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0-12-29张鸿秦伟

医药前沿 2020年24期
关键词:常规情绪交流

张鸿 秦伟

(淄博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5100)

抑郁症是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症状表现为兴趣丧失、情绪低落、意识消沉和思维迟钝等,严重者伴有自杀行为[1]。该病患者普遍存在极端思维,且多为冲动型人格,需要给予科学干预。CBT 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改善其情绪状态,进而获得较佳预后[2]。本研究选取66 例抑郁症患者,实施探讨CBT 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间来我院治疗的66 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CBT 护理组34 例,男患20例,女患14 例;年龄30 ~81 岁,平均(45.68±0.19)岁。常规护理组32 例,男患21 例,女患11 例;年龄28 ~82 岁,平均(45.72±0.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即指导患者利用音乐疗法或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给予其心理疏导等。CBT 护理组行CBT 护理:①健康教育:全面了解患者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讲解生活中注意事项,使其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②一对一交流: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病史、病情进行个体化交流。护理人员应善于倾听,引导患者主诉想法,并分析抑郁情绪的诱因,进行点对点沟通。同时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给予其精神动力;③确定认知误区:向患者讲解写日记的重要性,鼓励其每日记录生活点滴和重点事件,并附加解决方案。护理人员根据日记内容了解其认知失常的表现,并重演重点事件,纠正其认知误区;④集体讨论:护理人员每周组织1 次病友洽谈会,分享各自的治疗心得,并利用集体讨论法加强病友交流,提升其社会能力。模拟生活困境,并集体讨论处理方式,使其建立科学的应对模式。

1.3 观察指标

利用应对方式问卷(简称CSQ)测评应对方式,包括合理化、自责、求助、解决问题、幻想和回避,各条目“是”计作2 分,“否”计作0 分。利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抑郁情绪,共20 条目,总计100 分,分数与抑郁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 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应对方式评分

CBT 护理组的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求助、幻想和解决问题等维度评分差异较大,说明CBT 护理的应用改进效果佳,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合理化 自责 求助 解决问题 幻想 回避CBT 护理组 34 1.40±0.12 1.51±0.26 1.78±0.34 1.40±0.22 1.45±0.12 1.60±0.18常规护理组 32 1.30±0.11 1.75±0.28 1.44±0.31 1.65±0.26 1.30±0.17 1.50±0.11 t 3.523 3.611 4.237 4.226 4.161 2.703 P 0.001 0.001 0.000 0.000 0.000 0.009

2.2 对比抑郁评分

护理后,两组的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CBT 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CBT 护理可以显著调节抑郁情绪,有理想的情绪疏导作用。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抑郁评分比较(±s,分)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CBT 护理组 34 52.68±4.15 38.15±4.11 14.282 0.000常规护理组 32 52.59±4.32 45.18±4.18 7.082 0.000 t 0.086 6.884 P 0.932 0.000

3.讨论

抑郁症的高危因素是环境改变、不良事件和心理打击等,患者长期处于失落或压抑状态,进而出现消极应对方式和不良思维模式,导致认知误区,且认知模式会明显扭曲。该病属于情感障碍类疾病,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需要纠正患者的认知模式[3]。CBT 护理是新型干预模式,其有效结合于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根据抑郁症的疾病特点和病理特征拟定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特征。该护理模式要求对重点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并通过记录日记与洽谈会等方式引导患者主诉想法,使其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降低自我谴责的频率。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方式引导话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情绪特点,根据其认知能力调整护理计划[4]。护理期间应实时关注患者的情绪与表情变化,若有抗拒行为应转移话题,给予患者安慰,可休息片刻,交流轻松话题。该护理的灵活性较强,要求护理人员在熟知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体现个体化护理原则[5]。

本研究结果中,CBT 护理组的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CBT 护理组的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CBT 护理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抑郁情绪,进而促进疾病转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常规情绪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常规之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