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2020-12-29毕杨杨晓濛

高教学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

毕杨 杨晓濛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为了培养新工科建设中所需的能够解决“跨界”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将四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一个电子大类进行大类培养,以新工科发展和建设为标准,制定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143-03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required to solve "cross-border""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required by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four undergraduate maj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Xi'an Aviation Instituteare merged into a major electronics category for major training.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the institute formulates a talent training plan for large-scale training, and cultivates"wide-caliber, thick foundation, strong ability, high-quality " compound talent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ajor train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一、概述

新工科建设要求学校能从战略高度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培养能够解决“跨界”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科技人员[1-3]。大类招生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根本性的改变,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实现社会普遍所需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4-6]。这种人才有着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具有思辨和创新能力的特点[7]。由此可见,新工科的思想和大类培养的思想具有目标一致的共通性。

二、西安航空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西安航空学院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航空产业(通航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充分结合新时代行业发展对本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合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分类培养、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8]。西安航空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应用,彰显特色

在保证学科专业基础和满足专业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特色课程和环节的设置,灵活设置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三)产出导向,对接需求

对接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确保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对应关系。

(四)强化实践、注重创新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的培养。积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学分。

(五)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科大类培养、卓越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鼓励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扩大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若干专业方向和课程模块。

(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树立新工科专业建设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倡导协同育人;加强政校行企合作,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开发引入企业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前新工科发展和新经济建设形势下,西安航空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落实“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对本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9-11],以新工科发展和建设为标准,对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四個本科专业进行大类培养,完全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社会需求。

三、面向新工科电子大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一)产业调研

按照新工科工程教育的思想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2]。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的依据和需求来自于具体的产业需求,因此根据西安航空学院应用型的定位和电子大类的专业特点,要求每个专业进行不少于三家的企业调研,这些企业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学生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通过企业调研,可以得到明确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针对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确定课程及课程内容,并编写大纲。

(二)课程体系构建

应打破专业界限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即实现大类培养与专业融合。具体应做到以下三方面:1. 构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其目的在于使跨学科课程的整合贯通,从而实现厚基础的培养要求。2. 建立大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群。其目的在于提高软件、硬件、系统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实现强实践的培养要求。3. 打破专业壁垒的自主方向学习。其目的在于从“基于专业”到“基于方向”的大学科教育模式,从而实现“跨界”的培养要求[13-14]。

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四个专业合并为一个电子大类。这个电子大类中涉及到三个学科,其中既包含通常所说的“强电”专业和 “弱电”专业。但是都属于电类的学科,因此,培养方案中既要体现出电类的共性又要体现出各个专业的个性。因此构建了“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与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大平台和集中性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等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集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及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占很大的比重,大类培养弱化了电类各专业之间的边界,形成了一年半共有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基础、学科特色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强化了电类的基础课程,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子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根据电子大类的共性之处,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物理实验,工程制图,程序设计基础,电子大类专业导论,电路分析基础C,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为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以“金课”标准建设每个专业6-8门专业核心课程群[15]。为了使学生对各个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将对各个专业的导论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定义为电子大类专业导论,该课程由四个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共同讲授,每人8个课时,共计32课时,开设在第一学期[16]。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增加开放性设计课程、综合性设计性试验,辅以基本科研素养导入,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三)人才培养方案大纲的制定

应充分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制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中应包含如下内容:1. 课程基本信息。2.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含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是综合性概述。3. 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目标的内涵表述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准确表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能力而非教学要求。4.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要求:写出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实验、实地调研、课堂练习、大作业、课程项目等。5. 课内实验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要求:写出通过相应的实验内容。教学法方法“课后”如数据分析,撰写报告,查阅文献等;“课内”如验证结果,演示实验等。6. 考核及成绩评定标准。7. 教材与参考资料。实践课程大纲的基本框架与课程框架类似,除去课程大纲的第5项。但对于具体的内容都是基于项目的学习。

(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面向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保证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积极转变思想,将0BE理念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坚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还要积极开展MOOCs、SPOCs等课程建设,从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达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最后还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改变思想,加速现代化教学方法的推行。

四、结束语

大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新工科建设中所要求的能够解决“跨界”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换言之,大类培养是实现新工科建设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新工科发展和建设为标准,对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四个本科专业进行大类培养,完全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5-26.

[2]“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毕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1):143-144+147.

[4]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18-22.

[5]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6]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7]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8]王克臣,冷超.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按大类招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以哈尔滨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6(12):80-82.

[9]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10]吴卫祖.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86-87.

[11]黎亚平,李磊.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1(04):175-178.

[12]范富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217.

[13]刘冬冬,贾博寅,刘春慧,等.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J].中国冶金教育,2018(06):47-49.

[14]王伟.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大类招生可行性浅析——以怀化学院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8(12):126-128.

[15]毕杨,杨晓濛.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标“金课”标准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33):43-45.

[16]刘元超,张红民.高校电气类、电子信息類新生专业导论课再探[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115-116.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