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康复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12-29夏敏代克群通讯作者
夏敏 代克群(通讯作者)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8400)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用于抢救和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且复杂。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可维持通气正常。VAP 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不利于疾病康复,需实施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1]。本文探究循证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治疗中,分析其对降低VAP 所取得的作用,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 年4 月—2019 年12 月;病例为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2 例。纳入标准:患者在ICU科室接受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在48h 以上;意识清楚,治疗配合程度良好。排除标准:原发性肺部感染、意识障碍、死亡等情况。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6 例患者中,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龄(53.8±0.3)岁;对照组36 例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17 例,年龄(54.6±0.7)岁,患者的年龄、性别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ICU 常规护理方式,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保持呼吸机运行良好,定期更换管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吸痰,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协助患者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等。
研究组:应用循证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如下:(1)确定循证问题。结合往期护理经验和相关科研文献,总结机械通气治疗中VAP 的发生原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2]。确定高危因素有高龄、机械同期时间长、营养支持不足、病房卫生不达标、患者免疫力低下和沟通不足等;(2)实施方法:将床头抬高30 ~4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存在VAP 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间隔2~6h 进行一次。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3]。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45 ~5.55mmol/L,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VAP。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的气管插管;(3)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持续)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尽量使用一次性螺纹管: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明确给药次数和时间,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4]。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发生VAP 的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综合评价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VAP 发生率
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出现2 例(5.56%),对照组出现9例(25.0%),研究组VAP 发生率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P 发生率对比
2.2 机械通气相关指标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数据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数据对比(±s,d)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研究组 36 13.5±0.6 16.4±0.4对照组 36 19.7±0.3 31.9±0.6 t 值 13.28 20.85 P 值 P <0.05 P <0.05
3.讨论
循证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基于循证问题和科学支持,结合专业性护理和患者需求所实施的护理活动,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
本次护理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循证康复护理干预后,VAP发生率低,机械通气时间短,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与对照组数据经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证实循证康复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循证护理转变护理观念,由被动转为主动参与护理,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可发挥预防护理作用[5]。严格无菌操作和病房环境护理减少细菌含量,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和情绪干预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综合降低感染风险。
综上,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施循证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VAP 的发生风险,预防价值好,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