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地方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建设

2020-12-29韦忠恒姚金光黄翦

高教学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韦忠恒 姚金光 黄翦

摘  要:文章通过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建设,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塔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党和国家对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提出的重大部署,探讨地方高校在保持特色竞争优势的同时开展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在某所地方医学院校设计一系列的激励关联策略,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实践证明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塔理论的激励关联策略对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本科教育;基层教学组织;马斯洛需要层次塔;关联激励策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6-0029-05

Abstract: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level organization in local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deployment proposed by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China about revitaliz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ction plan, this paperexplores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t the base-level while maint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ocal colleges, designs a series of incentive associated policies through empirical method in a certain local medical college, and promote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t the base-level of teaching.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incentive related polici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at the base-level.

Key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level teaching organizations;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connective incentive strategy; the teaching reform

前言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化,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共识[1]。教育部站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高度,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围绕我国如何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四个回归”[2-3]。因此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教学振兴计划是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与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对推动本科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一、理论基础

马斯洛在心理研究的探索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而后由其他學者引入管理学领域,成为重要的人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才激发高层次的需要,相应的基本需要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在多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首先要满足迫切需要,后面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当然这五种关系并不是上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后才会出现下一层次需要,实际上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基本需要或部分需要能得到满足时,即可发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发展同样也具有类似的发展需要规律,本文围绕基层教学组织的层次需要探索其改革激励关联政策。

二、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基层教学组织的12个实地调研活动,从基层教学组织的反馈中了解到目前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缺乏规划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理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然而地方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一般是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建立,或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拼凑出来,这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5]。

1. 管理划分不清

地方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有依学科划分的,有依专业划分的,有依关联相近专业划分的,造成教学成本的重复建设。有时在利益的驱动下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增加了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内耗,不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2. 多重管理的存在

地方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受多头管理,有受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有受高等教育研究部门的管理,有受院系负责人的管理,当这些部门意见不一的时候,基层教学组织无所适从。多重管理的后果是管理目标的分散化,任务多而繁重,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无法潜心教书育人,只疲于应付检查。

(二)职能模糊不清

地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核心任务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除教学之外还有科研等其它工作,甚至是一些拓展的职能,使得行政职能过于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疲于完成学院行政事务[6]。

1. 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职能被弱化

基层教学组织教学职能的实现是由基层教学组织里的教师实现的,受到教务处教学任务的安排与设置,教学研究受到高教所的安排与设置,长期以往养成一种依赖性,形成被动的教学行为。

2. 科研职能被剥离强化

由于教学与科研功能在基层教学组织中是被剥离的,表现在科研往往是比较前沿的内容,而教学按照教科书内容。在科研获得奖励远远要高于教学获得奖励时,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功能和教学研究功能被科研弱化,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把心思集中在获奖较多的科研上,忽视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本分。

(三)组织与个人得不到充分发展

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职业生涯得不到充分发展。基层教学组织者受管理思想的束缚,担心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后,跳槽到其它高校,造成人才的流失[7]。资深教师占据在行政位置分配着教学资源,年轻教师得不到锻炼与发展,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及前途感到不明朗,对教学提不起兴趣与激情,教学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基层教学组织内部缺乏沟通与交流,凝聚力下降,组织呈离散的状态,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提升,阻碍了基层教学组织中教师自身发展,也阻碍了地方高校的一流本科的建设。

三、基层教学组织激励关联改革措施

基层教学组织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分析。由于基层教学组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造成地方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受到管理思维定势的约束,应采取一系列的激励关联策略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重新的审视。因此,我们对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具体见表1所示。

针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现有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五个方面推行基层教学组织激励关联策略。

(一)增加教学改革绩效

鼓励教师申报教学改革类项目。由于国家级、省级等教学课题都限额推荐,普通教师项目获批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想尝试的欲望,学院从人才培养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院级项目,鼓励教师开展教改活动[22],并给予增加课酬的激励,同时设立教学创新奖,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学创新,成效显著的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师给予重奖和表彰。树立标杆,形成重视教学的氛围。

(二)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合理制度的建立

人才培养方案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直接影响到基层教学组织的人员配置,也直接影响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交换生、转专业机制的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的建设,特色本科专业的建设等[23-25]。这些都需要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群策群力,增进基层教学组织教师间的凝聚力。其中,专业的设置依据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形成地方院校自己的标准,发挥地方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主动性,对于可行并且能够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评比奖励,并颁发相关证书,这是对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劳动成果认可,以确立基层教学组织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同理,对于在交换生,转专业、学分互认,本科专业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基层教学组织及教师进行奖励,激发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制度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对于规范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6]。这就需要建立起基层教学组织制度进行统一的监督与管理。基层教学组织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主任责任制、青年教师助教制、教学运营管理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等。建立起与新时代本科教育相适应的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二级学院为建设管理的主体,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监督,实行年度考核制,奖励先进与优秀,实施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力。

(三)教学团队的建立

教学团队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根本,我们采取人才带来项目,项目带来资金的激励机制,努力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1. 助力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实现博士梦

摒弃传统基层教学组织害怕人才流失的教学管理观。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的声誉和地位。人才的流失确实会造成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的降低,但是反过来建立流动的基层教学组织人才培养机制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地方高校来工作[22]。比如,地方院校参照大学或一流大学的标准,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送基层教师到国外攻读博士,在国内利用少数民族教师骨干博士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博士计划等,为地方院校再培养更多的博士。学成归来的博士到基层教学组织中担任教师,提高地方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师资力量。对于那些想跳槽的博士,只要在相应服务期限内完成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即可,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地方院校来实现他们的博士梦想,形成人才流动聚集效应。

2. 促进基层教学组织管理者的水平

提高基层教学组织管理者的权威。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任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增加其忧患意识。一方面学校给二级学院的院长和基层教学组织的主任招聘一定博士教师的任务,同时也要求其推荐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到国内外攻读博士的任务。在教学团队上充分发挥教授的教学带头人作用,慎重选择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求其主动、积极地组织和带领团队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動,挖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潜能,引导教师思维拓展和教学互补;基层教学组织主任要积极吸纳校内外的研究人员、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等进入教学基层组织,从而促进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与渗透。

(四)公平民主环境的构建

基层教学组织需要为组织里的每一位教师营造一种公平民主的氛围。在教学基层组织的建设中,注意教学管理不同于行政管理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强调“教学自由”的原则,开展两个或多个党支部之间合作,在民主生活会上让基层教学组织的成员充分参与教学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从而提高教学基层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即教学基层组织日常教学工作的分解、落实与执行应当交由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组织教师讨论解决;拟定教学计划,选用学生教材,确定教学内容等,交由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组织教师商议论证;评定教学质量,从教学基层组织的全体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对于基层教学组织的项目申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问题实现民主化决策。通过广泛的民主决策,在决策中增加一线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话语权,聆听更多利益相关者的看法与意见,提高教学基层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增强教师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关系,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自我职业发展平台的建设

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实践的舞台,这些实践的舞台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室平台、网络课题建设平台和信息技术辅助平台等。

1. 加强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

实践实训基地是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地方本科院校结合自身专业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够为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提供场地和教学活动场所[27]。近几年来,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进高校特色专业和实验实训一体化建设的契机,投入巨资建设一批具有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改善教学条件,为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更高的更好的阵地,已经展现出不错的教学效果。

2. 加强教学竞赛平台的建设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促进教学成才是基层教学组织的责任和根本任务。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常抓不懈,定期开展公开课评选和教学竞赛,管理者、教师和在校学生参与打分,体现人人参与的理念,以此提升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22]。对于校内选拔出来优秀的教学竞赛公开课,继续推荐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按不同的层级所获奖励情况给予一定的课酬奖励,以此激励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积极性,促进人人皆可成才。

3. 开展网络课程的建设

鼓励基层教学组织每个教师至少建立一门网络课程,以此作为校本资源建设的基本任务。提倡网络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如果有最新的研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分享给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并按一定的课时量计算给那些愿意分享,敢于分享给他人的教师。由于青年教师喜欢尝试用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因此鼓励多建设网络课程[28]。对于基层教学组织教师自己建立的网络课程,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对于利用网络课题进行授课的基层教学组织按课堂教学的标准仍然发放课酬,促进其他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形成激励效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全校1300名教师参与开展线上教学,累计有45万多学生人次在线学习,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满意,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经受考验也获得了提升。

4. 信息化辅助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辅助平台是基层教学基层组织开始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比如网络信息化平台,能够减轻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工作负担,包括课程管理平台,学生作业管理平台,考试管理平台和成绩管理平台,这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有助于解放基层教学组织教师的生产力[29]。如网络课程辅助平台的建设,手机课程辅助平台的建设,课程制作录播室的建设,智慧教室的建设等等,这些都为基层教学組织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提供新的灵感和实践的舞台。

四、建设成效

该项振兴本科计划的关联策略实施以来,某地方医学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就获得了显著性的进步。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依据本科教学标准,参照国际标准修订了2019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性;在制度方面,我们制定了16项强化和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规范了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校内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5个校级团队,培育9个教学团队,累计已经送43人到国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现已经累计达到36人,各种基层教学组织的民主公平氛围形成,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师人人都有成才的条件;在党建方面,利用每两周的党支部例会跟其它基层教学组织交流,增加了基层教学组织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在平台建设方面,建立网络课程25门,获得省级立项8门,申请教育教学改革的基层教学组织18个,智慧教育室建设了2间,用于基层教学组织网络课程建设的录播室建设了2间,获得上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费6000多万元。2019年选派教师参加校外教学竞赛,荣获第六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1项。在省级的教学成果奖方面,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6项。学生参与的全国各类竞赛成绩斐然,显现教学相长。

五、结束语

本课题组从增加教学改革绩效,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建立多领域的教学团队,营造公平民主的教学改革环境,搭建教师自我职业发展平台这五方面探索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基层教学组织改革激励关联策略以振兴本科教学计划。实践证明基层马斯洛需要层次塔的基层教学组织关联激励策略的实施,是符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并且是实用的策略。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改革,更涉及教学管理理念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随着该策略实施不断深入,将会收获更广泛的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Huang,J.Reflection on the Training of General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General Medicine i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A].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Language,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ELAIC 2019)[C].俄罗斯莫斯科,2019:121-127.

[2]葛天博.大学功能研究进展对地方高校功能定位的启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4):8-12.

[3]王旭,崔轶凡.“四个回归”对医学本科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6):520-525.

[4]李季鹏.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7,36(05):42-49.

[5]江珩,彭妍,肖湘平.“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7(04):79-82.

[6]吴小贻,吴慧娴.教学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6,30(05):127-133.

[7]仲岩.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3):92-97.

[8]陈钰.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4.

[9]凯文娟.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制度的创新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C].中国湖北武汉,

2011:609-616.

[10]杜彬恒,陈遇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制度创新——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约定制度”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03):53-55.

[11]汪泳.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教学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31(02):68-70.

[12]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162-165.

[13]邱琳.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130-131.

[14]李彦.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3):169.

[15]陆国栋,张存如.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路径、策略与思考——基于浙江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3):

130-136.

[16]陆国栋,孙健,孟琛,等.高校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58-65.

[17]余华,刘岚,姚敏,等.基于虚-实结合新型实验云平台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netCIRCUIT labs系统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21-23.

[18]梁宏.搭建实验实践一体化平台 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5):1-4.

[19]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0]黃喜云,熊宇琨.基于互联网设计平台的室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建材与装饰,2020(02):121-122.

[21]何苏勤,王建林.信息类教学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1):14-16.

[22]张建恒,杨丽丽,李娟英.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综合能力建设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52-253.

[23]黄翦,潘征.临床医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03):86-87.

[24]黄翦,潘征.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科技文化学分制的建构[J].教育现代化,2016(01):77-79.

[25]黄翦,潘征.高校激励性英语和计算机免修制度的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91-93.

[26]田岗,胡晓琴.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教研室制度建设[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04):28-34.

[27]柴勇,李祥林.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01):3-4.

[28]黄翦,潘征.民族医学院校利用MOOCs构建辅修专业及其管理机制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12):17-20.

[29]黄翦.网络行为作为中间变量的后现代大学生网络潜意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83-84.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