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生情感缺失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020-12-29宋鼎新
宋鼎新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也相应而生。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孩子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学校从硬件设施到师资配备,和城市学校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孩子在需要亲情滋润的成长关键时期,却离开家人走向独立生活。在校园里会出现部分学生对生活缺少激情,待人接物显得麻木、冷漠,不能融入班级生活中,这是学生情感缺失的一种表现。结合在平时工作中对寄宿生情感缺失的关注,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寄宿生;情感缺失;成因;对策
一、农村寄宿生情感缺失的表现
(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一些学生对待自己身边的事情,如果与自己没有关联的,就会置之不理。有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别人和班上事情很少去关心,如果被安排去做某一件事,他们只会机械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而缺少一种大局意识。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学生有了好的成绩就会得到别人的青睐,学习之外的事情似乎都与自己关系不大。
(二)待人接物比较冷漠,为人处世比较偏激
当今农村家长一般都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沟通少之又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家,家长都会给孩子做上一顿好吃的来改善孩子的物质生活,但很少去关注孩子内心想什么。孩子和家长彼此都不知道内心所想,在交流中话不投机、找不到共情点,这样渐渐地就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家长会因孩子处在青春叛逆期而迁就孩子,孩子却因家长不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麻木和冷漠起来。
(三)缺乏面对现实的能力
部分学生平时愁眉苦脸,给人感觉心事重重,但又不知道怎样向别人倾诉内心;对周围的人不信任,缺乏安全感,情绪起伏无常;对于自己做的事情缺少自信和激情,多是无奈的敷衍和应付。
二、农村寄宿生情感缺失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在学校中情感表现异常的学生,一般都是来自原始家庭受到不同程度创伤的家庭,如单亲、离异。在他们需要亲情滋润的关键时刻,由于种种原因,亲人给予不了他们所要的东西。这些情感并不像有形物质一样,缺少了一下子就能看到,而是在孩子平常的言行举止中才会呈现。再加上家庭教育的错位或缺失,孩子从小在为人处世方面没有一个稳定的参照物。长此以往,一个做事缺乏自信、内心比较敏感、做起事来固执或偏执的孩子就出现了。
(二)学校因素
学生来到学校,融入集体生活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总会有部分学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不能走进他们所在的班级中。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希望得到老师青睐。特别是对于寄宿生来说,他们由于长时间见不到自己的亲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渴望在老师那里倾诉,从心理上得到帮助和疏导。但是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而对学生的行为变化、情绪起伏并不给予过多的关注,这样导致个别学生因情绪不稳,在与他人交往中由于情感缺失变得生硬,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享受到集体生活中应有的快乐。
(三)社会因素
随着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普及,以手机为载体的网络游戏、微信、抖音和快手等层出不穷。这些东西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禁不住手机的诱惑而成为虚拟世界的囚徒。学校严禁携带手机,但是孩子回家后,和家人不能友好地去交流沟通,手机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伙伴。这样的孩子回到学校对周围的事情显得冷漠,因为他们对别人持有怀疑,不愿意接纳性格活跃、开朗的人。相反,他们往往就会和“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如玩一个游戏且在同一个等级的人。他们因为网络缺少了和别人的沟通,而变得冷漠与麻木。
三、弥补寄宿生情感缺失的几点建议
(一)重塑家庭教育,弥补亲人隔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第一任老师。原始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创伤,从而导致产生这样一些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中的孩子。让孩子从自身家庭里获取亲情滋润,来滋润他们冷漠的情感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老师通过家长会、家访和心理沟通,让这些监护人转变育人观念,掌握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合理地引导孩子的发展。
(二)开展校园活动
参与活动是建立人际关系最有效的一種途径。学生在学校虽然过着集体生活,但总有部分学生内心封闭,不主动接纳别人,不能把自己融入自己所在的班级中。学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在老师和班干部的精心组织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那些内心封闭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找到自信,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渐渐地学会交流与沟通。让情感受阻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会自我疏导、自我疗愈,减少和别人交往时的冷漠与尴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融进集体生活中。
(三)提升鉴别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当今网络技术快速普及,但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把孩子与网络世界隔离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要积极、健康地引导,合理地疏通,让他们在应用手机和电脑时,不要沉迷于虚拟世界,做到适可而止,在家长、老师和身边同伴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纵观当今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情感缺失不再是校园里的个别现象。情感缺失的弥补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应积极重视起来。每一个家庭需要重视孩子,从幼儿时注重孩子情感的健全培养;在学校里,老师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参与班级文化活动中,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学会和他人沟通和交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班级文化对寄宿制学生情感缺失的弥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