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头痛的研究进展
2020-12-29李晓会
李晓会
(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0 引言
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患者自我感觉头部发生疼痛的疾病。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头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如外感或内伤等,出现头部的经络功能失常和脉络不通等。西医根据头痛的特点将头痛主要分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外伤性头痛等[1]。
宋代著名医家陈言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可见头痛的中医病因无外乎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2]三种。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气血不荣以及经络不通。今年来头痛病例逐渐增多,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目前使用中药治疗头痛多以中药饮片、中成药、穴位敷贴以及鼻吸药物治疗为主。现将中药治疗头痛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药饮片治疗头痛
《景岳全书·头痛》云:“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在辨证论治而徒劳无功之时,可循方证对应之捷径, “有是证,用是方”[3]。丁自娟老师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头痛时,根据临床四诊合参,辩证论治,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方剂治疗。如表虚邪郁证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其辨证要点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寒滞经络证选择葛根汤,其辨治要点为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脉浮紧;血热夹瘀证选择桃核承气汤,其辨治要点关键在于 “瘀”“热”,表现为面赤、心烦,口唇干燥、头昏头痛,大便秘结,舌黄、边有紫斑,脉沉;胃虚痰阻证选择旋覆代赭汤,其辨治要点为头痛,心烦,胃脘痞满,频频嗳气,恶心欲吐,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脉细滑;寒邪痹阻证选择麻黄细辛附子汤,其辨治要点为头冷痛,痛如锥剌,疼痛难忍,恶风怕冷,得温痛减,每遇冬季而发作或加重,伴体倦懒动少言,似寐,舌淡,苔白,脉沉细;肝郁气滞证选择四逆散,其辨治要点为头痛反复发作,多为搏动性,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胸闷不适,胁腹胀满,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有力;阳虚火郁证选择乌梅丸,其辨治要点为头痛头晕,目痛目眩、耳鸣、口渴、心中热疼,胁肋胀痛,倦怠乏力,舌淡,脉虚涩;肝胃虚寒证选择吴茱萸汤,其辨证要点为头痛,头重如裹,呕吐涎沫,四肢欠温,脘腹怯寒或冷痛,舌淡苔白滑,脉弦沉或弦迟。根据不同的症候分析辩证,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四诊合参、辩证论治的思想。
经方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屡见奇效。董兆珵老师在治疗头痛时选择经方进行治疗,在辨证为少阳阳明太阴水饮挟瘀证时,辨方证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以大柴胡解少阳阳明,桂枝茯苓活血化瘀,且方中半夏茯苓亦有除湿化饮之能[4]。黎崇裕使用经方治疗头痛时,选择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利用其泄热降逆、通便安神[5]的作用,治疗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夹热,根据症状的加减达到缓解头痛的治疗效果。
金季玲教授以杞菊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经行头痛,金季玲教授认为经行头痛与经期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有关,气郁则化火伤阴,肝气上扰清窍故见头痛,方以枸杞子、菊花、泽泻、茯苓、天麻、钩藤、龙胆草、石决明、牛膝为主。同时结合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对于血虚患者加以当归、白芍补血活血;气虚者加用党参、炙黄芪补中益气;若有血瘀者则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若有痰湿者加半夏、陈皮。其中对于引经药的选用也十分注重,如厥阴经巅顶痛加藁本、吴茱萸、川芎;太阳经前额痛加葛根、白芷;太阳经枕后痛加羌活、独活;少阳经两侧痛加柴胡、蔓荆子[6]等。
李艳辉在使用中药自拟方加减治疗脑血管性头痛的时候,根据临床症状以川芎、桃仁、赤芍、当归、红花、丹参、香附、山楂、柴胡、天麻、蜈蚣、延胡索等为基础方。对于痰湿重者加以胆南星、半夏燥湿化痰;若有寒客厥阴者加川乌、羌活祛寒通络;而肝阳上亢者则加以钩藤、石决明、夏枯草镇肝熄风;气虚血瘀者加葛根、赤芍、西党参、黄芪、鸡血藤益气养血活血,随症加减治疗效果显著[7]。
朱时祥在治疗痰瘀互结,脑络不通所致的头痛时,自拟丹参 30 克,橘红 10 克,白芷 10 克,黄芩 10 克,玄胡 10 克,半夏 (制 )10 克,胆南星 10 克,浙贝母 10 克,白芥子 10 克。水煎 3 次合并药液,分 3 次服用,每日 1 剂。二诊:服药 14 剂后,头痛痊愈,诸症皆除。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上方加北沙参、南沙参、枳壳各 10 克,嘱其再服用 14 剂。随访 3 年,未见复发[8]。以上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四诊合参、辩证论治治疗头痛,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2 中成药治疗头痛
现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有时中药饮片的煎煮给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了不少困扰,而中成药服用简便、效果明显,成为了人们选择较多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症选用中成药,效果好,副作用小,也无成瘾性[9]。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头痛,可选用如天麻钩藤颗粒、天麻头风灵片、丹珍头痛胶囊等镇肝息风的中成药;对于气虚型头痛,可选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补中益气的中成药;若遇见血虚型头痛,可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四物合剂、八珍颗粒、当归养血丸等养血补血的中成药;对于肾阳虚头痛,宜选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补肾阳;肾阴虚者可选补肾益脑丸、六味地黄丸等益精填髓;瘀血型头痛,常用血府逐瘀胶囊、复方莪红片、大川芎丸等中成药活血化瘀止痛;对于痰湿型头痛,则可用半夏天麻丸、二陈丸、正天丸等中成药燥湿化痰。
川芎味辛,性温,归于肝经,胆经,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芳香走窜的作用。在很多文献中,均可查见“头痛不离川芎”的观点。由此可见,川芎对于头痛的治疗有明确而显著疗效。目前可知总共有500余种治疗各类的头痛的中成药,而在其中含有川芎的就有近100 种,包含了实证和虚症的各类常见头痛,如风寒型头痛、风热型头痛、风湿型头痛、瘀血型头痛、血虚型头痛、气虚型头痛等[10]。
3 中药敷贴治疗头痛
药物进入人体内,需要通过肝肾功能的代谢得以排出体外,为了避免或者减少肝肾功能的损伤,可以选择穴位敷贴的中医外治方法进行治疗头痛。
顾伟芬、耿辉在治疗手术腰麻后头痛,选择中药外敷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进行治疗。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在治疗中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进行穴位贴敷,能有效的发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11]。
4 中药鼻吸治疗头痛
中药鼻吸治疗头痛,将药物研末做成极细粉,通过鼻粘膜吸收[12],可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也可以使药物作用更快的时间到达疾病所在部位,治疗方便,患者无痛苦,更容易接受。
张典学、姜风卿[13]在使用鼻吸治疗偏头痛时,采用纯中药制剂塞鼻吸入给药,能有效的缓解或消除偏头痛症状,具有起效迅速,给药方便快捷,无副作用的特点。民间还经常使用白芷研末鼻吸治疗阳明经头痛[14]。
5 总结和展望
头痛是目前临床治疗中较为多见的疾病,头痛通常存在着迁延难愈的特点,且其病程较长,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认为头痛属于“头风”范畴[15],认为多数情况下,头痛疾病的发生与人体气血逆乱及淤阻脑络有关。在对头痛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充分利用中药不同的剂型、给药方式予以个体化治疗。
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头痛的病因病机将会更全面的为医者所知,所了解;而目前中药饮片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从传统的煎煮到免煎颗粒的出现,从传统的蜜丸到水丸、滴丸等剂型的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多安全、有效、快速、方便的治疗头痛的方法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