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房颤预防卒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2020-12-29刘纯丽王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心耳心房房颤

刘纯丽 王彬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在我国普通人群中,这种病症的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现正比关系,在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房颤的总发病率为0.5%~1%;而7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可达10%[1]。心房颤动危险程度较高,不仅仅是这种病症自身的因素,这种病症最主要的并发症为血管栓塞,如果血管栓塞于患者大脑的重要血管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所以房颤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当患者出现房颤后,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可能性大约为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2]。左心耳是妊娠早期左心房原始胚芽形成的残留物,是左心房向右前下方延伸的长管状结构,这种结构呈现分叶状并有凹凸不平的特点。当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时,患者的左心耳会出现朦胧扩大的情况,心房由于病症的影响则丧失节律性收缩,进而致使患者左心耳内出现血流变慢和排空率下降的病理表现[3]。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现左心耳封堵术应用于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手术方案属于微创介入手术,创伤性相较于常用的外科左心耳结扎术来说更为安全,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故而在临床研究中认为,在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左心耳封堵术进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卒中事件发生率[4]。此次研究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本院中收入的完成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的房颤患者18例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探究将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应用于房颤预防卒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9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完成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的房颤患者18例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在患者手术完成前对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并记录患者的心功能,所有患者中包括男9例,女9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9.8±4.4)岁。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测确认患者为房颤病症,但患者二尖瓣瓣叶活动状况良好,未见任何钙化或赘生物形成,患者瓣下结构无明显增厚;经既往心电图检查确认患者左心耳存在明显血栓,并且患者有多次脑卒中史;患者存在无法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疾病治疗或其他试验患者;缺乏正常认知功能或无正常认知功能患者;有严重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现象的患者;无法耐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

表1 18例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检查结果(±s)

表1 18例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检查结果(±s)

时间 LV(mm) LVEF(%) LVPWd(mm)治疗前(n=18) 56.25±2.35 41.41±3.52 13.52±3.14治疗后(n=18) 46.52±3.14 53.85±4.14 8.17±2.06 t值 13.812 9 12.745 8 7.931 8 P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1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1.2 方法

左心耳封堵器选择watchman封堵器。患者在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给予患者血压以及常规呼吸心电监测,对患者进行常规导尿和消毒铺巾后,沿患者食道放置超声探头备用。对患者进行股静脉穿刺,沿患者股静脉将房间隔穿刺鞘管以及穿刺针置入,对患者进行常规房间隔穿刺术。经由房间隔穿刺鞘管,将运送导丝至患者的左上肺静脉,随后再沿导丝将watchman封堵器专用输送鞘管以及猪尾造影导管置入其中。通过造型以及手术中心电图检测,对患者进行双重测量,确定封堵器的应用大小,通过鞘管将封堵器运送至患者的左心耳,并将封堵器展开,对其进行牵拉实验,确认位置良好后将其释放,确定释放系数稳定,并且无位移现象,可将鞘管拔出。

手术完成后,患者立即进入ICU病房进行严密监控,给予患者全身指标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时血气分析,若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体温升高状况,应当立即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物理降温。患者在完成手术24 h以内,对其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000 U每日用药2次,患者手术后2~3 d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对患者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功能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心肌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LV)、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depth,LVPWd);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突发性心律失常、脑卒中。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 22.00 For Windows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试验中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完成后,患者的心肌功能相较于手术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但未见严重并发症,未见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总发生率为33.33%(6/18),而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卒中状况,发生率为5.56%,见表2。

3 讨论

左心耳是左心房内狭长且弯曲的管状盲端,这种组织是妊娠早期形成的左心房,原始胚芽的残余物。如果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耳就会出现朦胧扩大情况,患者的心房也会呈现丧失节律收缩的状况,这些因素就会导致患者的左心耳内血流速度变慢,影响正常排空率,进而形成血栓[5-7]。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左心耳不仅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也是心房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部位,所以部分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对左心耳进行封闭能够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

近年来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左心耳血栓形成与左心耳之间的解剖形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研究中猜测,左心耳的解剖形态可能是引发并影响房颤病发,脑卒中危险分层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的普及,临床研究发现这种手术方案能够有助于预防患者脑卒中的发生[8-9]。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所有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心肌功能相较于手术前有明显改善状况,而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其中仅有1例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脑卒中症状,发生率仅5.56%。一方面,确认这种手术方案在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时获得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应用这种手术方案对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状况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经皮左心耳封堵术被加入欧洲心血管病指南中指出,在对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禁忌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手术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10]。而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左心耳封堵器为watchman封堵器,这种封堵器将镍钛合金作为自膨胀结构框架,周围有一定的固定倒钩,而心房面则采用聚四氟乙烯多孔渗透膜进行覆盖,能够保证血流自由进出左心耳[11-12]。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在本次试验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但总体来说,选择时间较短并且纳入总量较少,所以试验结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移,故而想要对本次研究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和增加随访时间的方式,来提高完善度,进行更有说服力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确认患者的基本资料良好后,应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房颤脑卒中事件的发生,这种手术在应用时安全有效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不用终身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可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耳心房房颤
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耳口膜性狭窄1 例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行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