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耦合理论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研究

2020-12-28汪扬

时代经贸 2020年25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对策社区治理

汪扬

【摘 要】基层社区治理,是城市网状治理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和谐稳定、促进地域经济健康和有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价值,同时其行为模式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基于耦合理论视角下对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研究,就是从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要素出发,尤其是着眼于社区内部各利益关系及相关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而本着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原则与理念,以提升社区内部隔离利益主体间的行为耦合程度为目标,最终将城市基层社区打造成一个科学、和谐、稳定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对此,本文在就基础概念加以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构架与策略。

【关键词】耦合理论;城市社区;社区治理;治理架构;治理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及创新策略的研发与实践给予了高度注重与持续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基础环节,更是关乎广大居民是否能够获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关键举措。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当然,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在实际推进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诸多难点,不仅人少事多,还需要协调各方。如何才能够有效协调社区内部各方力量的利益诉求的同时,能够有效调动局面参与到社区治理,使社区治理更加精细、到位,这是现阶段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却也是重点问题。对此,可以基于耦合理论来深入认知与有效创新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主体概念界定

(一)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概念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就其一般概念来讲,可以认定为:在特定公共区域内由密切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政府、社区、居民),为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达成价值共识或形成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建立相互协商与谈判机制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互动与交流来处理社区事物的一种政治与社会活动过程。

(二)耦合的概念

所谓“耦合”之“耦”,原有两人并肩耕地之意,“耦合”则指的是取合力相乘,即在相互联系、影响与作用之下,实现力的最大化。“耦合”更加侧重于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良性互动,当然,实现“耦合”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其一,不同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并非绝对独立的关系;其二,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联系;其三,各系统内部及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作用。

二、基于耦合理论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架构

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各相关主体就相关事务进行互动、谈判、协商与处理的过程,而且以追求和实现和谐、民主、有序、有效的基本价值共识的利益为最大公约数,与耦合理论所呈现的组织行为及特征高度契合,换言之都集中体现了耦合关系。对此,为了进一步理清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当中各关键要素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就需要基于耦合理论来制定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架构。

其中,在治理主体的架构当中,政府方一方面要让渡部分权利,来使社区逐步承担与行使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主要的治理责任和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为社区和居民的进一步自治搭建可靠平台。在政策和制度设计当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性制度,从总体上来规范城市基层社区的运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及居民的主体作用,鼓励通过互动协商来推进多样化、精准化、细致化、人文化的执行运作类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社区治理具体过程当中,要选用合法合理合规的社会治理工具,比如基于协商共治,实现由政府、社区、居民、企业单位等多主体来形成良性互动与合作;另外比如基于多元治理主体的相互约束机制,来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利范围。在治理结果运用当中,是衡量治理成效并为今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提供指导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当中要结合多个维度、多个标准来进行,比如各利益主体是否能够在社区治理平台上有效参与且扩大利益交汇的空间,广大居民是否能够广泛参与等等。

三、基于耦合理论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对策

(一)宏观层面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虽然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基础环节,但同样面临着由原来的行政力量单一化管理或单一部门碎片化管理向多元化管理转变,复合治理以及合作治理成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当前及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和潮流。当然,在此过程当中,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实践当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此,为更加妥善而有效地处理多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基于耦合理论来就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宏观形势层面加以有效设计,尤其是要理顺、理清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与社区间的关系,包括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多元组织的组织机构。

1、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价值达成

从国家角度来讲,要做好战略评估,从战略角度来总体引领和切实规范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同时,也要将公共价值切实渗透到、镶嵌于整个治理的过程当中。从各级地方政府角度来讲,要积极寻求社区治理之“道”,即由政府引领,组织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相关主体来通过协商、交流、沟通与谈判等,来达到共同价值。

2、创新有效实践并增强制度自信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开发与创新治理政策及制度的過程。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所面临着的内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为了更好地适应与促进社会转型发展,当前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应当鼓励公众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践创新之中,群策群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和落实协商共治,为城市基层社区管理的创新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另外,在基层社区群众参与的过程当中,还应要有制度自信,要在互动与协作的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办大事。

3、着重于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深度加强并切实发挥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耦合性关系及耦合性作用,加强制度的设计与完善,以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与规范作用,以保障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政府的有效分权等等。

(二)微观层面

1、明确权利边界与责任地图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相关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必须加以明确,以确保治理过程、治理行为及治理结果的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同时,实现国家政策与居民利益诉求的无缝对接。为此,要建立健全针对社区治理主体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明确不同行为主体间权利与行为边界的同时,由社区居民来对治理主体加以监督与问责。

2、强化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过程当中,涉及主体较多且各主体利益诉求的重心也有所不同。对此,要进一步强化主体间的沟通与协商,着力于为价值共识的形成构建有效“平台”,比如就某一具体社区治理问题或议题开展协商与谈判实践,社会治理的直接主体及间接主体共同参与完成。

3、完善社区治理的制度规定

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过程当中,除国家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之外,社区内部的制度规定同样可作为治理依据。对此,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规定,而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决策者广泛地征求社区居民意见,以耦合理论为指导,通过协商、谈判来就制度规定达成一致。

总而言之,耦合理论不仅仅从深层次角度揭示或反映了城市基层社区管理所存在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新时期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视角。

(中南民族大学2018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0)

参考文献:

[1]蔡书芳.以保基层运转为抓手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N].西安日报,2020(06).

[2]何凌超.抓顶层抓精细激发社区治理服务新活力[N].中国社会报,2020(01).

[3]杨蕊.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12).

[4]王志立.基层社区治理的时代之困与创新路径[J].领导科学,2019(10).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治理对策社区治理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心理建设:社区治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