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80后女性就业影响浅析
2020-12-28姜文琼
姜文琼
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长时期的变化和发展,2016年,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全面开放二孩,此政策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抑制男女比例失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女性就业,尤其是80后女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80后女性就业面临犹豫与困难,本文就这些影响及原因进行浅显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计划生育及二孩政策背景
我国是人口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在经历了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迅速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因此,在2002年的“双独二胎”政策、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后,我国于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至此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政策或“双独二孩”政策的限制。
国务院印发未来15年人口规划:2030年总人口14.5亿左右。《规划》强调,要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主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二孩政策效应,综合施策,创造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适度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改善,结构逐步优化,分布更加合理,全国总人口达到14.2亿人左右。
二、二孩政策后80后女性面临的就业矛盾
女性是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已经不在是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目前大部分家庭是夫妻双方均工作养家。80后女性现处于30—40岁之间,正是孕育二胎的黄金年龄,但同时她们也正值人生的中年阶段、黄金阶段,事业刚刚进入发展期,想通过发展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平衡选择是目前80后女性面临的最大困惑。
(一)家庭责任与工作的矛盾
现在的80后女性在职场上工作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为了获得一定的收入承担起家庭的经济责任。同时,对女性而言,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她们最值得依靠和最需要付出心血的地方,因此,在家庭责任上,她们往往比男人承担及付出的要多。尤其在生育二胎后,人口的增多,孩子的吃喝拉撒,她们更需要平衡工作与家庭,这也是造成她们再就业选择困惑的原因。
(二)教育子女、赡养老人与工作的矛盾
80后女性既为人母又为人子。作为母亲,教育照顾孩子天經地义,而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人们对于母亲的期待都是大于父亲的,在孩子身上,女性会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作为女儿或者儿媳,赡养孝敬父母也是应尽的义务,如果父母身体欠佳,会耗去女性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影响到工作。所以,80后女性想既工作出色又把孩子老人照顾好,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三)夫妻关系与工作的矛盾
80后女性在家里要扮演贤妻良母,在单位很多处于中层,工作压力较大。
生育二孩、照料家庭已经让她们疲惫不堪,还要保持在工作中不掉链子,出色的完成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并管理安排好下属的工作,所以用于工作、家务和照顾孩子的时间增多,陪伴丈夫的时间自然减少。沟通少了,矛盾就多了,夫妻关系面临着严峻考验。
(四)自身能力提升与工作的矛盾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方面我们每个人社会价值及人生价值的体现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另一方面残酷的社会竞争与优胜劣汰也需要我们不断成长与进步。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是女性或是弱者而区别对待,所以,对女性而言,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工作的升职就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但同时,80后女性又身兼多个角色,若再生育二胎,在孩子的早期成长阶段,无疑要占去女性大半的精力和时间,可能无暇顾及自己学习及提升,但不学习与提升,又很难适应岗位要求或很难提升,这也是一大矛盾。
三、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影响女性劳动力供给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来讲,女性在生育二胎后会面临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问题,还会面临工作单位及工作岗位的调整问题,这些都会大大降低女性的再就业意愿,部分女性会选择全职照顾孩子或者灵活性就业,比如做微商或兼职做一些零散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女性面临二次就业难、同工不同酬以及调离原岗等问题的比例均有所提升,女性的就业质量相对下降。
第二,女性本身的就业意愿有所降低,并影响未来女性的就业规模。一是因为生育二孩后,家庭跟孩子都需要女性更多的陪伴,加上丈夫支持并鼓励她们做全职太太;二是我国女性劳动力大多分布在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岗位本身的薪资、福利、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对于产后女性吸引力并不大。所以,很多二孩后的女性主动选择失业,导致了女性劳动力供给减少。
第三,女性的就业结构可能受到影响。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从业女性的就业意愿下降比较明显。就业意愿的变动将长期影响女性的就业结构。
(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降低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劳动力需求。
首先,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女性生育二孩后在工作中不能够投入较多的的精力和劳动时间。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的情况下,家庭的琐粹会影响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工作质量与效率得不到保障。
其次,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录用女性员工需要付出较高的生育成本,在相关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女性的部分生育成本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招聘时更偏向于男性员工。
再次,女性的孕产期也会给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人事压力和经营压力。从孕期开始,用人单位就需要照顾女性,难度较大、劳动量较大的工作一般不会安排给女性,再加上三到五个月甚至更长的产假,对用人单位的岗位调整、人事调动及员工招聘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二孩政策后,女性要经过两次孕产期,致使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力需求下降。
四、缓解就业影响的几点建议
生育与工作不僅是女性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其应该承担的家庭与社会责任,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每个阶段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为了适应国情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的全面二孩政策大大提高了生育率,生育率的提高对我国老龄化状况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给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因此,为了使全面二孩政策更好的利惠家庭、利惠企业、利惠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必要的保障或措施缓解其对80后女性就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家层面要有相关政策以保障消除对女性生育的就业歧视。
首先,国家应该为女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及机会,比如现在的电商业非常发达,微商这个职业迅速兴起,为很多女性提供了工作便利,同时现在线上办公、线上业务越来越多,也促使很多女性抓住了这个机会;政府应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纠正一些就业歧视风气,对招聘员工时考虑是育龄女性就不予录取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进男女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招录女性员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奖励和优惠等。
其次,通过完善公共政策,加强公共服务来促进女性再就业。要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尤其是托幼服务。目前提供托幼服务的一般都是私企且费用较高,所以政府如能提供公共服务性质的托幼服务,能够保障职业女性安心工作。另外,应积极完善生育保险、积极完善女性就业促进及保护政策等,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性别歧视行为加大执法检查,给生育后的女性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二)社会层面要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支持女性就业,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层面应多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及政府部门等的作用。政府机关单位或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身要摒弃在用工上重男轻女的现象,而企业行为应该由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来规范、约束。
首先,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现与挖掘女性员工职场的工作能力与魅力。其实男女在工作中各有优势与擅长,企业应合理安排女性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于育龄孕期女性员工更应妥善安排。
其次,建制建策,提前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可以根据女性员工数量、年龄结构与岗位情况提前做好规划,以保证在女员工产假期间企业经营运转正常,产假后员工也可以正常返岗。
再次,灵活用工制度。一方面利用“劳务派遣”,在女性员工孕产期,找派遣员工进行短期替代;另一方面,企业可选择与院校合作,选用部分实习生以弥补岗位的暂时空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这样既减少企业招聘新人产生的成本,也可以顺利过渡女性员工孕产期。
最后,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等应加强在用工上人人平等、摒弃性别之分的宣传。
(三)家庭层面要积极提倡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鼓励男性分担育儿责任,减轻女性的压力,使女性有较为富足的时间兼顾工作与家庭,提升家庭幸福度。
80后女性要想平衡家庭和事业,满足生育二孩的愿望,无疑要获得家庭的支持。家庭的支持来自于双方父母的帮助,来自于丈夫的理解和担当。身体健康的老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减轻女性的身心压力。丈夫可以分担家务、教育陪伴孩子,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同时,80后女性也要保持好心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处理工作和家庭关系的能力,在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中获得幸福感和价值提升。
(作者单位:青岛恒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