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创推金融服务“2211”模式
2020-12-28李大龙
李大龙
摘要:2018年以来,为打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攻坚战,山东省滨州市创新推出金融服务“2211”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依靠“对内对外”两条路径,精准聚焦涉农产业发展,精确服务涉农经营主体,推动农业贷款、农户贷款和扶贫贷款较快增长,探索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路子。
关键词:金融服务 “2211”模式 乡村振兴
近年来,为增强金融要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发挥金融资源的最大效能,山东省滨州市引领全市金融系统创新推出金融服务“2211”模式,即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线上线下两个方向,明确对内对外两条路径,聚焦涉农产业这条产业,服务涉农经营主体这类主体,探索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目前,滨州市各县区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如惠民县农村电商、沾化区冬枣种植、阳信县肉牛养殖、无棣县海产养殖、博兴县板材厨具等,有力推动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线上线下”+“对内对外”协同支持涉农产业发展
(一)坚持线上“快”发力,精准对接涉农产业融资需求
为提升对全市涉农产业的融资对接效率,滨州市引导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内部紧抓“山东省企业融资服务网络系统”在全省推广的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该系统的推广方案,鼓励企业在系统内自主填报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平台自主与企业对接。建立融资对接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全市各金融机构运用系统与涉农产业和项目的对接情况,并将对接情况纳入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年度综合考核评价,进一步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滨州市组织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系统外部建立金融服务宣传机制,借力微信公众号、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路径快、范围广的优势,向全市涉农企业和农户全面推介银行涉农信贷产品,如制作微信宣传页,涵盖全市23家银行的51项涉农信贷产品,鼓励银行从业人员通过互联网在线转发。建立市级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制订《滨州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将平台总体定位为借助线上系统和线下资源,打造左右协同的“一站式大平台”、上下联动的“一键通总枢纽”、政银企合作的“一体化交汇点”,具有融资需求快捷发布、金融产品智能撮合、贷款进度实时跟踪、扶持政策及时掌握等功能,建设涵盖产融服务、企业增信、企业上市和综合金融服务等内容的四大体系。
(二)坚持线下“广”发力,兼顾涉农产业多元化金融需求
为提升对涉农产业的金融综合服务水平,滨州市组织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内部开展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县一品”活动,组织各县区选择1-2个优势产业(如惠民县农村电商、博兴县对虾养殖等),汇聚金融优势资源包括投融资管理、金融顾问等综合服务。依托入选“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的机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的支持,运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粮食产业上下游企业。以惠民县为试点,在全市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业务,最大限度内盘活全市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滨州市组织全市各部门在金融系统外部实施3511工程(将5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全额快速融资;50家企业纳入“黑名单”,加快分类处置;对50家企业进行帮扶,推进无还本续贷业务;公布一批打击逃废债典型案件,维护保障金融经济秩序;建设一个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融资、增信服务。),其重点工作是将全市5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全额快速融资,推动22家涉农企业入选50家白名单企业,作为全市金融业重点支持对象。滨州市吸纳高校学者、金融专家等优秀人才组建金融顾问服务团队,引导县区政府开展金融顾问服务活动,如金融服务涉农企业“万户行”“千户帮”活动,为全市涉农企业发展和融资“把脉会诊”“送医上门”,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综合性和实效性。
二、“线上线下”+“对内对外”协同服务涉农经营主体
(一)线上分步推进,运用大数据支持服务涉农经营主体
在金融系统内部,滨州市组织各涉农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等)研发和推广线上服务平台,如滨州市农商行系统的“信e贷”,通过整合银行掌握的客户数据和互联网数据,运用线上平台对涉农企业和农户开办业务,在数据整合和提高授信审批效率上挖掘潜力。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互联网+金融扶贫”融资活动,以涉农企业和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以银行的线上系统作为平台,以互联网数据作为支撑,组织银行运用线上系统与涉农企业和贫困户对接。在金融系统外部,滨州市加强与蚂蚁金服、京东云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以政务数据为基础,鼓励第三方机构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推动浙江网商银行等银行在县域设立办事机构,为农户提供“网商贷”等信用贷款,弥补涉农银行在贫困地区的信贷服务缺项、漏项。
(二)线下分层推进,多途径整合资源服务涉农经营主体
在金融系统内部,滨州市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乡村开展“金融夜校”活动,实地采集农户信息、登记农户融资需求,面向农户讲解存贷款、防诈骗等金融知识,对理财产品、信e贷和电子银行等业务进行宣传讲解,阐述产品创新点,推介适销产品和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农户的零缝隙对接,拓宽普惠金融的服务领域,真正把金融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指导全市法人金融机构推广“整村授信”业务,对整体信用良好、特色产业突出的村庄,给予整村一个信用额度,在农户有融资需求时向银行提出申请,即可获得“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纯信用贷款。指导全市各农商行联合地方党政部门开展乡村振兴“幸福村”创建,以规模适度、关系和谐、风貌良好、经济基础扎实的村庄为创建对象,对素质高、产业前景良好的农户给予金融支持,对村内农业项目给予利率优惠并优先审批,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金融系统外部,滨州市推广“鲁担惠农贷”等银担合作产品,推动市财政设立政府风险补偿金和扶贫贴息资金,对产生的贷款损失按规定给予风险补偿,对经认定的相关贷款给予贴息,最大限度内减少银行的贷款损失。2018年举办滨州市第五届資本对接大会,将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大会主题,组织银行、基金和保险等机构与涉农项目全方位对接。
三、滨州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2211”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全市农业、农户贷款明显增长,各县区“一县一品”初具规模
2018年以来,滨州市各金融机构通过“山东省企业融资服务网络系统”与涉农项目累计对接418次,金额71.86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各金融机构推出涉农信贷产品51项、同比增加13项,对粮食产业贷款余额122.87亿元、同比增长4.4%,推动滨州市成为全国唯一粮食产业产值超亿元的地级市。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县一品”活动推动下,滨州市惠民县农村电商、沾化区冬枣种植、阳信县肉牛养殖、无棣县海产养殖、博兴县板材厨具等产业初具规模,农业和农户贷款明显增长,农业贷款余额105.48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1.78亿元,农户贷款201.33亿元、较2018年初增长23.91亿元。2019年,成功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业务在滨州破题,贷款发放额突破250万元,成功举办中国淘宝高峰论坛等会议。
(二)全市金融对涉农经营主体的支持明显增强,带动脱贫效应较好
2018年以来,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向滨州市投放贷款13.5亿元、惠及农户1.7万人。截至目前,滨州市组织开展金融服务顾问活动41次,惠及涉农企业30家、农户2448人。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夜校4016期,成功采集3.02万户农户信息;开展金融夜校4016期,成功采集3.02万户农户信息;“整村授信”村庄1147个,预授信户数6.81万户、金额31.09亿元;打造乡村振兴“幸福村”97个,支持涉农经营主体358家。运用“信e贷”等线上平台为涉农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06万笔,金额13.2亿元;发放“鲁担惠农贷”鲁担惠农贷1.22亿元,惠及1228户农户。全市扶贫贷款余额50.02亿元、惠及贫困户4.03万人,推动滨州市扶贫工作在2018年获山东省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全市各部门协力作用充分发挥,凝心聚力服务乡村振兴导向更加鲜明
2018年,在滨州市第五届资本对接大会上,各金融机构完成与961个乡村振兴项目的对接工作,累计实现银企签约金额376.37亿元。2019年,滨州市提出实施“3511”工程,建设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凝心聚力支持民营涉农小微企业发展的导向更加鲜明,推动银企融资便利化、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
四、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
要持续推广线上服务系统,提升线上服务系统在县域银行与涉农经营主体融资对接的应用频率,并加强与税务、大数据等政府部门的协调,最大限度内争取政务数据支持。针对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因发放涉农贷款形成不良受到處分频发这一现象,建议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政策的监督及惩处方式,最大限度内保护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加强政策性农业贷款业务创新,推广“鲁担惠农贷”“政银保”等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内整合金融资源和财政资源惠及更多涉农企业和农户。
(二)以解决融资问题为中心,满足涉农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要从国家、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增强对农业重点区域的财政倾斜力度。对涉农企业大额、中长期的贷款需求,鼓励采用联合授信模式;对农户小额、短期的贷款需求,鼓励农户运用线上贷款APP系统,鼓励金融机构适度放宽贷款条件。持续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在农村打造金融综合支持服务示范点,提升非现金支付工具普及率。持续推进“信用培植”工程,建设农村征信数据库,增设农村自主查询网点,提升农村信用建设质效。
(三)以增信贷工作为重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金融资源供给
要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省重点建设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及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等增加信贷投放。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银行贷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培植,使企业的首贷获得率明显提高,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黑名单企业市场出清,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增信贷工作提供适宜的金融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