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对改善高危孕产妇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及分娩质量的作用探讨
2020-12-29梁妙兴李见章翁桂芳
梁妙兴 李见章 翁桂芳
(东莞市莞城医院 广东 东莞 523000)
妊娠与分娩虽然属于正常生理过程,但是由于孕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受到失血过多、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1],从而降低抵抗力,发生各类院内感染事件;加之高危孕产妇本身存在高危险性,难产、早产风险较大,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危孕产妇护理管理,以减少感染,改善分娩质量。本文就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运用在高危孕产妇住院期间对改善生活质量及分娩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护理前组间比较,aP >0.05;护理后组间比较,bP <0.05。
组别 时间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对照组(n=50) 护理前 45.78±4.27 46.39±4.13 46.15±4.75 42.75±4.73 46.13±4.31护理后 53.78±7.27 52.75±8.13 50.75±7.75 51.71±7.77 59.33±7.31实验组(n=50) 护理前 45.88±4.87a 46.98±4.49a 45.88±5.61a 42.55±4.47a 45.84±4.61a护理后 69.88±10.85b 70.61±11.49b 68.85±10.61b 69.55±11.31b 70.36±9.63b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高危孕产妇设置为对照组(共50 例)、实验组(共50 例)。对照组:年龄35 ~44 岁,平均年龄(39.1±3.6)岁,孕周33 ~41周,平均孕周(37.1±2.4)周;实验组:年龄35 ~45 岁,平均年龄(40.7±5.1)岁,孕周34 ~41 周,平均孕周(37.7±1.9)周。研究活动的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妊娠,接受住院分娩;②包括有妊娠合并症、孕期出血、异常孕产史等;③均在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史者;②心肺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者。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进行用药指导、饮食监督,监测生命体征,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实验组实施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 (1)健康宣教: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告知其治疗方法、疾病危害及发生原因等,改善依从性,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确保顺利分娩;(2)心理干预:高危孕产妇普遍伴有恐惧、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需要开展心理疏导,结合其不良情绪原因,提供针对性、个体化鼓励与安抚;列举成功分娩病例,强化其分娩信心;营造安静、舒适住院环境,并结合其喜好播放舒缓音乐,逐渐改善心态;(3)体征监测:高危孕产妇情况特殊,需保持高度重视,加强体征监测,当发现孕妇有恶心、头痛、血管痉挛、烦躁、呕吐、血压波动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对症处理措施;(4)产后护理:加强日常监管,观察阴道出血、血压、子宫收缩情况,叮嘱其多卧床休息;调整舒适体位,期间动作轻柔、缓慢;严格执行无菌管理制度,减少有创操作,避免发生感染;(5)康复锻炼:产后无感染、子宫恢复良好者接受盆底肌肉检测,确定损伤程度,并学习盆底肌肉锻炼方法,有意识的控制盆底肌;指导产妇进行肛缩运动训练,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若盆底肌收缩效果不佳,可使用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予以干预,改善肌肉兴奋性,使产妇尽早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1.3 观察指标
将生活质量、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作为观察指标。(1)生活质量:以EORTC QLQ-C30 生活质量评分表作为评估依据[2],评价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低者生活质量不佳;(2)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二、三产程;(3)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分娩、阴道助产分娩、自然阴道分娩[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为本次研究标准化处理观察数据的工具,且生活质量、产程时间行t检验,以(±s)表示,分娩方式行χ2检验,以(n,%)表示,当检验结果为P<0.05 时,表示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分析生活质量
组间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分析产程时间
实验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时间对比(±s,min)
表2 两组产程时间对比(±s,min)
组别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对照组 50 558.42±30.68 70.16±2.82 15.69±1.44实验组 50 495.77±26.27 61.15±1.85 10.44±1.38 t 10.9680 18.8902 18.6128 P 0.0000 0.0000 0.0000
2.3 分析分娩方式
实验组剖宫产分娩率(6.00%)低于对照组(28.00%),且自然阴道分娩率(76.00%)高于对照组(52.00%)(P<0.05),见表3。
表3 分娩方式对比[n(%)]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二孩政策的落实,高危孕产妇数量增加,对产科护理工作提出较大挑战,加之围产期感染缺少典型症状[4,5],所以高危孕产妇护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极易提升剖宫产率,延长产程时间,影响整体分娩质量与孕产妇生活质量。因此,尚需对高危孕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
本次研究表明,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干预更适宜于应用在高危孕产妇住院期间,主要表现在实验组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以及剖宫产分娩率(6.00%)低于对照组(28.00%),而自然阴道分娩率(76.00%)高于对照组(52.00%)(P<0.05)。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凭借循证依据实施护理措施[6,7],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护理结局,此次对实验组展开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可改善分娩认知,提升依从性,并帮助孕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通过心理干预,可疏导负面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分娩质量,进而增加剖宫产率;通过体征监测可缩短产程,避免进行侵入性诊疗[8,9];通过产后护理可尽早发现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不良事件,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确保母婴安全;通过康复锻炼,可帮助高危孕产妇尽早恢复正常身心状态,改善整体分娩质量。
综上所述,集束化院感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高危孕产妇住院期间分娩质量、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