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
2020-12-28马红玉
马红玉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在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都有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是帮助学生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育价值 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77-02
在现有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标功利、学生兴趣不强、内容突出应试等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是广大高中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对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的传统文化篇章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想,认识其中的人文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如:在学习《离骚》时,可以以屈原的主人翁形象着手,来让学生看到屈原“坚持理想”的高尚道德情操,“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从而深入浅出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内容,感受屈原身上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找到传统文化归属感
不管是哪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根所在,而中华民族的根,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优秀文化是本国发展的重要防线,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优秀文化,那么是很难实现发展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篇章中探寻传统文化之根,汲取传统文化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归属感。
(三)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展现出古人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类内容,能够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其语言文学感受力,发展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二、高中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心理隔阂
当代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隔阂,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还有待提升,表现出陌生感,甚至漠视传统文化,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面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缺乏代入感与情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也比较被动,严重制约着学习效果。这种隔阂的成因多种多样,首先,传统文化与高中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古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价值标准等,与现代社会之间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一因素导致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出现距离感,导致学生无法代入。其次,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度不高,与当前社会的主流风气也有密切关系,现代社會崇拜西方思想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与传统文化之间背道而驰,这对高中生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如,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对于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显得十分冷淡,对于传统习俗、民族礼仪也不感兴趣。上述表现与社会风尚之间息息相关。
(二)文化积累浅薄
对于传统文化的积累浅薄也是高中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传统文化本身在渗透途径上就存在局限,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很少会主动涉猎课外内容,对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量不够,无论是学校渠道还是社会渠道,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并不多。另一方面,高中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上,还是着眼于浅层化的内容,对其中人文哲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精神内涵等深层次内容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序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一)利用情境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针对高中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隔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情景创设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淡化他们的隔阂,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通过这个场景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其顺利理解教学内容,并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情感,对于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智力能够处于最佳状态,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和深化,情境教学还具有重要的暗示意义和陶冶功能,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音乐渲染、生活展现、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方式来设置情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时间段非常长,有的文化,学生存在隔膜感和陌生感,这是教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对于遥远古代的文学常识、精神价值体系和习俗,当前的中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睿智的方式来设置情境,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够产生代入感,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讲解,而是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
(二)推行多层次的语文教学策略
长久以来,高中生传统文化积累浅薄,理解不够,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基于此,在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多层次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多层次教学策略并非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而是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关注某个方面,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内容。在传统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根据应试要求来安排,内容单一,方法老旧,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素养和学习兴趣,导致传统文化的渗透脱离了教育初衷,效果并不好。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层次各有不同,从浅层次来看,内容包括字、词、句、语法、文学流派、文学演变等;深层次的内容则包括文化常识、风俗习惯、情感内容、道德规范、人文哲理、精神内涵等等,浅层次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必须要涉及的,但是这远远不够,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做到深层次学习,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让他们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打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古代的文学常识、风俗习惯等,如唐宋八大家、建安风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初唐四杰、传统节气中的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古人对年龄的特殊称谓,如垂髫、弱冠、耄耋、天命等等,还有古代复杂的地名文化、科技文化等等,这些内容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和渗透,增加他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三)利用活动来丰富传统文化积淀
为了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单一的问题,除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灵活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实践化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一,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上,以往的教学方式非常單一,大多就是教师讲解,加上简单的背诵和朗读,成效并不理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避免生搬硬套,在课堂和课外,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诵读比赛、话剧表演、创作竞赛、课外阅读等等,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以将各种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融合,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组织学生观看诗词大会、百家讲坛以及相关的微视频等,以此来夯实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并让他们写出心得体会。这类形式多元的语文活动,刺激了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情,也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迁移和应用,扩大了学生的积累和阅读量,有助于他们各项素养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质疑
在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一般是以分数作为核心内容,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重言轻文,忽视了文章内容的精神内涵,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审美情趣、品德修养、思想情感、个性品格的培育。针对这一问题,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在质疑中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质疑就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主动提问,能够养成不读死书的好习惯,通过问题意识来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在问题中,学会学习、思考。质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多问为什么,第二就是主动提出不同的看法,从具体的质疑内容来看,涵盖内容、结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手法、主体、情感等多个方面。质疑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在质疑中,学生可以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的锻炼,而质疑对学生各项素养的培育也有积极价值。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要避免思维闭锁、按图索骥,倡导活学活用,不能拘泥在固定的思路和结论之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激发出学生的质疑兴趣。
(五)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也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继承者,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教师,应该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统文化代表整个人类、民族的发展方向,生命力极强,是民族发展的源泉所在,可以成为一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只能借助教育渠道来传承。一名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其知识结构需要涵盖基础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几个方面,因此,教师要主动涉猎传统文化内容,以此来完善自身人格,提高教育智慧,以此来培育学生的民族情结。同时,教师也要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教师对于学生的培育,需要借助“传道”、“授业”、“解惑”几个渠道开展,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上,教师要主动践行。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传统文化付诸行动,用自身的行为、思想、品质、作风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可参考范例。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延续的根本,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含了许多 珍贵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滋润,是中华民族历经历史变迁仍能长久不衰的源泉。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各国文化的交汇融合,只有在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多元文化交流中坚守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欣赏美、感悟美、汲取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法,举办形式多元化的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
[2]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 2017(21)
[3]郭志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文学教育(上). 2017(09)
[4]何晓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