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表现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
2020-12-29杨堃
杨堃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性探究活动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设疑引探,自主建构;自主设计,丰富体验,构建表现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表现性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表现性学习 核心素养探究体验
“表现”一词有表达、展现之意,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外显、展示出来,让别人能够清晰具体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表现性学习”是通过在一定情境中的作业或操作,完成表现性任务,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性探究活动中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就以《素数与合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构建表现性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表现性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情境创设,问题驱动
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为学生的数学表现性学习创造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活動以学生白主发现问题作为驱动,把问题作为活动的出发点,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可以使学生更出色地完成表现性学习任务,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素数与合数》一课时,素数与合数这一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而且相对枯燥。为了让学生有效地白主投入到表现性学习当中去,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白主发现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后面的探究活动:课堂伊始,教师便以“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创设了一个生活的情境,既亲切又便于孩子走进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白然充满好奇与惊喜,齐声同答:“想。”教师顺势将要学习的新知融入到情境中去:“可是百宝箱上有把密码锁,密码是一个五位数:从左边起,第一位是10以内最大的素数;第二位比最小的合数多l;第三位是偶数,又是素数;第四位是最小的两个素数的积;第五位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你能打开它吗?”这样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顺理成章地导人新课的学习,真是一举两得。学生流露出疑惑犯难的表情。教师顺水推舟:“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吗?”孩子们的话匣一下被打开了。
生1:我不知道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
生2: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呢?
生3:这么多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生4:哪个数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也正是这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
像这样,在数学的概念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最普通的情境,让学生白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开启探究活动的序幕。
二、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建构基于表现性学习活动的数学教育,从学生成长学习的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促发、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白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变静态的数学知识为动态的数学探究活动。在白主探究的活动中,将抽象的思维通过图形的拼摆具体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意义。
例如,学生在学习素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并不是单纯地靠教师的讲解传授新知,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任务单,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表现性学习的主人,亲身经历表现、探究的过程,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分别用2个、3个、5个、6个、8个、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研究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写ILI_:这些数的所有因数。”
因数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又有什么关系?
2的因数:( ) 6的因数:( )
3的因数:( ) 8的因数:( )
5的因数:( ) 9的因数:( )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拼摆图形,记录数据,比较思考,汇报展示研究成果。在小组的表现性学习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学生间实现了互助互补,共同进步。在这样有效学习的活动中,学生们的收获事半功倍。有的学生说:“用2个、3个、5个小正方形,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用6个、8个、9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不止一种。”有的学生说:“因为2、3、5只有2个因数,而6、8、9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在集体汇报的过程中,小组再次实现了互助互补。这也正是表现性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优越性。教师因势利导:“如果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些数分成两类,该怎样分比较合适?”学生有了前面探究体验的过程,白然而然地想到:像2、3、5这样只有2个因数的数分成一类,6、8、9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的数分成一类。
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素数与合数的概念、特点及判断标准,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摒弃了教师枯燥的说教。数学教材所呈现的显现内容往往是形式化的结果,教师应努力地将静态的、冰冷的、表面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数学。关注数学概念、结论和内涵的意义,关注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渗透,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真谛和精髓,真正提高数学智慧水平。这样的任务型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简单、明了,学生在白主探究的过程中,核心素养中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展现与提升。
三、自主设计,丰富体验
表现性学习活动应不止于概念的发现,进一步的动手操作、拓展应用、同顾反思都是很有必要的后续活动内容。通过这些后续活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丰富个体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整体知识的建构,引发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例如,教师启发学生:“可以根据素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你们想不想白己亲手设计制作一张100以内的素数表呢?”
学生跃跃欲试,设计制作。
学生展示的素数表各种各样,内容丰富,有的学生制作的素数表很有层次性,配以美图;有的学生制作的素数表展示了白己制作、思考的过程及方法;有的素数表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在动手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學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学生已经将白己认识理解的数学概念转化成可以表现的具体图表,将白己对概念的判断转化成一种技能,由个别数字的认知,构建成整体数感的认知,这何尝不是表现性学习的一种超越和提升。
四、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帮助他们了解数学的生活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而逐步改善白己的认知能力。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技能,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生认识理解了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白我介绍的小游戏环节:“介绍白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点。如:我是l号,l既是奇数,又是最小的非零白然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学生积极性高涨,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到游戏中去,学以致用。紧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破译密码锁,打开百宝箱,寻找礼物。学生在游戏和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资源中产生研究学习的关注点,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表现性学习的数学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给学生更多探究和建构的机会。课堂是生命生长的地方,要努力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爱与智慧、大胆独创与合作共赢,是学生走向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要着力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让每一个学生在白由、民主、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中获得预期的探究发现、意义建构、能力提升以及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