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探究
2020-12-29王建宪
王建宪
摘 要: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个人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权位观、政绩观。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进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践和落实。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策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就中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浅谈。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岳阳楼记》文末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則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悟出范仲淹为人当官做事的贞洁和操守。在教学中可融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他们从小树立个人的国家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权位观、政绩观。
《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写祖国之景“江山如此多娇”,评历史人物“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赞当今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此可以读出毛泽东词风的雄健,毛泽东抱负的博大,这些都给人以深远的教益,让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在诗词鉴赏教学中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也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
二、在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课文不胜枚举。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开展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在祖国积贫积弱、国人饱受欺辱时心中产生的无比愤懑,并希望通过自己以弃医从文的方式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的良苦用心,让学生明白“贫穷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从小开始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化作用,尤其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是靠着语文来传承,同时,语文教师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也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增加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教学《过零丁洋》这首诗时,老师可以结合诗的写作背景以及文天祥的个人事迹做详细介绍,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内容,深入体会诗歌情感,尤其是对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另外,老师还可以由此引出类似的表达爱国情怀的名言警句,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以此让学生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爱国爱民的非凡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勇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效合理的渗透,不仅能学习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和感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进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践和落实。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死海不死》一文介绍了“死海”的“死”与“不死”,行文曲折有致,通过穿插传说历史故事更增加了本文的文学色彩,让人读了印象深刻、经久不忘。特别在本文的最后写到:“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有限资源,而今死海周围已出现了一些工厂、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天高云淡,海面空气清爽,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丝毫不亚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前去游览消费。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机。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远远大于约旦河输入量,造成水平面逐渐下降。据有关数据显示,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平面下降四十至五十厘米。长此下去,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也可能会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在教学本文时,可设计提出这样的开放问题:“同学们,你希望‘死海‘死还是‘不死?如果你想让他‘活下来,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提出假想、科学验证,对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最好不过了。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教师应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把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手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再现了孤胆英雄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小时候爬悬崖遇险、父亲教他脱险的一段经历,给读者很大启发和教益。在本文教学中,除了学习本文作者独特的写法之外,可以有效渗透对学生消除恐惧、镇定从容、树立信心、化危为安、勇当英雄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赵州桥》一文介绍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学生为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学生遵循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