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0-12-29马玉泉
马玉泉
摘 要: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同时,道德与法治局面也随之发生转变,时事政治的持续变化,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难度不断提高。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与预期相差较远,主要是由于授课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多年,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授课内容务必与现实紧密相连,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念与内容也务必保持同步更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要对时事进行密切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要求老师紧随时代变化,提升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对于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倘若学生缺乏兴趣,即便老师的授课水平非常高超,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想要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授课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当积极筹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授课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点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培养的科目,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授课方式的核心目标是培育有思想的人才。其要求学生的思维紧随时代变化进行革新,倘若形成思维固化,就不会分析研究新兴事物或热点;缺乏时政敏感性、未及时关注时事热点,将会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对时事进行密切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紧随时代变化,提升授课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专题性的时政讨论会、研究和竞赛等,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引用热点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时事敏锐度。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单元为例,如果想要学生学得好,便需要将竞争、合作的基本信息调查清楚,掌握明白。这一单元需要引入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此大家便能更加形象、深刻地理解记住课程教学的内容,提升授课效率。
二、培养学生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偏向于文科的学科,其知识点通常罗列在大量的文字内,这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兴趣。道德与法治学科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并未充分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时,难以解答有关题目,甚至可能会导致厌烦情绪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过程进行调整与完善,使课堂氛围由“古板”变得丰富有趣,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愿意主动学习,这将会使得课堂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以人教版七年级“民族团结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多种资料对各个民族的历史、风俗等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不只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有所锻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兴趣后,其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接受程度也将随之提升,更加愿意主动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相融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老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上这门学科,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加深知识理解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通常较为抽象,这就使得学生对该学科的第一印象便是难以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在考试时仅能依赖于枯燥的背诵。初中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其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影视、图像理解接受能力,随着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县各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因此初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新能源、垃圾分类与回收等方面相关的视频,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并且理解其具有的积极作用。在影片播放后教师还需要通过语言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不只单纯观看影片,同时还能高效接受有关知识点。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印象深刻,在测试时能够更快地想起知识点的细节。该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止如此,即便学生一时难以想起准确的知识点,通过影片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也能够结合个人理解对题目进行解答。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核心不仅在于培养并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知识,而不是仅单纯地背诵知识点。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其主動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具有较为显著的帮助;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图像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留有深刻印象,使其建立准确、清晰的知识框架。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务必紧随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科学、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刘斯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解析[J].才智,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