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村晚”
2020-12-28陈亦权
陈亦权
从我懂事以来,我们乡下老家一带的除夕娱乐就非常单调,除了看“春晚”,大概就只剩下了“打牌”和“放炮”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打牌”和“放炮”这些老传统慢慢演变成了“陋习”,人们也都响应国家号召,把它们慢慢地摒弃了。既不打牌,又不放炮,这样的除夕不是更单调了吗?这可难不倒善于创造的老家乡亲们。我们的村长在农历11月初就开始筹备村里的春晚了,我们把那简称为“村晚”。现在大家都有微信,村长联系起来也很方便,于是各种任务都被分摊了开来:我的堂姐“小翠花”是镇上的初中老师,既懂音乐又懂舞蹈,她负责为村民们编排舞蹈,说准确点是“广场舞”;村东头的“老根头”是我哥的同学,从小就爱玩闹,他负责组织村民们编排小品,相声;以前的村小学校长陈老师则负责筹备“村诗词大会”……
除夕夜当晚,人们吃过年夜饭后,就陆续来到村礼堂,“村晚”也就正式拉开序幕了。村长和我的堂姐“小翠花”担任主持。“小翠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说起普通话来字正腔圆,主持起来也有模有样。可是村长说不好普通话,站在舞台上也不自然,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一只手拿着麦克风,摇摇晃晃,支支吾吾,把村民们逗得哈哈大笑。
节目逐一开始,首先上场的是由“小翠花”编排并领舞的舞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然,选用的配乐不是《最炫民族风》,而是《我和我的祖国》;接下来就是由“小牛鼻”“二狗子”和“扁牙”主演、村长客串的小品《去村委会评理》,大致意思是邻里之间有纠结的时候不需要打闹吵架,有事儿就找村委会调解准没错!说起来惭愧,这则小品的“剧本”还是村长叫我写的,在他的感觉里,我就是全世界最厉害的“作家”!
当节目进行到“诗词大会”的时候,我真的特别佩服这些孩子们,我虽然自认是个爱读书之人,但十个我加起来怕是也比不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孩子。最后的冠军由村西的“老二蛋”的儿子夺得,“老二蛋”是我的小学同学,小时候他读书特别差,几乎天天都会被罚站,没想到倒培养出了一个会读书的儿子。当“老二蛋”的儿子捧着奖品欢天喜地去到台下时,“老二蛋”就拥抱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大喊“我儿子了不起”,那温馨劲儿让旁边的人都羡慕不已。
再接下来就是“独唱”环节,说好听点是“独唱”,说客观点其实是“卡拉OK”,城里回来的年轻人开始争相点歌,慢歌快歌情歌粤语歌英语歌不一而足,就连我们村那已经80岁的老书记也上去点了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老书记口齿也不清,五音也不全,不过情感倒是挺真挚,唱着唱着居然落下了眼泪。还是我父亲知道得多,他告诉我老书记小时候就出生在农奴家庭,5岁就开始帮地主家割草,可怜得很,也难怪他要流泪……
节目就这样一个一个过去,到了晚上11点50分,主持人“小翠花”宣布全体一起唱《难忘今宵》。这首歌的旋律人人都知道,能记词的大声唱,不记词的跟着嚷,唱完之后,原本用来唱卡拉OK的电脑开始转播起了央视春晚的跨年倒计时:5—4—3—2—1—,事先准备好的无烟大礼炮在“零”点准时放炮,喜庆得不得了。
当礼炮放完以后,“小翠花”和村长宣布“村晚”结束。散会后,人们一边讨论着一边往家里走,每个人都说这个除夕过得真有意思,就连我那“无赌不欢”的邻居“老山羊”也哈哈地笑著说:“比赌博有趣多了!”
最近这些年来,我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说“没有年味”,其实年味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上,真正的年味在于人们的创造力上。只要我们愿意共同去创造,什么样的年味都能创造出来,就像我们的“村晚”,谁说那不是一种热闹喜庆的年味?
(联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富源路沂源县沂蒙佳苑3期29号楼3单元302室)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