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多样化教学中创新
2020-12-28陈喜华
陈喜华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明显标志,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活知识,要重视学生的智慧开发,而不能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沉迷于题海之中。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理解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多样化学习中就是要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通过激发兴趣进行培养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机。所以教师教学中,应经常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巧提问题,促进思维;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我对学生说:“以前都是老师出题你们算,今天我准备让同学们出题,老师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自主投入学习中。
二、通过创造环境进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创新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环境,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思考问题的时间、发表自己言论的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允许有错误,不同的想法可以进行争论。教师发现学生有独特见解要及时表扬,热情鼓励。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有可能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2/5=4/10,总结规律让学生进行讨论。有一个学生竟提出是“分母分子加上原来的分母分子而得成”,可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随之展开了大辩论。这时有一名学生很大胆很自然地走上讲台,并用“2/5=6/15,2/5=8/20”的例子反驳了那个学生的说法,促使该学生理解性地说“分子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后跟原分数相等”。这就是教师创造了环境,学生创造了方法。
三、通过操作进行培养
数学的法则、定义、公式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概念本身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注意形成过程的教学。这些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并通过讨论去探索发现规律。
比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即“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计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做两个相同的梯形,再用割补、拼摆的方法使之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再把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进行比较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原梯形面积的两倍。所以梯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这样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公式的來源过程,悟出了学习方法。由于学生动手操作而学得的知识,也一定会更加深刻更加牢固。
总之,在数学多样化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的思想和手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既增长知识水平,又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