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安全专业人员角色与职能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教育借鉴研究

2020-12-29樊运晓教授梁利军云霞皓月

安全 2020年11期
关键词:通才安全工程人员

樊运晓教授 梁利军 云霞皓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自1984年安全工程专业纳入我国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以来,特别是2002年《安全生产法》出台以来,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持续保持良好态势[1];然而,安全专业的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上手慢、适应力差、执行力弱等问题[2],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3]。

我国安全工程初期教育带有很强的行业特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安全学科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4];20世纪90年代末,受国外安全工程专业教育 “大安全”观的影响,一些院校开始调整课程体系,尝试培养能够面向多行业的通用型安全工程人才;部分具有安全工程招生能力的高等院校逐步将安全工程专业从行业安全(专门化或部门安全)教育模式转为以通才式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重基础、宽口径”的 “大安全”观成为当时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方向。然而,由于我国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都是在原有矿业、化工、石油、能源、环境、建筑、交通等多种行业[5]的基础上建立的学校,受行业背景影响,课程设置偏于行业安全技术,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不合理现象[6-7],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今尚未达成共识[8]。

目前,企业迫切需要既懂生产又懂安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安全工程人才[6]。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既能解决安全技术问题,又能解决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如何减少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教育与实践需求之间的差距?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的研究多从高校行业背景的视角分析高校所“输出”的课程,鲜有研究基于实践需求,从安全专业人员胜任企业工作需求的视角分析培养高校人才的“输入”。中国的安全工程教育应更好地了解国际上的发展[9- 10],鉴于我国安全工程人才角色及能力研究基本还只处于理论探索层面[2],本文基于国际视角,梳理分析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Role)、职能(Function)以及该专业大学教育和社会评估的新进展,以期为我国安全工程大学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考。

1 安全专业人员的产生和发展

1802年英国发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工厂法》,该法后虽经多次修订,直到1833年才明确了 “保障劳工更加文明工作条件(More Civilized Work Conditions)”的立法目的;第一次提出了任命适当的人员执行监察以确保该法的有效实施;英国国王威廉四世首次认命了4位监察员,他们成为最早的职业健康安全专业人员(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Professional,简称OHS专业人员,我国通常泛称为安全专业人员),这4位监察员被赋予司法和行政权力,与其他公务员不同,他们还被授权制定有关的法规和规则[11]。

早期安全监察主要是检查经营场所工作时间、童工年龄等条件是否合规,对于安全监察人员并无资格要求;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安全问题被列入1844年的《工厂法》,对安全监察员所具备的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开始提出了要求。

之后,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分工日益细化,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多,应法而生的监察员队伍也不断壮大,术业专攻,监察内容随着法律法规的细化而更加专业化[9,12],对安全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也愈加专业化。然而,日益增加的安全监察员并未从根本上遏制频频发生的工业事故,合规监察式监管体系的弊端促进了罗本斯(Robens)报告的产生,继而推进了1974年《工厂健康安全法》(Health and Safety at Work etc. Act 1974,HSW Act)的出台和健康安全执行局(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的成立。罗本斯报告的根本理念在于“谁制造风险,谁控制风险” ,新的立法引入了雇主健康安全的一般责任,安全监察模式由合规检查转向自主管理,这一转变一方面明确了粗浅的安全检查不能成为政府安全监察的主要手段,监察任务应由传统的对照检查变为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深度检测,对安全监察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企业对具备胜任力(Competence)的安全专业人员(包括外聘)的需求[12]。由此,安全专业人员可分为政府安全监察员和企业安全人员(早期称为Safety Officer,也包括为企业提供安全咨询与服务的企业外人员)2类,新的监管模式要求2类人员不仅具备安全技术,更应具备系统安全管理的能力,应该具备超越行业技术之上,能将其系统整合的知识和能力。

英国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通过政府监管推进而前行,与英国不同,美国的安全工作通过像保险公司或重大行业等由市场推进。20世纪之前,美国的职业安全情况未见记录;20世纪之初,1906年的“安全第一”运动(The American Safety First Movement)和1906-1907年的“匹兹堡调查(The Pittsburgh Survey)”结果促使职业安全在美国成为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尽管1911年成立的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Safety Engineers, ASSE,现改为American Society of Safety Professionals,ASSP)对企业安全专业人员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直到1970年美国《职业安全健康法》(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ct,OSH Act)发布之后,安全专业人员的发展才一改过去松散状态,对其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得以明确、有序的提升[13]。

2 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能

职业安全与健康(我国通常略称为“安全”,下同)是一个涉及工程、管理、医学、法律等的跨行业领域[9],由于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国际上与其相关的专业人士叫法(Title)有很多[10, 14-15],但总的来说有2类划分方法,一种是依据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可分为“通才式”(Generalist)和“专才式”(Specialist),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多指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企业整体安全的人员;专才式安全专业人员则指从事行业或专业安全技术的人员,如煤矿瓦斯安全专业人员、防火专业人员或人机工效学专业人员、职业医师等。另一种则是依据所从事工作具体操作的程度划分为专业人员(Professional)和从业人员(Practitioner),工作中前者多充当规划和建议的角色,后者则多是执行角色[16];二者在工作任务中有交叉[17],并无明显区分[10]。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于为政府、企业培养安全专业人员,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企业的安全(环境)部门,属于“通才式”的属性,他们通常从基层从业人员身份做起,随着工作经历不断丰富而得以职位提升,成为“专业人员”。安全工程本科教育要为安全工程领域培养兼备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1],因而基于我国国情,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的属于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Generalist OHS Professionals),本文基于该属性梳理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与职能。

早期安全专业人员在企业中主要从事的是技术合规检查,他们通常处在企业的基层,针对规章、劳保用品和作业现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检查[16]。受美国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影响,罗本斯报告以及HSW法的出台改变了过去的政府监管模式,安全专业人员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的论文试图探究企业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能。英国HSE的研究报告指出安全专业人员在企业的角色是建议者(Adviser)和事故分析员(Analysist),他们为企业的安委会(Safety Committee)和决策者(Decision Maker)提供专业建议,有时也在事故分析过程中担任分析人员的角色; Desvignes和Prevost指出在企业中安全专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向生产负责人提供有关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工作条件的建议,帮助管理层确定安全操作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并向员工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具体工作包括: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建立控制方法和应急预案,实施风险的控制、监测与反馈以及设计开发系列安全活动等[18]。

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前主席Petersen认为安全专业人员的作用是向操作工人介绍事故预防的理念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的操作不断监督以确保这些操作规程被正确执行,因而这就要求安全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解决安全问题(Problem-Solving)的有关学科素养;基于这一观点,Dejoy通过对安全专业人员主要工作调查得出其工作职能主要包括5方面,即协调控制活动,评估控制效果,提供OHS建议,为解决特定安全问题组织专门研究以及分析风险和损失;他进一步归纳出安全专业人员所从事的活动包括事故调查、培训、检查、档案管理、政策制定和建议等共计23项。国际安全与健康专业机构网(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Safety and Health Professional Organisations,INSHPO)自2009年起,在欧洲安全与健康专业机构网(The European Network of Safety and Health Professional Organisations,ENSHPO)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理论研究和企业调研,于2017年推出了面向全球的安全专业人员能力框架报告,该报告旨在通过对实践要求、角色以及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来清晰地界定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的定位。报告中确定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和职能在于预测和识别危险,辨识它们的控制措施并向管理层推荐保护的做法,他们也为管理层建立管理体系,并负责体系的运行[19]。

可以看出,随着安全管理的日臻成熟,安全专业人员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为了预防和减少企业因工作产生的伤亡或职业病,安全专业人员不再被视为技术专家,而是具有强大人际关系和管理技能的通才式专家。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合规检查员转变成为主动的安全问题发现者,成为企业解决安全健康问题的建议者;从过去的技术视角转变为更高层面管理的角度开展工作,他们就企业的整体风险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影响、引导和推动包括高层在内的企业各级管理层[16]。

3 安全专业的大学教育与社会评估

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是指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以独特的方式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建议,促进管理层对企业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亡或职业病[16,19-20]。由于角色和职能的改变,如何使安全专业人员能够胜任这些工作,早在罗本斯报告研究期间,他认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引入对实现自主管理至关重要[14],时任大监察官的Bryan Harvey认定对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必须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为提升政府安全监察员和企业安全专业人员的专业胜任力,他们共同推进了在英国Aston大学设立安全科学的学位教育和学历教育[9,21-22],与过去传统的行业安全技术不同,该专业试图超越行业技术之上,从学术角度将多学科研究系统而有机地整合起来,为企业和政府培养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Harvey和Robens亲自参与了该专业最初的课程设置和授课[21],该课程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其教员的流动被介绍到了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9],除英国以外,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国家形成共识,推进了这些国家安全科学、安全工程等的大学教育。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的OSH专业人员,特别是一些来自高危行业专业人员常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以及能否在不同国家就专业角色定位和培训内容形成一致的结论;当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先后在大学设立安全科学的专业之后,大学教育与专业需要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Aston大学安全专业创始人Booth教授创立了英国职业健康与安全考试委员会(National Exam Board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EBOSH)[9],美国ASSE建立了OSH专业需求与大学教育的关联[13],有关安全专业大学教育的专业边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在欧洲和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引起了更为广泛的讨论[10]。

为了评估高校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相继成立的国际社会安全学会(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ISSA)和ENSHPO以及INSHPO等致力于推动高校安全专业学科的发展,对安全专业人员的角色、职能以及胜任工作的知识和技术需求进行了有益指导,在欧洲以及国际层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0]。ENSHPO从工作任务和知识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安全专业人员资格框架(Europe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EQF)标准,如安全专业人员达到EQF 6级或7级,相当于研究生水平。2011年澳大利亚安全研究院(Safety Institute of Australia,SIA)推出了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AQF),与欧洲EQF相比较,这一框架不是强调“该向学生教什么”,而是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做什么”。基于这一原则,AQF将安全专业人员资格共划分为10级,培养对象从中学直到博士水平,并且从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应用(Application)3方面对每一级别人员应具备的资格做了具体规定。2012年SIA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安全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OHS Body of Knowledge, BOK),细化了安全专业的知识模块共计39个[15]。在BOK的基础上,INSHPO与SIA合作,基于角色、职能以及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等方面的调研和研究,确定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定了面向全球的安全专业人员胜任力框架的文件[16],其中知识部分共包括6大类30个模块,技能部分包括个人技能、专业技能和OSH专业技术技能(OH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kills)3大类共计11小类。

4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迅猛发展,但安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能力和作用方面存在较大争议[9],当前生产任务和人才流动更加全球化[16],基于这些背景条件,中国安全工程的大学教育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对比上述的分析,我国安全工程教育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角色:“谁制造风险,谁将控制风险”,基于这一理念,无论美国OSH法,还是英国HSW法都规定了雇主对于企业(组织)的安全负责。雇主为了能够满足法律要求,系统管理企业的风险控制工作,通常指定有胜任力的安全专业人员为其出谋划策。无论安全专业人员的企业员工,还是外聘人员,他们只是“建议者”,不承担OSH事宜的法律责任[14]。与国际情况不同,我国2014年《安全生产法》第22-24条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地规定了责任,安全专业人员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共同承担安全责任。

(2)安全专业人员的区分:雇主根据企业的风险指定有胜任力的安全专业人员为其安全保证出谋划策,该有胜任力的安全专业人员既可能是通才式的安全专业人员也可能是某类危险的安全技术专家。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面对的是企业安全的整体问题,而专业类安全技术专家面对的则是某一类或某一项具体技术问题;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或问题选择技术专家提供长期或短期的工作,也常常组织不同的技术专家共同完成生产中的某一个问题,“既懂生产又懂安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视企业情况可由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承担,也可由其委托专业人员共同承担。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2类人才培养上没有明显的区分,且绝大多数高校都有特定的行业背景,在人才培养上重技术、轻管理,“通才式”的程度不够;用人单位在人员选择时常常根据行业选择对口行业高校的学生而忽略了“通才式”人才的意义,这种以“局部”安全技术应对企业“整体”安全问题,也许是安全专业毕业生“上手慢、适应力差、执行力弱”的根本原因。

(3)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随着安全管理的日臻成熟,企业对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解决OSH问题的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加大,高校通才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受到广泛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通才式安全专业人员能够胜任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组织结构、不同风险类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10],并可在不同行业间转换。我国对如何培养通才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问题探索不够,课程设置难以跳出行业技术的局限,对安全科学最为本质的内涵缺少深入的挖掘,因而难以培养出“超越行业技术而具备系统、综合能力”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只能成为企业安全问题被动的合规检查者,难以成为主动的安全问题的发现者,通常就职于某个领域,很少能够跨行业持续发展。

5 结论

(1)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梳理国际安全专业人员的产生与发展,确定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角色与职能。他们是安全问题的“发现者”和“建议者”,通常应以权威和专业的方式向管理层提供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2)安全专业的大学教育是基于安全监管机制的改变而建立的,依据安全专业人员的职业输出,高校安全专业人才应就通才式和专才式区分培养。

(3)通才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应打破行业技术的局限,结合国际新进展,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通才安全工程人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通才,时代的召唤
跟踪导练(四)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