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立体交互式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0-12-29殷子涵
殷子涵
[摘 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随着潜力迅速释放,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相对应的是我国对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攀升并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该文依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立体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建立校内外导师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动和赛事、联动校内外合作实践平台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出一条以项目式教学贯穿始终、富有高质量成效的实践教学道路。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导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04[收稿日期] 2020-10-1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文化产业正日益增强和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3.36%提高到2018年的4.30%。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0%,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新战略部署下,文化与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启动双创人才扶持计划,即遵循鼓励创意、创业、创新、融合的基本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立足发现、培养、服务青年创业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支撑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因此,不管是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社会民众需求抑或是国家规划部署上看,培养出一批“懂文化、能经营、会管理、善策划”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已然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对于奋战在教育工作一线的高校教师来说,如何整合调动校内外优势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教学体系、拓展教学视野、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一直都是不断反思和探索的永恒议题。
二、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的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能力向导教育、目标向导教育或需求向导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该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核心,有效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关注四个问题: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该理念提出至今一直得到重視与认可,现已成为欧美等一些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它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近几年,也逐渐被国内教育行业所关注与运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师生的认知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重构。过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存在,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而现在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便利、接触的观点内容越来越多元,甚至学生会有比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当下的教学互动关系中师生逐渐趋于相互交换信息、共同学习进步的状态。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力争改变过去教师主导的单向教学,师生在专业交流上由上下级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从而建立起学生的自我满足感、认同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建立起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也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找到各自的发展规划。学生在接受课程体系学习之后,可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等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侧重点产生不同,各自用不同时间精力、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达到既定目标。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输入,强调研究型模式而不是灌输型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而不是“车厢”式教学。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近几年全国各高校逐渐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力求对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校内导师课堂+校外导师专题+教学交流活动+项目参与赛事+合作实践平台”五位一体的立体交互式培养模式(参见图1),主要以项目制运作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划、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的社会实践分类。教学体系由教学基础内容和教学延展内容两大板块共同构成,并通过“阶段性集体课堂授课+校内外导师指导追踪+学员考核评估”的教学方式推进。
1.校内外导师双管齐下建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内导师课程体系的建立目的在于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在民族文化、研究方法、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上均得到更深层面的能力提升,实现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项目执行的联动,在发挥高校各门类艺术专业优势的同时,创造出优质特色且具有持续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和商业营销项目。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本课程体系包含了文化项目的前期调研、创意策划、落地执行的全过程,内容涉及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创意挖掘、项目方案与执行、营销推广、融资与财务预算等方面。
专业基础课“广西民族文化研究”开设目的主要是让学员对广西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特色与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发展各地区独特的艺术产业、手工艺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民族艺术的推广均具有重要理论支撑。专业主干课“田野调查”让学员掌握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工作,获得最具真实性的一手资料,为项目的创意策划与运作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专业主干课“媒体策划”明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创意与策划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各种媒介内容策划的具体实施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体策划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区域民族艺术文化项目的推广工作助力添彩。实践教学课“项目实践实训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设计好的项目创意、概念理念进行落地转换,并全程对项目的落地环节进行引导与把关。实践教学课“项目路演技巧及项目包装”传授给学生参赛项目能够出奇制胜的经验。主要从项目路演PPT内在逻辑建构及外观视觉美化、项目商业计划书框架模板、模拟项目路演技巧及答辩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进行指导,旨在锻炼项目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与此同时定期邀请校外导师进行专题讲授,丰富学员的认知、经验、知识和视野广度。主要方向为解析文化产业发展前沿资讯、指导项目孵化与推进、助力实践实训技能提升、提供平台机会和资源资金、传授参赛项目路演经验等。与校内导师课程体系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实现教学基础内容的价值,为推动实践教学的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参见图2)。
2.教学活动和赛事交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主题分享活动、实践训练活动以及创新创业赛事三大板块的教学延展内容:
第一,主题分享活动。根据校内外导师课程内容和前沿发展趋势每月设计一个讨论话题,同时不定期邀请到本土业界新锐结合自身发展历程和论点进行演讲,创造全体学员碰撞火花、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第二,实践训练活动。结合高校专业优势和所在地区域特色,建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专项技能学习体系。以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发展方向涉及民族非遗、产业扶贫、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影视文学、艺术教育等。通过教学设置创新和实战团队组合,引入企业实操项目、区域扶贫项目以及试行创业项目,以项目为依托灵活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文化特质、社会影响力特质以及成就欲望特质,开创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了实现项目的落地与运作,主要开设真实项目创新创业实践、全媒体运营管理能力、短视频制作技巧、电子商务与直播带货、民族非遗文化推广与策划、各地特色农产品(扶贫地区)营销推广策划等训练。
第三,创新创业赛事。由师生整合校内外资源引入文化产业相关的具体实操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文化市场调研及交流、创意策划与运营管理等内容。项目运作以两年为周期,学员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项目落地与推进工作,在项目孵化到相对成熟的程度报名相关赛事,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艺术管理专业创意策划大赛等,从中进行验证和锻炼。优秀学员获相应奖学金以兹鼓励,并推荐参与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等相关论坛、培训实现进一步提升。从整体上看,目的在于实现合理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创造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
3.教学实践部联动校内外合作实践平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培养从实践实训层面上看,以二级学院设立的教学实践部作为依托进行管理,内设秘书处、项目实践部、宣传部和财务部配合开展日常各块面管理工作。如双创教学体系搭建、学生团队建设、创意项目孵化、对外交流学习、培训讲座活动、专业图书资料、社会实践锻炼及组织参与赛事等。教学实践部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打通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解决跨专业缺乏合作的问题。发挥全校各二级学院的优势力量,通过项目实践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强强联合,通力合作,互相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与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与校企合作单位建立平台协同育人,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解决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教师团队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社会项目实践,安排路演、运营等任务,缩小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鸿沟,实现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多赢局面。
具体来说,实践教学平台的实训体系搭建,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校内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课程项目、沙盘项目以及组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专业相关技能比赛来实现;第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实训模式主要体现在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后,由企业向学生提出项目要求,学生通过调研、策划等方式为企业献计献策,提供项目的咨询、解决的方案以及具体的执行;第三,师生共创实践平台。师生共创的实训模式主要指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公司或者工作室下,最大化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效用,实实在在地进行项目运营,通过具体实操,达到教学目的。
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
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双创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探索地過程中,一方面坚持“以实践促教”,通过学以致用深度服务地方需求,助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如,为第一书记扶贫产品从创意设计到互联网多渠道营销等方面进行服务,帮助扶贫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产品销量。再如,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助力区域特色文化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新设计、包装和推广,带动当地手工业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以赛促教”,在近五年各项赛事中学院屡获佳绩。如,2017—2020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铜奖2项,广西赛区金奖4项、银奖11项、铜奖9项;2020年“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8项;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广西赛区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4项;2019—2020年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业推介组全国50强;2019年广西创业大赛初创组获1个一等奖、1个优秀奖,成长组获1个优秀奖、1个最具投资价值奖;在2016—2019年间全国艺术管理专业策划方案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五、结语
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教育部开始广泛提倡“以本为本”严抓本科教育的思路,本科教育被提到空前未有的重要位置,培养出高水平人才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文化产业管理双创卓越人才,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建设架构、建设机制、建设内容、建设评价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艺术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形式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以此提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普及应用,一方面激励教师整合我院资源实现优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实现“双素质型”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友谊关系,做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各方面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竞争力。通过教学实践实训体系在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大范围的连接,发挥“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培养引领文化社会和创新时代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向勇.创意创业家精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2]程军.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10).
[3]蒙志明,廖芳.基于全过程培养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4]张男星.以OBE理念推进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
[5]杨波,耿阳.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艺术工作,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