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纳实务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及其深化

2020-12-28王积慧杨姗姗周素琼

时代经贸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

王积慧 杨姗姗 周素琼

【摘 要】本文以某城市型综合大学的财会实践课程《出纳实务》为例,深入剖析传统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应对混合式课程建设出现的问题,探讨一流本科视域下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顶层设计、精确打造课程着力点、丰富立体化教学资源、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资源等建议。对全面提升《出纳实务》的教学成效和培养具备“三创”精神并能够胜任各类经济组织的现代化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创新;出纳实务;教育改革;混合式课堂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強的应用学科,高素质的财会人才应兼具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和创业创新等思维。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体现在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管控,随着现代企业对资金管理目标和方式不断变革的需求,出纳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全面扩展,决定了财会教育要完成一场集看、讲、听、学、练、拓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课程革命。本文基于数十余年丰富多元的教改模式基础上,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探析和深化如何建设一门符合“国标”背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金课”的内涵和路径。

一、一流本科视域下出纳实务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出纳工作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始环节,担负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一流本科建设(财会专业)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能够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新人,即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在工商与金融业界、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出纳及相关会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出纳工作作为一切财务工作的起点,最终要服务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全新商业与陈旧教材的结构性摩擦

传统的《出纳实务》教材内容大致分为:现金收支业务、网上银行业务、支票结算业务、银行汇票结算业务、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业务、其他银行结算业务、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伴随着信息化的日新月异,受数字经济对银行结算方式等的普及影响,手工会计记账日渐式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企业传统的日常结算方式在改变,诸如支付宝和云闪付等网络支付的兴起,“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对传统“中心式”财务记账带来新的挑战和变革,出纳工作从以前“收银机、管家婆”转变为企业的“货币资金大管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出纳实务》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如果按照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不能形成科学的、完整的、与时俱进的应用体系。因此,有必要打造现代化出纳实务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新要求,完善配套教材多样化,完成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题库建设;加强课程实验实训环节,优化课程实验大纲,完善能够反映新行业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形式性摩擦

2015年以来,慕课(MOOC)及翻转课堂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逐渐流行开来,高等财务教育的慕课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随之兴起。但是受团队教学水平、资金投入、制作技术和环境等各主被动因素影响,要符合一流本科课程目标的慕课建设质量亟待提高。总的来说,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呈现松散化,未能在学生当中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未能较好地实现传统方式与慕课形式的优势互补。看和听是一回事,学和训是另一回事,两者各自处于信息孤岛,尚未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三)理论教学与仿真实训的操作性摩擦

随着慕课及翻转课堂进入高校课堂的普及化,出纳实务课程的建设进行到产学研联动阶段。鉴于探索教学新途径和新模式的道路上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性,需要启发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仿真操作和融入实践,让学生发现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随着本课程的不断实践融合,财会仿真平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资金投入等问题无法配置充足的教学资源,出现账号无法顺畅登录、异常情况难以得到第三方及时解决、仿真场景过于单一,学习难度和挑战性加大、学生对慕课学习和仿真训练的投入时间受限,加之学习过程中缺乏毅力和自觉性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容易导致选课学生的学习心态懈怠,造成结课率低下的现状。

二、以一流本科的标准深化出纳实务混合式教学改革

基于本课程的前期储备和历史沿革,出纳实务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已初步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堂教学雏形。依据“一流本科课程”的标准和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代表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

为深化一流课程的教学改革,本课程顶层设计仍然坚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的核心思想,围绕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开放灵活、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出纳实务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实践性财会人才目标。该课程依托前期储备的基础上继续朝一流“金课”迈进,抓住“借力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现代化财务流程,优化出纳实务课程体系,构建一流混合式课程”的核心理念,利用“万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发展契机,着重抓好课程资源完善、慕课及翻转课堂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壮大、课程创新实践探索的四个着力点,构建科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体系,确保能够代表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把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增强创新活力作为根本目标。

(二)精确课程建设着力点,丰富立体化教学资源

课程围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改革,探索服务于创新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因此课程设计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开发:一是打造管理领域的“专才”和会计领域的“通才”,按照资金运动方式重塑资金的收付、记录、监督、管理的知识体系;二是巧用案例和实操教学,吸引学生主观能动学习,让学生自觉地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三是创新混合式课程建设,充分运用智慧教室教学环境,深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结合最新商业动态,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下的新商业模式充分衔接发票、资金、纳税、工商等基础知识,科学系统建立一部“立体化”教材,提升课程挑战性和前瞻性,使之能够支撑45分钟课堂、翻转课堂讨论小组、仿真软件实验实训、企事业单位社会实践无处不在的“泛在”课堂。充实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案例等,形成整体的、一体化动态教学资源。。

(三)优化混合教学,鼓励创新实践

树立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宗旨,依托前期慕课平台的建设进程,开发线上线下联动的混合课程体系,步步递推,进行“三重递进式+六大能力”的循环混合教学模式。第一重“讲+看”的教学内容混合,即在慕课平台完成各章节基本内容学习,进行基本知识的储备和记忆。第二重“训+学”教学方法混合,通过实验实训软件完成相关章节仿真练习。第三重“拓+测”教学考核混合,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关键点知识进行巩固和演示,通过提升学习难度,充分调动学习进取心,为培养出对待工作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同时勇于挑战新事物新环境的创新财会人才打下夯实基础。

三、结论与展望

實践教学是新商科打造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万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契机下,财会专业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坚持内容为王、平台导向、考核多元的原则,围绕重点和难点,层层递进,打造真正意义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激活创新能力的高品质金课,实现实践助创新的教育强国梦。

(成都大学商学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参考文献:

[1]王晓亮,史江波,杨瑞平,吴秋生.通识教育视域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OL].财会通讯:1-5[2019-12-27].

[2]杨瑞平,吴秋生,王晓亮.慕课下《中级财务会计》研究性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

[3]刘丽敏,郝丽媛.“金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教学改革及其深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

[4]杨瑞平,吴秋生,王晓亮.通识教育下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19(02).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6]王瑶,吴秋生,黄贤环.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会计之友,2018(24).

[7]袁智慧.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

作者简介:王积慧(1974—),女,成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和预算绩效;杨姗姗,女,(1990—),成都大学商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治理;周素琼,女,(1965—),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和财务管理,本文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厅会计科研项目“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019-SCKJKT-003)。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
浅谈高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移动语言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针对市场需求高校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变革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