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镜随访的临床意义

2020-12-29李瑞丁丁汪贯龙王传军何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0期
关键词:原发癌肠镜性病变

李瑞,丁丁,汪贯龙,王传军,何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0 引言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易再次发生病变,肠镜随访是早期发现的有效方法,但超过70 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存在合并症多、身体器官功能及耐受力下降等多种因素[1],行肠镜检查风险较大,目前国内外对高龄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研究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450 例高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高龄患者的后续随访及治疗提供依据及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自2005 年1月至2015 年1 月共450 例超过70 岁以上实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镜及病理提示腺癌(无多发癌灶),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及传统开腹,术中严格遵循无瘤原则,清扫范围依据标准的CME、TME 执行,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所有病人均预留电话随访,定期行肠镜检查(前2 年内每半年一次,2 年后每一年一次,必要时随时检查)。检查前均采取肠道准备,控制基础性疾病。

选择病例基本情况:男性297 例,女性153 例;结肠癌185 例,直肠癌265 例。定期随访时大便带血29 例,便秘者22 例,腹泻者48 例,腹痛或其他不适者17 例,肿瘤指标升高者21 例。

2 结果

本组随访患者共发现复发癌和再发癌33 例,其中吻合口复发9 例,非吻合口再发癌24 例,发生率达7.33%,距手术时间为5-61 个月,中位时间35 个月。其他非癌性病变包括:吻合口周围炎38 例,缝线残留19 例,吻合口溃疡23 例,吻合口狭窄3 例,结肠息肉102 例。距手术时间3 周-71 个月,中位时间8 个月。

2.1 肠镜检查存在癌变的情况

结直肠癌术后肠道癌性病变分为再发癌、复发癌,其中再发癌依据不同时间可分为同时性多原发癌及异时性多原发癌。本组共33 例,其中复发癌9 例,7 例行二次根治性手术,术后5 年生存率42.5%,2 例无法手术,予以姑息性化疗。再发癌24 例,其中1 例发生于术后5 个月,为同时性多原发癌,23 例发生于术后一年以外,最迟发生于61 个月。仅4 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所有病例生存时间4 个月-7 年,中位生存时间3 年。

2.1.1 同时性多原发癌

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6 个月内肠镜活检再次发现1 个以上原发癌灶,与前次癌灶间距离超过5cm,且每个肿瘤病灶经病理检查均为恶性,能除外上次手术遗漏则为同时性多原发癌[2]。本研究发现同时性多原发癌1 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癌,术前肠镜已至回盲部,术中探查无阳性发现,术后5 个月出现大便带血,复查肠镜提示生结肠癌,行二次根治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与首次病理一致。

2.1.2 异时性多原发癌

结直肠任一部位,第1 次癌灶切除时,肯定无第2 癌灶,术后6 个月以后再次或多次发现的1 个以上互不相连的原发癌灶,癌灶距原吻合口5cm 以上,且吻合口正常,能排除吻合口复发和腔内转移,称为异时性多原发癌[3]。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23 例发生时间超过首次术后一年,最迟61 个月,仅3例得到根治性切除,11 例行姑息性切除,4 例行剖腹探查术,5例未行手术,中位生存时间仅3 年。

2.1.3 复发癌

既往研究已报道吻合口复发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高危因素[4]。笔者的通过数据发现吻合口复发癌9 例,复发率2%,因我院对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严格的MDT 讨论,详细的术前准备,纠正不良因素,最大程度的系膜切除及淋巴结清扫,降低了吻合口复发率。后期肠镜随访一旦出现病灶,及早二次手术,提高生存期。

2.2 肠镜随诊对非癌性病变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非癌性病变包括吻合口周围炎38 例,缝线残留19 例,吻合口溃疡23 例,吻合口狭窄3 例,结肠息肉102 例。

2.2.1 结肠息肉

结直肠癌术后5 年内肠镜检查最常见的非癌性病变为良性息肉,本研究共发现102 例患者存在,息肉大小不一,多见单发,大部分小于1.0cm,经活检后,分别以高频电针点灼,或用微波局部凝固气化,待坏死组织脱落,局部粘膜光滑平整。此类息肉若不及时处理,癌变风险性极高。

2.2.2 吻合口狭窄

本组共发现3 例吻合口狭窄,均发现于术后6 月-1 年内,伴有排便不畅症状,考虑原因可能系吻合器型号过小或缝合时操作不当造成,均通过内镜下处理改善。

2.2.3 其他病变

术后2 年以内经肠镜检查发现缝线残留可通过内镜下取出。而因异物所致局部肠壁糜烂、溃疡,配合药物治疗后可自行修复。但要注意结直肠由于手术缝合因素使肠壁及正常粘膜皱襞结构紊乱、扭曲、水肿,可能会造成小病灶不易显露,应详细检查皱襞间每一个可疑病变减少漏诊。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既往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为5%~20%[5],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NCCN指南已将肠镜随访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标准方案。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结直肠肿瘤≥70 岁的高龄老年患者占总发病数的21.1%,而死亡病例中高龄患者更是高达30.5%[6]。综合文献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处理复杂,大于70 岁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等两种以上者达78%[7];其二是手术风险大、外科医生犹豫不决、患者及其家人觉得希望渺茫,这类患者往往被放弃,或选择所谓的“折中方案”和缩小手术范围,使这类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治疗;其三包括高龄患者合并症多恢复慢影响医院床位周转率、患者花费高和医保费用按病种付费因素、社会医疗环境等等因素。因此,对于高龄肠道肿瘤患者尤其是大于70 岁甚至80 岁以上这一特殊群体,实施标准的根治性切除术存在一定的难度。高龄患者通常不会入组临床试验,即使国际权威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尚无明确针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龄患者的治疗,同时影响术后的随诊复查。笔者所在医院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实施MDT 讨论,纠正不良因素,术中力求根治性切除,不因年龄因素降低清扫范围及程度,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大大减小了因手术因素造成的术后复发、再发癌、非癌性病变发生率。

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的是,因高龄患者本身基础性疾病较多,肠镜检查耐受性及依从性较差,实施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脑血管以外,严重时危及生命。结合我们的经验及既往学者提出的方法[8,9],术前可予乳果糖联合聚乙二醇口服肠道准备、N2O 清醒镇痛缓解不适等方法提高肠镜检查成功率及舒适度。

本研究发现高龄患者结肠再次癌变中位时间35 个月,因此临床中需注意3 年内必须定期复查肠镜,并且需要高年资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在获得彻底的清扫前提下,完善肠镜随诊检查模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能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

猜你喜欢

原发癌肠镜性病变
人到中年最好做一次肠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多原发癌46例临床分析
胰腺和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伴肝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肠镜下钛夹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分析
食管胃同时性多原发癌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