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质量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2020-12-29崔光富
侯 敏 ,崔光富 ,李 婧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快动眼睡眠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因正常骨骼肌张力丧失导致与梦境内容密切相关的异常活动,发生于快动眼睡眠期[1]。其特点是睡眠期间有哭闹、谩骂、肢体抽动等异常行为。成年期快动眼睡眠障碍会导致学习能力、记忆力下降,免疫力减退以及焦虑、抑郁等[2]。据相关[3]统计,新生儿睡眠期间快动眼睡眠占50%~70%,成人睡眠期间快动眼睡眠占12%~20%,慢动眼睡眠占80%~88%。不同睡眠类型会影响脑、精神及躯体发育,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快动眼睡眠障碍的重要方法,一般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期间肌肉张力下降、消失,甚至有持续性或间歇性下颌肌张力增加以及下颌或肢体肌电图位相性抽搐。大量证据表明,该病患者损伤部位位于脑干,原因多为变性、肿瘤、梗塞、炎症及脱髓鞘等[4]。脑桥被盖外侧区胆碱能神经元为启动神经元,被盖、蓝斑等处存在快动眼睡眠障碍的关闭神经元[5]。此外,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睡眠结构改变,如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减少及慢波睡眠减少。现对本病患者的睡眠结构是否与睡眠质量、自主神经功能相关进行综述。
1 快动眼睡眠障碍概述
快动眼睡眠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入睡90分钟左右出现时间不等的面部运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比如翻滚、拳打脚踢、喊叫等暴力行为,或大笑、唱歌、跳舞等非暴力行为。该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其中男性患者占87%,可能与雄性激素具有攻击性行为的调节作用有关[6]。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一个月或一周均会发作几次,甚至每晚多次发作。患者发作时,躯体伴随剧烈运动,常会发生睡眠相关损伤行为,甚至伤及床伴。快动眼睡眠障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因脑干区梗塞、桥小脑角肿瘤或其他病变导致的快动眼睡眠障碍属于继发性范畴,多因脑干部分神经核团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所致[7]。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也会引发本病,且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能递质的传导作用,抑制快动眼睡眠时相,进而增加位相性肌肉活动。排除继发性因素后确诊的快动眼睡眠障碍即为原发性。脑桥被盖部位有快动眼睡眠期弛缓系统以及脑干位相性运动抑制系统,共同构成快动眼睡眠期的生理现象,两个系统同时病变会造成快动眼睡眠障碍。
2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哺乳动物的睡眠可以分为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其中快动眼睡眠与梦境密切相关,Hayashi Y[8]的研究表明,快动眼睡眠和记忆巩固、神经突触形成与修剪、精神生理功能与病理调控相关。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一般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紊乱。扎圣宇等[9]研究指出,快动眼睡眠障碍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且与突触核蛋白病密切相关。杨改清等[10]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睡眠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睡眠总时间、慢波睡眠Ⅰ期、慢波睡眠Ⅱ期,其中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帕金森病精神病性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先于帕金森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与认知、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相关。快动眼睡眠障碍与α-突触核蛋白聚集相关,且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机理相似。睡眠中枢神经元递质改变以及病理状态的出现,使控制快动眼睡眠期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造成睡眠时相改变,使睡眠质量下降[11]。王文婷等[12]研究表明,伴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病程长、病情严重,且存在睡眠结构紊乱症状,其快动眼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关系密切。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下降,均会导致动脉舒张能力降低,证实睡眠结构紊乱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王继辉等[13]研究发现,非呼吸相关睡眠片段化在小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睡眠片段化和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若小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夜间觉醒次数超过19次,则睡眠效率、快动眼睡眠比例、非快动眼Ⅲ期睡眠比例均明显下降。
睡眠呼吸紊乱是指各种因素造成睡眠时呼吸中断,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睡眠呼吸暂停者用鼻子及嘴部吸气、呼气时,肺部气流受限,可能是上气道呼吸抑制造成气流进入肺部的过程中断,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阻力增加。若无法打开上呼吸道,则会使高碳酸血症逐渐临近高危值,上气道的循环打开、关闭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规则振荡,比如呼吸暂停时心率下降、呼吸时心率增加。莫建明等[14]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快动眼及非快动眼睡眠分型,快动眼睡眠的主要人群为轻度、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其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均发生在快动眼睡眠期。陈沁等[15]研究发现,快动眼期脑梗死患者的睡眠结构发生改变,浅睡眠Ⅰ期延长,深睡眠缩短,出现睡眠片段化。快动眼睡眠障碍的诱发因素较多,该病可作为评价α突触核蛋白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指标,能有效预测神经变性疾病,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关系复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常见症状。上述研究均发现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周期性腿动指数升高,表明多巴胺传递异常。多巴胺作为交感神经系统、醛固酮分泌等的重要调节剂,其传递异常也是原发性病理表现。
3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常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可能因脑内蓝斑核、脑桥核等部位沉积大量α突触核蛋白以及Tau蛋白,使控制睡眠的区域受损,造成人体睡眠时相改变。通常,对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睡眠监测,会发现患者存在昼夜睡眠节律紊乱,快动眼睡眠次数增加、时间增多,肌电活动增强,夜间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脑电觉醒期增强,慢波睡眠以及睡眠纺锤波减少。陈书丽等[16]研究指出,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症状,周期性腿动指数升高,极易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且容易出现消化、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能为神经递质紊乱所致。有研究[17]表明,快动眼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障碍时,客观睡眠结构明显紊乱。梁玉丽[18]指出,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脑电图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变化密切相关,小儿良性癫痫(BECT)患者的睡眠结构明显发生改变,浅睡眠期(NREMⅠ~Ⅱ期)时间延长,深睡眠期(NREMⅢ~Ⅳ期)时间明显缩短,有睡眠纺锤波减少、消失或不对称现象,且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导致患儿睡眠质量降低,学习能力下降。
4 快动眼睡眠障碍与情绪状态的相关性
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常合并抑郁状态,可能与患者壳核和尾状核对多巴胺摄取率明显下降,而多巴胺参与情绪状态调节有关;也与脑干神经核团受损,尤其是中缝背核、蓝斑核等功能区受损,进而出现抑郁状态有关。此外,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影响睡眠质量,也容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王金莹等[19]研究表明,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极易出现抑郁、情感淡漠状况,可能与脑干被盖部功能受损,以及存在一定的额、颞叶皮层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相关,推测快动眼睡眠障碍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的临床前驱症状。黄小群等[20]指出,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听觉词语学习测试成绩差,认知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及焦虑,可能与黑质、脑桥核、中缝核等处神经核团的病理结构改变,多巴胺能、胆碱能、5-羟色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等神经元功能丧失有关。
5 总结与展望
快动眼睡眠障碍是发生于快动眼睡眠期的异态睡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也是帕金森病等α突触核蛋白病的临床前驱症状。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极易合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快动眼睡眠障碍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多因迷走神经背核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减少,使胃肠道神经的支配能力下降,胃动力减弱,进而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在睡眠质量方面,患者浅睡眠Ⅰ期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缩短,睡眠呈片段化,且伴有抑郁、淡漠等情绪状态。快动眼睡眠障碍对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而如何保护自主神经元,延缓神经变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