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12-29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论著潜水哲学

建议用时:30分

实际用时:

做题日期:

月 日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

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

陈达先

我是读者,也是作者;喜欢读,也写写。作为读者,我喜欢理深词丰、耐读能懂的东西;作为作者,又会专注自我,陷入生僻冷怪以为高的误区。作者与读者心不相通,是作者尤其是哲学论著作者的大忌。

当然,并不是任何读者都能读懂任何哲学书;也不能要求作者写的哲学著作和文章,任何人都能懂。术业有专攻,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有专业非专业之分。但作为学者,应该考虑如何使自己写的东西能够让人读懂。这里有个文风问题。

哲学文章难写,通俗化的哲学文章更难写。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喊了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一本像当年艾思奇《大众哲学》那样有影响的哲学通俗化著作。哲学大众化并非专注所谓文采、卖弄文辞能做到的。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织工绣女之矜夸色彩已也。”哲学文章要让人懂,必须自己把道理吃透,先沉下心来下一番研究功夫。理不透,文不可能通。没有一个人能把自己没有弄懂的东西让别人听懂,甭说大众化,连小众化都难。

我们并不要求哲学都是大众哲学,哲学应该也必须研究一些高难度的哲学问题,但无论多高深,总要成书成文,要讲究文风,不能是天书。康德著作那样艰深晦涩,但康德也并不自夸,相反在他的私人通信中,常以不能通俗为憾。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这很有道理。理只能用文字来论述,而论述就是讲理。不讲理,是空论。有理有论,才成为理论。哲学是哲理;不讲理,不是哲学。如果没有适合的表达方式,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再正确的哲学理论也难流传。真理需要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才能深入人心,即入人方寸之间。

我经常对我的博士生说,希望你们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格写国人爱读的文章,写外国人也能懂的文章。我们写不出庄子式的寓言哲学,也写不出老子的韵诗哲学,时代不同,风格也不可能相同,但我们可以学学他们把哲学道理讲得那么深,那么有趣,一卷在手,欲罢不能。这才是功夫。《孟子》也很有嚼头,其中论辩、说理,都很有说服力,文章也很有风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科学精神,但同样也需要战斗精神。有科学精神,才有理可讲;有战斗精神,才有勇气坚持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著作和文章,如果从头至尾没有“烟火气”,没有一点点热气,只有概念到概念,满篇都是建构、解读之类的东西,说内心话,我不佩服。

(摘自2013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首先由自己的阅读爱好和创作误区写起,引出哲学论著写作要注意文风的问题。

B.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不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是道理有没有吃透弄通的问题。

C.作者认为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汲取营养,来让自己的论述深刻有趣。

D.马克思哲学论著不应板着脸孔高高在上,堆砌概念故弄玄虚,而应追求通俗易懂。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思维严谨,说理严密辩证,表达准确,体现了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值得学习借鉴。

B.作者引用章学诚、刘勰的言论,运用了艾思奇、康德和老子、庄子等哲学大家的例子,内容充实,增加了文章说服力。

C.本文践行了作者哲学论著要有“烟火气”的主张,说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非常亲切,平易近人。

D.本文思路清晰,先提出哲学论著写作要注意文风问题,然后破立结合,重点批判哲学论著写作中艰深晦涩表达混乱的缺点,最后明确“要有烟火气”的观点。

3.哲学论著作者如何让自己的论著有“烟火气”? 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4~6题

潜水钟:古老的水下呼吸装置

夏爱兰

①水下世界神秘莫测,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生物,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令众多探险家心驰神往。探寻水底的秘密,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

②1637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便有关于当时潜水技术要领的记载,但由于那个时期并未发明橡胶,人们潜水时所穿的衣服仅仅是常规的衣服而已,主要作用是保温,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潜水服。

③16世纪,人们发明了一种叫潜水钟的装置,其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水下呼吸装置。潜水钟因其底部开口,形似钟,故得此名。事实上,关于类似于潜水钟结构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他曾设想将一个巨大的“壶”倒置后沉入海底,在水压的作用下,壶中的空气体积会有一定程度的压缩。而潜水者可以在水中通过苇管呼吸壶中的空气,从而延长在水下的时间。

④其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说明。将一根蜡烛固定在一个罐头盒子上,点燃蜡烛后拿一只玻璃杯将蜡烛罩住,按入水中,会观察到蜡烛依然保持燃烧状态。这是因为水将玻璃杯中的空气隔离,空气无法排出杯外,在有氧气的环境下蜡烛可持续燃烧。潜水钟的原理亦是如此。

⑤然而这些潜水钟有着一个明显的缺点,钟内空气有限,潜水人员无法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因此,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往钟内供应新的空气,才能延长潜水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点,1771年,一位英国工程师约翰·斯梅顿便发明了一种空气泵。它可以通过软管连接到潜水钟上,向钟内源源不断地提供空气。但它累赘的设计,还是大大限制了人类在水下世界大展拳脚。就在空气泵诞生后的第二年,法国科学家菲雷米内特就设计出了一个可以让人自由活动,并能实现“再呼吸”的装置,能让人实现在水底的“循环呼吸”。在头盔上,菲雷米内特设置有两根管子,一根用来吸气,另一根用来呼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水钟也有了较大的改进。现代潜水钟能潜入更深的海域,用于接送潜水员进出水下工作场所,类似于升降机,潜水员可走出舱外,开展水下建筑工程、海上钻油台的维修工作,以及海上救援工作。现代潜水钟的设计更加优良且复杂,舱内有供气控制台、照明灯、潜水电话和潜水装置,并通过一根带子与水面工作船相连。一般在外表面还设有观察窗,用于潜水钟里的人员对外面正在工作的潜水员进行监护。

⑦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各式各样的潜水装置被人们发明出来,比如水肺、氧气瓶、潜水服、空心潜水球、载人潜水器等。装备的不断完善,使得潜水纪录也在不断被人们刷新,人类对水下世界也有了更好的认识。

(摘自《新华网》2019年8月20日,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潜水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16世纪发明的一种叫潜水钟的装置,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潜水装置。

B.亚里士多德曾将一个巨大的“壶”倒置后沉入海底,而潜水者可以在水中通过苇管呼吸壶中的空气,从而延长在水下的时间。

C.1771年法国科学家菲雷米内特就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独立封闭的氧气装置。

D.现代潜水钟能潜入更深的海域,用于接送潜水员进出水下工作场所,用途更广泛。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关于当时潜水技术要领的记载,说明人们很早就开始探索潜水技术。

B.起初的潜水钟钟内空气有限,潜水人员无法在水中停留较长时间,因此后来的发明者对此不断进行了改良。

C.在长达4个世纪的时间,各式各样的潜水钟被人们发明出来,比如水肺、潜水服等。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潜水钟的设计更加优良且复杂,潜水钟活动范围更广,功能更强。

6.根据文本,概括1771年前的古代潜水钟的特点。

猜你喜欢

论著潜水哲学
潜水者
菱的哲学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小包哲学
快乐潜水
潜水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