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高校声乐教学的结合研究

2020-12-28赵娟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声乐教学高校

赵娟

【摘 要】我国音乐家通过借鉴欧洲及美洲的音乐教育教学及创作经验,巧妙地将西方声乐与民族音乐融合起来,创作出优秀的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理念及思想观念,我们能够将少数民族的生活哲理嵌融入到民族音乐作品中,使其更富有艺术价值、民族价值及历史价值。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声乐教学相融合,不仅能够延伸声乐教学及创作的范畴,更能推动中国风音乐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界定及概括,探析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高校;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J61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086-02

广西民族音乐拥有内容丰富的音乐元素、形式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段,将广西民族音乐充分融入到现代声乐教学中,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格局,拓展声乐教学范畴,还能调动并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与发展。而在声乐教学层面,教师通过传承、学习、整理、挖掘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元素及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质量。所以,将民族音乐与声乐教学相融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

一、广西民族音乐元素界定及概括

首先是广西民族音乐。广西位于我国南疆一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共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仡佬族、水族、彝族、京族、回族、毛南族、仫佬族、侗族、苗族、瑶族。其中仡佬族约18万人,京族约2.14万人,毛南族约8万人,瑶族约140万人。可以说,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通过挖掘广西的文化资源,能够探索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譬如各族的乐器、舞蹈、民歌,苗族的歌节、壮族的酒节、瑶族的盘王节和达努节、毛南族传统的古歌节等。无论哪个民族,都用舞蹈与歌曲的形式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广西的民族音乐拥有的特点、风格、形式及表演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其次是广西民族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主要指架构音乐艺术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调性、调式、和声、力度、节奏、音色、音高、唱腔等。然而在宏观层面来分析广西民族元素,则可将其划分为民间民俗、手工工艺、皮影、说书、器乐、歌舞、绝活、木雕、剪纸、绘画等。当音乐元素和民族元素通过特定的方式相结合时,便会形成民族音乐。在广西民族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能够与民族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譬如瑶族民歌便是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所形成和发展的,他们用民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对理想的盼望。可以说瑶族的音乐元素来源于劳动和生活,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民族音乐的元素,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敏感度,引导学生对音乐元素加以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表达出真切的思想情感,从而满足高校声乐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二、高校在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西方化

声乐教师普遍是科班出身的,在声乐教学上,普遍以美声训练作为教学基础,而对民俗音乐的技巧和唱法知之甚少,难以挖掘广西民族音乐的文化优势及艺术价值,导致西洋美声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除此之外,高校的声乐教材及教学体系也是以西洋美声训练为基础的,学生所演唱的曲目及训练方法都源于西方,而针对广西民族声乐的教材却少之又少,这便为我国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元素的有机融合带来挑战,不利于教师传承并弘扬广西民族文化。而在人才培养层面上,过于西方化、西洋化的声音教学难以提升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错误的认知观念,将西洋声乐作为声乐艺术的主体,完全忽视了民族音乐对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二)模式简单化

广西部分高校在声乐课程的编制及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较为薄弱。在课时安排上,声乐教学共计36学时,分两个学年传授,普遍采用一对二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由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学时较少,所以教师很难从根本上满足高校培养音乐人才、声乐人才及演唱人才的需求。基于此,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普遍会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和限制,只能完成简单的曲目演唱任务,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发掘和认识广西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音乐元素及文化特色。而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时间的影响,学生将难以认识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思想理念,无法提升对声乐教学的兴趣,进而导致声乐教学质量举步不前,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简单化的教学模式延续了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将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忽视了创造性、创新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是推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力,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高度信息化的声乐教学,才能及时地、有效地挖掘出广西民族音乐元素的艺术思想、审美特色及学习资源。然而在声乐教学层面上,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应用形式普遍为多媒体教学,而对慕课、微课、远程教学层面的应用相对有限。此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声乐教师普遍缺乏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能力,缺乏声乐在线教学的经验,难以将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西方文化相结合。因此,为使广西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教学充分地融合起来,高校需要加深声乐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构建广西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库等,从而在高校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声乐教學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三、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策略

(一)外部环境构建营造

要想充分地融合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元素,必须从外部环境构建的角度出发,为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声乐教学格局上,高校应根据声乐教学西方化的问题,探索出科学合理的破解路径,即从教师岗前培训、业务发展、专业进修等层面,深化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而在教材层面,高校应转变以西洋美声训练为根本的教材编制机制,编制出结合民族音乐元素及西洋美声唱法的教材体系。其次,在教学模式层面,高校要合理安排声乐教学课时,提升声乐教学的总学时,假如高校课时紧张、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可通过新媒体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觉地发掘并整理声乐学习资源。而在教学体系、教学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结合民族音乐元素和声乐教学相融合的特征及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此为后续的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角度上,声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发展规律,明确学生的优势和缺点,进而利用微课、远程教学或慕课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线上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声乐教学高校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