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团建设助力就业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28张文静杨雪隆熊濡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服务团党团就业指导

张文静 杨雪隆 熊濡璋

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受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和毕业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到明显冲击,面临严峻挑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然是各高校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疫情之下,政府、社會、高校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挖掘资源与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单从数字上看,绝大部分2020届高校毕业生并不缺少就业机会。然而现实有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仍未落实就业,处于待业状态。这部分学生往往被一些观念束缚,总觉得眼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过分关注岗位本身的条件,而忽略自身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又不愿从事较低学历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还有相当部分是希望通过提升学历、获得名校背景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准备来年继续考研或出国深造。所以严格说来,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大学生什么工作都找不到,而是“有业不就”,初次就业时间延长,初次就业率降低。若想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继续扩大岗位供给,给予学生更多岗位选择之外,还需要针对“有业不就”对症下药。

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一方面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观念的转变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解难以让新观念深入人心,课下辅导员的引路指导只能授之以渔,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所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联动,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雇主全员参与,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基层党团建设助力大学生就业工作实施现状

(一)调动党团学生干部引领就业观念转变

高校党团学生干部是一只有信念、有激情、有朝气的队伍,能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染带动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高校各级党组织应重视党建工作,更善于发挥高校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党建带团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和制度优势引领团组织建设,凸显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助力大学生就业工作。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精英教育观”即将退场。良好的就业意识是就业能力和就业渠道的认知基础,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首先是端正就业观念,摆正谋职预期,放下身段“屈就”现实,“吃得苦,耐得劳”,“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先现实,再理想”。现有的就业经验分享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优秀校友沙龙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党团学生干部朋辈教育优势,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发动已就业毕业生党员参与就业帮扶;开展求职训练营,指导党团学生骨干自觉组建求职小组;在朋辈的带动引领和互帮互助中引导学生认清现实,端正就业、择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管理、到社区服务、到西部地区去就业,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发挥党团组织活力,在实践中提升软实力

为了加快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就业,高校应结合学生个人取向,结合专业课程和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农村发展、西部开发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并通过实地考察、实习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帮助学生开展机构拜访、公司实习、工商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亲自深入社会、深入行业,加深了解和认知。让他们看到新技术革命释放更多的新职业、新岗位、新业态,鼓励他们去新兴的中小型企业绽放青春光彩。这些是第一课堂包括教学实习难以做到的,而党团组织更具灵活性,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组织活动。

以党团组织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在“软实力”培养和提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类校园活动、素质能力比赛、学科竞赛和寒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际关系、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等在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践中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而这些正是用人单位看中的“软技能”。同时,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践也引导大学生增强劳动意识,从内心树立劳动意识,“吃得苦,耐得劳”。

三、思考及建议

1、组建就业指导学生服务团队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党团组织自发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活动多为“临门一脚”,缺乏早期型、系统性、专业性和连续性。高校二级学院可以考虑依托党团组织构建立就业指导学生服务团队(以下简称服务团),集管理与服务职能于一体,聘请具有多年就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或就业指导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指导服务团队建立健全各项建设、运行和管理制度,打通服务团与学校、学院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确保服务团在学校、学院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服务团作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党团学生组织的优势,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就业指导活动,拓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的实习、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优秀学生、优秀校友、优秀职场人等资源带动朋辈引领与帮扶,最终提高就业工作的灵活度、个性化与精准度。

2、二级学院主抓就业指导智库和实践平台建设

职业发展教育师资建设和平台建设是服务团建设的基础,为进一步确保服务团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专业性,二级学院应负责把关就业指导智库的建设与完善。积极挖掘校内校外资源,聘请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优秀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优秀校友和优秀职场人士等,来丰富就业指导智库建设;与地方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平台保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服务团党团就业指导
政治印度教的“团党平衡”:新变化与新挑战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舞阳县开展技术服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我省选派第四批“博士服务团”赴基
我省启动第三批“博士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