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细分解,形断意连准对接
——谈“语句补写”类考点的复习备考策略
2020-12-29安徽陈士同
安徽 陈士同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作为高考固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涉及的内容丰富,题型也比较灵活,所以每年高考试题的这一部分都会让人眼前一亮。万变不离其宗,尽管形式多样,但此类试题的核心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综观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这部分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检测,涉及的语段样式和试题形式比较灵活,是带有时代气息、具有生活意蕴的板块,同时也是最能体现高考“稳中求变”的指导原则中“变”这一特色的部分。简单梳理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试题考查的类型,“语句补写”题经过两年的休整,2019年再次出现在三套全国卷中。
这一类型题之所以重现,是因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检验。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实施以来,高考把“一体四面”定为考查的核心内容。其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四面”中处于基础位置。从语文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看,“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和“语言梳理与整合”构成其基本内涵。作为基础性的语言学科,语文学习就是阅读、品味和赏析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建构语言体系,培养语言素养,然后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而“语句补写”作为一种检验考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它不仅考查考生语言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分析和综合能力,还检验语言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加工整合能力。
从试题呈现的样式看,一个表意完整的语段,根据语句间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从中抽出三句,然后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从形式上看,组成固定语段的各个句子在语势、语气等诸多方面是固化的,要把残缺的语句补充完整并且上下文语意连贯,这确实有一定难度。其实,这类试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指向并非漫无目的的。仔细分析试题的设题点,便能够发现其规律,问题的解决是有章可循的。简而言之,笔者认为复习备考时以下几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了解语段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即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的特点。就表达方式而言,常见的有主体性的记叙、议论、说明和辅助性的描写、抒情。表达方式不同,要达成的目的不同,起到的效果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就不一样:记叙重在叙述事件,议论意在阐述道理,说明旨在介绍知识,描写呈现人、事、物的形态特质,抒情用于抒发情感。由于承担的任务不同,所以不同的表达方式缀连的语段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组成语段的各个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也不一样。
综合分析近几年该类试题选择的语言材料,说明类的材料占主导位置。仅2019年三套全国卷所选的材料都是以介绍知识为主。这种科技类的说明性材料以介绍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中心,在篇章布局方面严格遵循说明文写作的逻辑顺序,而且组成语段的各语句内在的关联性比较强。解题时只有宏观上了解语段的逻辑关系,微观上厘清各个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才不会无从下手。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20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示例: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
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
材料讨论的是压力与肥胖关系的话题,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压力与肥胖的关系。语段由六句话组成,第一句意在说明压力与肥胖有一定的关联性;第二句说明人们对压力与肥胖的关系认识不清楚;第三句从机理的角度进行分析;第四、五句说明压力产生的时间与肥胖的关系;第六句进行总结。从探讨的内容看,四句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厘清了各句间的关系,再根据空缺前后的相关信息,即可补写出空缺的语句。
二、明确语段的结构体例
结构体例,即语段各个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文有文势,章有章法。”语段和完整的篇章一样,也涉及谋篇布局的问题。不同的语段,不同的表达方式缀连的语段,其结构体式不同。就文章的结构安排样式看,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三种样式。不同的体式,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就不一样。总—分—总,即先有总领句,接下来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总分结构,即先用一句总领下文,再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说明;分总结构,即前面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知识,阐释道理,最后再做总结。并列式——语段的各个句子在语义关系上是平行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介绍知识,说明问题。递进式——组成语段的语句在语义上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句间关系不同,其提供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笔者发现,自该知识点和能力点作为高考考查对象以来,选做高考试题的语段基本上以总分式为主,不仅逻辑清晰,易于理解;而且便于设题,利于解题。解答时一般采取的步骤是:通览全段,整体了解语段的内容,明确语段的话题;准确理解各个句子的含意,厘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句子在语段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语段中关键性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补全内容。例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20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示例: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该语段探讨的是植物开花与长叶先后顺序的科学问题。从语义上看,第一句提出讨论的话题,总领下文;下面四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说明花叶先后出现的不同原因。而就具体的题目看,第①空,根据上文“先开花后长叶”,下文“花叶同时生长”,可知此处应为“有些先长叶后开花”;第②空,根据对下文的分析,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主要看叶芽或是花芽,哪个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哪个就会先生长。此处应填“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与“密切相关”衔接;第③空,根据后文“先叶后花”,根据哪个芽所需温度高,哪个后生长,可知这里要填“(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三、抓住前后的关键信息
不论是语段,还是语篇,它们都是由许多具有内在关联性的语言单位组成:语段由不同的语句组成,语篇由多个语段组成。就组成的部件看,它们在形式上借助一些显性的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内容上则通过语义、语势等聚合起来。不论是什么性质的材料,不管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各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构成表意集中、语义完整的语义团时,都离不开一些关键信息的链接。这些关键信息的黏合,让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语脉顺畅,语段成为有机整体。
具体分析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从表现形式看,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从语义关系看,有揭示前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2019年全国卷Ⅰ中的“所以”“但”“如果”等;有表示总结概括的词语,如可见、总之等;有提示前后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以及分号等。这些信息或明或暗地提示了各个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内在语意的陈说方向。在扣住语段主题的前提下,抓住这些信息,通过对显性信息的分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基本上可以确定需要补充的语句范围,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加工即可得出答案。例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20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示例: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该语段介绍的是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关系的知识。材料运用总分结构,第一句总写,接下来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由第①空前的句子“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可知,该空应填写另一种生物酶,再由空格后面的“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可知,另一种酶是乙醛脱氢酶,把两个部分的信息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空缺部分的内容;由第②空后面的句子“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和第③空后面的句子“能迅速将乙醛代谢”可推出第②空的答案;由第②空前的句子“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可以推知第③空为结论。除了文字信息的提示作用,语段中的分号也是解题的关键。
“语句补写”考查的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虽然语段内容不同,语段的结构方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它们的着眼点都是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和对信息整合加工的能力。从形式上看,该类题是从固定的语段中排选三个句子设问,要求根据内容补充完整。虽然作答时考生有一种无从下笔之感,但是仔细分析语段信息不难发现,前后语句间都有或明或暗的关联性,都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暗示。解题时,考生只要立足材料主题,联系上下文语境,借助关键信息,瞻前顾后、按图索骥即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