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0-12-29杨园园黄秀峰
杨园园,黄秀峰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教学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和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生后续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教学侧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思政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与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顺应医学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提高医学生政治素质。本文将思政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1.1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1]。作为医务工作者,一方面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另一方面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贡献。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人民、祖国。对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第一步。在人体解剖学绪论教学中,列举我国医学家在解剖学领域所做贡献的事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已经有尸体解剖方面的记载;近代以来,我国出现张岩、李继硕、钟世镇等知名解剖学者。通过这些专家人物事迹的介绍,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激励学生努力实现梦想,以后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奉献一分力量。
1.2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法治意识教育相结合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当前很多医学院校的法治意识教育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医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还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2]。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法治意识教育,让医学生懂法、知法、不犯法,培养法制意识及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法律底线意识。比如在讲授生殖系统时,给学生讲述产科医生因为个人情感问题,故意切掉产妇双侧卵巢的事例,教育学生不要职业犯罪,要做遵纪守法、具有医者仁心的好医生;在向学生介绍肾移植时,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器官移植及行医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尊重患者的人格受尊重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与隐私权等权利,以后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身医疗行为。
1.3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职业责任感教育相结合
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我国医疗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医患冲突和医疗事故频发,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职业责任感培养。例如,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不破坏标本,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尸体标本恢复原样方可离开;在介绍解剖内容时,可以结合临床事例对学生开展职业责任感教育;在讲输尿管和子宫动脉位置关系时,提及某医院医生在做子宫切除术时,错误地将输尿管当作子宫动脉结扎,结果导致病人术中大出血、术后无小便;在讲静脉时,提及医务人员不负责任而导致输错药物,致使病人死亡等医疗事故。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学生,学医是严谨的,一定要认真细致,不然因为你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一条生命结束。要求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通过以上事例开展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
1.4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生命教育相结合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活力,丰富生命的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其中心思想在于爱惜和尊重他人与自己的生命,包含关注自身安全、珍爱自己生命等多重含义[3]。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观察“大体老师”,教师要适时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引导其认识到“大体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刻体会奉献的意义。在介绍心脏内容时,引入一位年轻人心脏被刺中而死亡,其父母非常伤心的案例,教育学生珍惜生命、认真学习、报答父母。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敬畏生命、重视生命、维护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使其深刻体会到医学职业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学会承担医学生的责任。
1.5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辩证思维教育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为医学科学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也是引领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想旗帜[4]。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奠基石,应该成为开启医学与哲学融合教学改革的第一课堂。因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要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将专业知识上升到哲学高度,帮助医学生了解唯物论,使其自觉运用辩证法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逻辑框架[5]。比如在讲解绪论时,提及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体的九大系统以及构成系统的各器官、组织及细胞都是普遍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彼此独立。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器官或组织,离开了人体这一整体,少了其他系统、器官、组织的配合,都不具备任何功能。强调人体的普遍联系,避免孤立、片面地看待人体,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体内部的整体联系观。在此基础上,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普遍联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共处。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唯物辩证法,让学生以辩证法观点理解与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1.6 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与培养创新意识相结合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新时代力量,青年要不负人民期待,肩负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坚持创新[6]。人体解剖学从以前的只能用标本、挂图进行教学,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和3D打印技术进行教学,体现了医学创新发展成果。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穿插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比如在讲授关节学时,向学生介绍人造关节、假肢的研制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创新是事物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医学事业上还有许多待攻克的难题,需要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探讨,作为医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存在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忽视思政教育或者思政教育水平较低的现象。对此,可以实施以下措施:第一,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参与课程思政工作,各位教师列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大家共同讨论确定;第二,专业课教师通过听思政课教师上课、网上自学、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第三,学校定期组织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思想讨论会,让不同课程教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第四,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作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介绍课程思政发展形势、思路、模式及经验。
2.2 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以往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融入部分思政教育内容,但因没有深入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没有与时俱进,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滞后。教师应该在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的同时,将社会热点、身边事例、临床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
2.3 以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
有些教师喜欢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容易对课程思政失去兴趣。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以其他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不仅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还可以其他多种形式开展,以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比如利用参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课后自主拓展学习思政方面知识。将思政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利用网络开展骨髓捐献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
以上是我们对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需不断完善。作为专任教师,我们将继续思考,不断挖掘人体解剖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