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护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治疗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中的疗效分析
2020-12-29王文静段文超赵树伟申才良葛鹏陶晖
王文静,段文超,赵树伟,申才良,葛鹏,陶晖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手术室,2.骨科脊柱外科病区,安徽合肥230018)
近年来,随着骨科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已促使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向精准医疗迈出了重要一步[1]。然而,对于这样的患者如何精准化护理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精准化护理”由“精准化医疗”渗透而来,此定义为"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2]。为了研究精准护理在骨科机器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60例天玑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分组比较常规护理与精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 12月于本院脊柱外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接受“天玑”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为精准护理组,B组为常规护理组。其中A组30例,采用精准护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44±9.68岁(20-50岁);B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15±10.25岁(16-5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年龄18-50岁;(2)无骨质疏松症;(3)影像学提示胸腰椎单一椎体压缩骨折,且均行6钉固定;(4)无神经损伤。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合并其他脏器或者部位损伤者。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实施精准护理:(1)术前1 d由手术配合护士访视患者,详细了解其病情及一般情况,对于患者的疑问,如手术时长、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等给予详细的解答,尤其是介绍文献已报道的机器人手术安全性和目前已成功的手术案例,以减轻患者顾虑、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2)患者入室后,核查患者相关内容,在麻醉实施前将机器人设备规范摆放展示给患者,并简要介绍机器人的操作步骤,告知应用机器人手术的优点和安全性,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达到最佳信任状态、配合麻醉和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第2天由同一护士进行术后回访,并再次告知手术过程中机器人运行情况,对患者存有的手术中疑问进行解答,若不能用护理问题进行解释,则及时联系手术医生进行解答,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查看切口有无红肿,了解术后疼痛改善情况。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1)术前1 d手术室护士访视患者,核对一般信息、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检查患者全身皮肤是否有损伤,评估血管弹性进行心理安抚。(2)患者进入手术间,再次核查信息及带入的磁共振片和胸腰椎正侧位片,以便术中核实胸腰椎病变部位,建立静脉通道,待全麻后导尿,协助摆放手术体位。(3)按要求将机器人设备放在合适的位置。
1.3 观察指标和功能评价
所有数据分别由2名专业培训护士收集,记录手中“天玑”机器人运行时间、C臂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第1天及出院前的VAS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出院时对手术满意度进行调查评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机器人运行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A组术后第1天和出院前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出院时满意度结果显示,A组均显著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因导丝或螺钉位置异常引起脊髓或神经损伤,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螺钉位置不佳或者神经损害等并发症。
3 讨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术前规划、术中精准制导,显著提高了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具有微创、精准等特点,符合“精准医学”理念。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天玑”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仍处在早期阶段,如何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配合从而达到患者术后身心最佳疗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关注点。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新的医疗技术,对患者而言是较为神秘的技术,患者难以理解该技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会产生不信任感和威胁感,从而产生恐惧和焦虑,最终影响手术满意度。
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局限于护士被动执行医嘱和完成护理工作,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缺乏个性化护理[3]。既往研究表明,在手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及信息的支持,对于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减少手术不良反应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帮助[4]。而“精准护理”增加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互动,主动与医生及患者沟通,可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信息、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骨科机器人作为前沿技术,经过培训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均有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掌握了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科技能,熟悉骨科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通过实施精准护理,术前增加了向患者介绍机器人操作技术、稳定性、安全性的工作,针对患者关心问题进行介绍和解释;在患者进入手术间麻醉前,有专人将机器人的外观直观地展示给患者,并介绍其使用的优点和安全性;同时,还在术后再次告知患者“术中机器人运行良好”,并解答患者疑问,使患者清晰地知晓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患者的信心。
由于机器人的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主要受术者影响,故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主要是由于术后脊柱正常解剖序列及稳定性获得重建所致。然而,A组患者精准护理后,无论是术后第1天还是出院前,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精准护理主要的注意点是患者本人,针对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内容的需求,提供了个性化的精准护理服务,减少了患者的身心不适感。术后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告知手术成功,给予个性化关怀,尽可能减少了患者术后焦躁情绪;结合成功的病例,使其增强快速康复信心,从而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增加了依从性[5]。最终,精细护理提高了手术满意度,并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精准护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围手术护理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值得推广。但如何规范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内容,仍值得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