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剥丝抽茧,还原概念本质
——以《方程的意义》教学为例

2020-12-29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式子等式方程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教好概念是教好数学的内在要求,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教学中一般以若干典型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丝剥茧,抽象概括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下面结合《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谈谈对概念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概念教学的基石——读懂教材

每一堂课的教学必将以透彻地研读教材为前提和基础。概念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又要以解读概念为主。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即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缘何产生,它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进行《方程的意义》教学前,我对本节内容反复研读,并与以前的教材作了细致的对比,翻找了与方程有关的资料。从专业的角度对方程的意义进行解读,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全盘的了解。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如有争议性的x=1是不是方程、1+2=4是不是等式;还有式子、等式、方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将若干式子分类,如按“<、>、=”这些符号分类,诸如此类的分类方法能不能给以肯定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查阅了相关的文字资料,观摩了大量的视频录像,做到了心中有数。上好一节课,功夫多在课前。只有“胸有成竹”,方可“云淡风轻”。

二、概念教学的关键——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概念内涵。

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集合体,是辩证统一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共性进行归纳概括,揭示出其内涵。如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列举了以下式子:①50+50=100,②80<100,③80+a>100,④80+a=100,⑤80+a<100,⑥250-y=100,⑦3x=2.4。在这些数学表达式中,通过分类找到方程表达式,观察发现这一类式子的共同特征,揭示方程的本质,概括出方程的含义。再如,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在众多的三角形中,让学生通过找共同点,发现有一类三角形都有一个角是直角,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此,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意义学生也能自己弄明白了。

2.抓住关键词,层层推敲,理解概念。

在教学某些概念时,我们往往会在得出文字概念后,让学生读一读,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并讨论这些词语的意义,一步一步和学生推敲,层层推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让学生紧抓“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解读,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再如梯形的教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教师会扣住“只有”这个词,解释“只有”含义的同时配合图形,让学生懂得梯形里仅能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了。

3.通过反面衬托理解概念的本质。

正面的例子会提示概念的本质,而反面的例子则会起到衬托的作用,让概念的内涵更加显而易见,更加清晰。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火眼金睛”找方程这个环节,呈现了以下式子:①35+65=100,②5x+32=47,③y+24,④x-14>72,⑤28<16+14,⑥2x+3y=9,⑦4×2.3=9.2,⑧6(b+2)=42。①③④⑤⑦这几个式子不是方程,通过解释使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理解得更加清楚。

4.引导学生弄清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有些概念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而又有着质的差别,如化简比和求比值,化简比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单的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而化简比和求比值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结果,只是当分数的分母是1时,化简比仍然要写成一分之几的形式,比值就不用了,直接把分母1省略掉,只写分子即可。

5.淡化概念的纯文字化叙述。

有些概念在小学阶段用很准确的文字进行描述,但学生却很难理解。如圆的概念,与其让学生理解“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倒不如画一些大大小小的圆,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就是圆更简单明了。

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采用了“抓关键词”和“反面衬托”的方法,觉得是可行的,效果也不错。正确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能,其作用举足轻重。

三、概念教学“三重视”——表象、概括、联系

1.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过去在教概念时,常常是将概念和盘托出,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方程的意义》这一内容时,我呈现了“方程”这一概念形成的全景。从不等式到等式,从不含未知数到含有未知数,让学生写出了很多的式子,学生经历了“方程”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在大量丰富的表象基础上,“方程”的概念呼之欲出,学生理解起来自然是水到渠成。

2.重视对概念的概括过程。

在学生经历了“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切不可为了省事而直接将方程的含义告诉学生。在此阶段学生对方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象上,对“方程”概念内涵的理解还是懵懂的。这时要让学生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说说什么是方程,这会在心理层次上使学生对“方程”这一概念有更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也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和有条理性。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概括这一过程,虽然只要一两分钟的时间,但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3.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

方程与等式、式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在本节课中不可不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必须把它们放到一个系统中去看待,组织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忽略这一点,把许多本来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孤立零星地去教,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珠子,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串成串。概念不成系统,便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概念教学的一般模式

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方程的意义》教学大概经历了以下六个基本环节:

通过典型丰富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下定义,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概念的辨析,以实例(正反面)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包括对特例的考查→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形成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生活情境,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对概念的教学,可以总结其中的教学方法,建构概念教学的一般模式。当然,根据不同的概念可灵活应用,基本分以下六步来进行:

1.引情境、丰表象。

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列举出若干事例,建立概念的表象,丰富对概念的感性认知。

2.找同类、得共性。

对众多的事例进行分类,找到同类的公共特征,比较、分析得出共同属性。

3.抓共性、揭内涵。

抓住概念的共性,学生尝试归纳概括,师生共同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在心理上真正达到对概念内涵的认知和理解。

4.正反例、深理解。

在对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后,举出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正反例,正例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从反面衬托,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显出来。通过正反辨析,达到对概念深化理解的目的。

5.强联系、建体系。

加强与已学相关概念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建立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

6.实应用、再提高。

对概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后,再次回归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得到提高,使理解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式子等式方程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用一样的数字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关于几类二次不定方程的求解方法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智力冲关·奇怪的等式
一个等式的应用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