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29黄义忠彭秋志谭荣建李伟
黄义忠 彭秋志 谭荣建 李伟
[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将成为行业教育领域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将课程思政贯穿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可为新时期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素养人才。该文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特点以及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可行性,分析研究课程思政融合的实现途径,共提出九个方面融合途径建议。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课程思政;融合;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03[收稿日期] 2020-08-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构建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指南、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基本依据重要地位。《意见》同时要求教育部门要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因而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研究的热点[1,2]。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建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理论交叉、技术方法综合、多源数据融合等,不仅要求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水平。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因此,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发展的必然[3,4]。本文在多年土地规划等教学与实践基础上,总结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和实现途径,为学科建设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特点与课程思政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特点
目前,国内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尚未形成权威统一的界定。吴次芳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是以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空间效率和提高空间品质为核心,对土地利用、设施布局、开发秩序、资源配置等全要素所做的整体性部署和策略性安排,并将之付诸实施和进行治理的过程性活动[5]。
从学科角度,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学科、管理技术和政策,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战略性、控制性、长期性、权威性、强制性等性质。
(二)国土空间规划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6]。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家战略性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进行的统筹部署安排,意义特别重大。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中,通过课程思政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将有效保证国家规划成果编制相关要求。
教学中,教师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课程思政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抓住专业课程这一核心环节,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课程“大餐”,充分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7]。
二、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分析
(一)现代自然资源概念、规划管理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对象已延伸到国土空间及所有自然资源,在概念内涵上自然资源更强调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相互关联性,在规划管理思维上强调人作为自然资源系统中的普通一分子在规划管理方法手段上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精准管理转变。现代规划管理理念很好诠释国家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把国土空间规划基本概念、理念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形成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性内容。
(二)规划基础理论、规划原则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以马克思地租与地价、区位理论、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系统工程、人地协调等基本理论作为基础,遵循现代规划的整体性、因地制宜、综合效益、动态平衡、逐级控制、弹性、公众参与、满意性与可行性兼顾、重信息、多方案比较等原则。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要求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城乡融合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占用与补充耕地平衡,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这些理论与原则不仅是规划指导依据,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可以形成新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三)规划内容、规划方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基于现代的规划思想,采取“指标+分区+政策”编制与实施模式,不同层级之间规划采取指標分解、逐级控制的方式,既保证国家规划总体目标实现,又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方案编制采用综合平衡编制方法,将规划作为一个沟通协商平台,在实现上级下达目标任务情况下,满足各部门、各行业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容和规划方法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行政决策能力,是将专业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良好契机。
三、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思政融合实现途径
(一)以现代规划思想引导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
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规划引导。现代规划思想还可以引导学生拟定并选择适合自身目标的实现方法途径。通过制定规划实施途径,促使学生自律并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坚持不懈按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学习生活,不断完善自身不足。通过设置并完成不同阶段目标,不断分析总结、调整完善,学生必将收获圆满的大学学习生活。
(二)通过规划内容樹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服从意识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确定了“五级三类”框架体系,从国家到乡镇五个层级总体规划,上、下层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指导下一级规划,是下一级规划的依据,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为了实现最佳化规划管理,不仅要将规划管理对象看作一个系统,不要将规划工作看作一个系统工程。
国土空间规划中严格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用地安排上,要消除外部性(损人利己),进行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树立良好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服从意识、看齐意识,按自上而下、逐级控制、局部服从整体、全面统筹等原则开展规划工作。
(三)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树立国土安全与底线意识
国土空间规划中不仅涉及空间信息数据,还涉及社会经济等多源多类型数据,大量数据属国家涉密数据,在教学中老师以身作则,采取数据脱密处理、涉密计算机不联网、不在网上传递涉密文件等措施,让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泄密、不将重要的工作保密信息外传。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让学生要树立牢固的底线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并将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公民重要基本职责牢记在心。
(四)通过学习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
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生命共同体的先进理念,构建现代规划基础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体系。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实际管理,既有刚性约束,又有弹性发展空间。实现“指标+分区+政策”的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行差别化、分级分类管控,在刚性的“三区三线”约束下,又允许建设预留区、留白区等一定弹性或灵活性空间,规划和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初心。
(五)通过熟悉编制方法树立民主集中意识
为使规划成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必须得到各部门及民众的认可。国土空间规划往往采用综合平衡的编制方法,综合平衡过程就是民主与集中的问题,编制多个规划方案,充分征求各个部门、专家、公众的意见,通过民主集中确定一个最终大家满意的方案。
规划编制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公众参与、重信息原则,要采取开门编规划的态度和勇气,将核心规划信息公开、透明,广泛接受民众的意见、质疑、监督,有效保证了公众参与的力度。广泛征求意见与民主集中将保证规划成果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六)通过规划实践体察国情并树立良好国家主人翁意识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个深入系统工程,从收集基础资料开始,进行现状分析、资源评价、需求量预测等,是不断深入了解规划对象的过程。只有在全面系统掌握资源环境本底、国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合格的规划成果。
作为规划人员,要站在管理者的位置,发现其优势、潜力、劣势、不足,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总体安排和部署。在规划过程中,对规划对象不断了解,进而热爱她,规划她,为她自豪,为她担忧,无形体察充分体察并理解我国的国情,进而树立国家自然资源所有者的主人翁意识。
(七)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实事求是精神与诚信道德水平
土地等自然资源是自然产物,在规划中要尊重自然规律,按因地因地制宜原则;再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产业分析,预测需求量,进行规划,以达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规划中切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编制方案贪大求全、喜功冒进、照搬照套,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实事求是编制规划方案。同时要求满意性与可行性兼顾原则,根据各地区自身的资源环境本底和国土空间格局特点,扬长避短,在科学先进性、实际操作性、群众意愿中间找到平衡点,形成科学合理方案。
(八)通过协同工作机制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根据系统工程论的观点,不仅规划管理对象是一个系统,同时规划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遵循整分合原理,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做到规划目标、组织、人才、环境的优化组合。
为有效完成规划工作,各参与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统一协调,同时通过信息收集、传递、反馈,使上下级规划之间、各部门之间、专家意见与公众意见之间、不同技术单位之间、各个研究专题之间形成有效的衔接、沟通、协调,保证规划工作顺利完成。
(九)通过动态规划管理树立与时俱进思想
国土空间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反映出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新理念。规划核心内容也从保护耕地单一目标向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不断动态调整完整之中。
国土空间规划协调不同部门、产业之间用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其供需平衡是动态的,我国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适时修改”机制,以使规划成果具有现势性、适应性、权威性。因而,规划中必须培养与时俱进思想,在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同时,要求规划具有一定弹性和动态性,规划方案要有容错空间,形成韧性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编.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18年[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9.
[2]张晓玲,赵雲泰,贾克敬.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J].地政研究,2017(1):18-20.
[3]赵华甫,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土地资源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3):60-67.
[4]文兰娇,胡伟艳,张安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和教学设计—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02):38-40.
[5]吴次芳,叶艳妹,吴宇哲,等.国土空间规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6]胡靖,马星宇,王俊荣.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4):41-43.
[7]吴琼.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J].高教学刊,2020(2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