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研究
2020-12-29黄媛
黄媛
摘 要:科学在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科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时,学校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逻辑思维。而微粒观作为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层次理解,也能推动学生在科学思维和探究方面的进程,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微粒观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但是一些学校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所采取的方式皆为一味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学习,还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无形中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因此,想要培养具有微粒观的学生,便需要让学生认真了解微粒的起源、形成以及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模式,构建一个直观、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堂[1]。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微粒观属于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观念之一,更是化学观念的基础,所以如何有效地将其贯穿到整个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当学生在学习化学宏观世界时,需要通过学习微粒观,认识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从而加深对物质的理解;当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构成微观世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微粒观来理解分子、原子以及微粒特征;当学生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时,还是需要通过学习微粒观,加深对符号本质的理解以及整体知识的把握[2]。基于此,微粒观的形成对初中生学习化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便是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教学模式、教学角色、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而微粒观的发现,正是科学家通过自身意识的反应和自我认知以及认证、反认证等,不断建构思维结构,探索科学后得出的结果。若是将这种发现过程合理运用到当代教学改革中,便能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位置,进行自主独立探究和自我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当代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微粒观教学研究的构建
1.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化学微粒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真正了解比较常见的化学微粒,这样才能为以后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微粒种类非常之多,且各个种类的微粒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也需要学生好好掌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微粒特点和内在关系。化学微粒知识具备抽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对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便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化学问题,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化学微粒知识。
2.完善教学模式
微粒是人类不能用眼睛观察到的。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发挥自身想象力。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引入当代教学设备,如多媒體、PPT、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播放微粒的状态和微粒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构成物质的,在化学变化中又是如何进行改变的。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并参与到原本抽象、枯燥的学习中。另外,当代课堂构建微粒模式,需要详细构建微粒中原子和分子的结构,让微观的事物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3]。让学生看到动态微粒的变化,能够降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的难度,还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演示,感受微粒的结构和变化过程。
3.布置具有探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仅起源于生活,更贴近于生活。对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需要多安排课外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花香粒子的运动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还能让学生通过完整的科技探究计划,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微粒观拥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对比以往机械的问答考试,这种具有探究性的课题,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从教学实践来看,微粒观的形成与构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宏观到微观、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构建宏观和微观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进而提高学生对微粒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章小娥.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构成物质的微粒”专题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9(8):40-43.
[2]李天喜.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9(30):24-25.
[3]耿良梅.提升核心素养 构建魅力课堂:基于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的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