,我注意课后拓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于是,我的学生行动起来:星期天,他们走进了敬老院,用自己的行动给老人以关爱;东营国际马拉松比赛,他们去当志愿者;在学习“我与集体”后,我让学生为班级做件事……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尽我所能,扬我所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温暖他人。
教育要回归生活,要为生活服务,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对接,要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的心灵。要以课堂为平台,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认识社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课堂上思考、体验,获取知识,践行知识,健康成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让生活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6):114.
[2]彭晓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21):163-164.
[3]修雪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