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天津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研究

2020-12-29王泽敏穆瑞章

天津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都市天津农业

◎文/朱 鹏 王泽敏 穆瑞章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都市农业的新使命,在此大背景下,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产业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天津在全国都市农业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前列,最有基础和条件发展高质量都市农业,基于此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天津都市农业产业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都市农业内涵及功能

都市现代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在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形成的依托并服务于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业融合的农业综合体系,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承担的功能方面,不仅具备农业生产本身的功能,而且具备了经济、生态、服务等其他功能。在经济功能方面,主要是为所服务城市提供粮食保障、农产品原材料供给和从业人员收入增长等;在生态功能方面,主要是承担城市生态屏障、防御自然灾害等;在服务功能方面,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二是在地域上,农业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相互镶嵌楔入,融为一体。农业与城市的联系与互动更为紧密和直接。

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天津都市农业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都将发生变化,其生产功能由一般性农副产品转向满足城市居民更高生活需求的高质量的安全绿色农产品;生活功能更加丰富、多样化,满足城市居民更高的精神需求;生态功能将更加凸显和强化,承担天津、乃至京津冀城市生态防护和保障功能。

二、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概况

2011年以来,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有所上升,但占GDP的比重整体呈现下降态势(除去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基本呈现上升态势,年均增速整体不断下降;从产值内部结构看,此时间段内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分别上升了4.5、0.8和0.4个百分点,而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则呈现下降态势,分别下降了0.8和4.8个百分点。

图1 第一产业增加值及所占比重情况(2011—2019年)

图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速情况(2011—2019年)

从各类产品种养殖面积来看,近几年实施减粮、增菜、增林果、增水产品“一减三增”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完成,累计调减粮食种植面积107.5万亩,增加经济作物86.6万亩,增加饲草料作物33万亩,增加经济林、生态林、苗圃20.9万亩,新增和改造海淡水工厂化养殖车间51.4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共建成 146个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累计建成放心菜基地 234个、放心猪肉基地 180个、放心水产品基地 30个,完成 312家放心肉鸡养殖基地的提升改造。

从主要农产品供给情况来看,蔬菜、牛奶、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保持较高自给率,其中,牛奶和水产品自给率均达到100%,蔬菜自给率达到95%。

2.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情况

设施农业方面,截至2018年,累计建成 4万公顷高标准设施农业、155个养殖园区,培育了北国之春、生宝谷物等一批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基地,设施蔬菜占地面积占全市蔬菜总面积近50%,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 150公顷,海水工厂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全市设施中温室面积12.6万亩、大中棚8.1万亩、小棚1.58万亩。

农产品加工物流业方面,2018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数为130家,从业人员13632人,主营业务收入为511.88亿元。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综合市场有5个,成交额为243.38亿元;亿元以上的一般专业农产品市场11个,成交额为249.21亿元;74.8%的乡镇有商品交易市场,41.7%的乡镇有以粮油、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市场,2.4%的乡镇有以畜禽为主的专业市场,3.9%的乡镇有以水产为主的专业市场。

表1 各区主要休闲农业园区分布情况

休闲农业方面,郊野公园、休闲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各类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累计建成精品休闲旅游线路9条、示范村点200个和示范经营户3000户,创建了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村、蓟州区罗庄子镇杨家峪村、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武清区汊沽港镇二街村等多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带动农民就业30多万人,年接待游客数量近两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75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连续 5年增幅超过25%。

新兴业态方面,建立了“蓟州农品”“劝宝商城”“家乐在线”和“津农宝”为载体的区域电商销售平台,全面推进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网络销售全覆盖。18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以“俺的农场”等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格局,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在市区广布自提点、会员定制等符合天津实际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天津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3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应用物联网的农业企业超过800家,基本实现全市有农业区和主要农产品的全覆盖。

(二)发展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水土资源要素制约

土地资源方面,由于城市建设、产业调整等原因,农业用地面积逐年减少,用地面积从2011年的7097.65平方公里减少到2018年的6894.41平方公里,整体减少了203.24平方公里。2018年末,天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60.07万人,耕地面积43.62万公顷,天津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0.7公顷(10.5亩),而从世界情况来看,美国农业劳动力平均经营耕地面积957.5亩,加拿大1552亩,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大致在300亩~600亩,天津平均农业劳动力经营耕地面积远远低于这些国家。2019年天津本地淡水资源总量为8.09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量为51.8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074立方米,天津人均淡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图3 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均农牧渔业增加值对比

图4 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对比

2.都市农业效益有待提升

2018年天津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0058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为65007元,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这两项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值分别为6万元和12.5万元,天津距离这两项目标值还有较大的距离。对比发达国家,以2013年数据为例,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的劳均农林牧渔增加值分别为69457美元、29413美元、50720美元和26415美元;美国、英国、韩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86603美元、46859美元、32589美元;而天津2018年这两项指标折合成美元分别仅为4542美元和9824美元,差距很大,这反映出了天津现代农业经营效益比较低。

3.提供产品和服务与城市居民实际需求错配

随着大城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市民农产品消费的目的和趋势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高质量、个性需求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当前,天津当地市场农产品虽然供应门类和数量众多,但在产品品质、产品知名度、服务便利化程度、文化内涵等方面与居民需求都有较大的差距,农产品供给出现产非所需、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在农业旅游领域,总体缺乏顶层设计和相关规划,发展无序,各类经营活动项目单一和雷同,没有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发利用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农业休闲项目。

4.科技创新在农业中应用不强

与发达国家相比,天津在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天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5%,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80%,有的甚至在90%以上。在人才存量、创新性成果、转化率、农业推广体系等方面还较薄弱。如何推进农业发展方面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优化,引育涉农高质量研发人员和人力资源,大幅应用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活中应用科技的程度,这些都是提升天津都市农业科技程度和水平面临的主要难题。

5.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发展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资金,各类金融组织和市场主体缺乏向农业生产组织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地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等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发展程度不高,在涉农经营领域存在融资成本高和融资途径少等突出问题。

三、国外先进国家都市农业产业构成分析及对天津启示

(一)国外相关案例总结

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发展都市农业起步更早,时间更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拥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与启示对天津都市农业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从美国来看,都市农业成为平衡人类和城市系统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美国纽约、底特律等主要大都市地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社区农园、农业公园、商业农场、教育农园等,这些都市农业发展很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休闲娱乐、教育等各方面的需求。

从欧洲来看,都市农业发展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协调城乡发展、多功能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向。其中,荷兰都市农业以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而著称,都市农业工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程度很高。法国都市农业发展程度也较高,其组织形式以规模中等的家庭农场为主体,成立各类专业化农业协会组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都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另外休闲农业发展别具特色,在全国推进 “绿色旅游”。德国的都市农业是“市民农园”体制,市民农业生产的产品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成左右;同时农业合作社是主要生产经济组织,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与其中。

从亚洲来看,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发展各项产业兼顾的产业体系模式,运用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和设施装备,将农业生产过程寓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农产品和公共产品,并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化。其中,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日本从政府层面大力支持,注重顶层设计,对涉农人员提供免费的教育培训和无息贷款,同时注重科技运用和流通服务保障。新加坡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农业发展园区化,建成由国家投资的各类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租给个人和市场主体经营;同时注重打造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对天津发展经验借鉴

通过对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和模式的归纳总结,着眼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结合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天津都市农业发展可以借鉴以下经验和启示。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种形式的都市农业,注重都市农业内部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拓展发展功能。二是加大都市农业发展的科技应用和科技支撑,加大都市农业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培育涉农高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化农民。三是搭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都市农业市场和流通体系,优化产销体系。四是完善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撑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和品牌营销。五是注重产品质量安全,推进构建产品追溯体系。

四、基于高质量发展天津都市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一)总体构建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基于生产力函数理论,从供给侧要素投入视角,构建以都市农业产业主体、涉农科技、涉农人力资源和涉农金融协同发展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表2 主要发达国家都市农业主要产业业态及相关政策

其中产业主体包括:都市农业主要包括:农业中一、二、三产,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休闲农业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等方面;涉农科技主要包括:现代种业、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涉农人力资源包括:职业农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农业企业家对外等方面;涉农金融包括:普惠金融、保险、担保等金融产品,财政补贴、奖励、税收等金融扶持政策。

(二)重点产业领域选择

都市农业产业主体中重点产业领域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原则:一是资源禀赋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天津农业资源的独特优势,体现天津特色。二是城市居民需求导向原则,要适应城市居民需求结构和趋势变化,来选择相应的产业领域。三是高附加值原则,产业应当具有科技附加值、绿色附加值、服务附加值、文化附加值等相关属性,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较好。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重点产业要注重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基于以上原则,选择部分重点产业领域如图6所示。

图5 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示意图

图6 都市农业重点产业领域示意图

五、产业发展配套支撑体系

根据当前天津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基于支撑构建都市农业产业体系的需要,建立天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质量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四大保障支撑体系,推动天津市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都市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一是充分利用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现代种业、生物农业、农业物联网产业等农业高新技术集团,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整合创新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广泛参与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二是加快引导农民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和规范发展,支持成立专业、土地股份、资金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生产、销售、服务等专业联合,切实增强合作社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引入现代的营销策略和手段,积极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推动天津农产品“走出去”。

(二)都市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政府服务,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通过补助、担保、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等措施,吸引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农业发展,建立竞争性的财政投入分配机制,在提高使用效率上下功夫,确保投入主要用于培育主体、调整结构、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二是强化社会服务,围绕农业产销全流程,提高公益性机构服务能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加工、流通、培训、信息、法律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加大对农业的融资担保和保险支持,鼓励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天津都市型农业的建设。

(三)都市农业质量监管体系

一是加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突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控制、收储运管理等关键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标可依。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检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行质量全程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执法力度。三是强化农业生产环境监测,鼓励保护农田环境质量,通过加强农田环境质量监测,大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控制农田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天津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市农科院、农学院、农业技术研究中心、黄瓜研究所等天津各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进行企业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各种农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和绿色增产等领域的攻关。三是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高地。发挥政府农业科技项目引导作用,推进农业物联网等一些示范应用基地建设。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建设一支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队伍,为天津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都市天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如果天津有“画”说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穿越水上都市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