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三层面—多维度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研究
2020-12-28王祖法赵斌周丽红
王祖法 赵斌 周丽红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贫举措,更是力度空前。此时,如何使国家的各项“奖助贷补减免”政策落到实处,显得尤为重要。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入手,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探寻科学合理及低成本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可以促进国家资助政策的更好落实,提高资助的效率与公平性。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1-0130-02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工程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讲道:“脫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不能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教育脱贫已成为国家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先扶智。2015年12月9日,教育部发布的《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生资助专题报告显示,2010—2014年全国学生资助资金共计5 564亿元,其中2014年为1 421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从受助学生看,2010—201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4.1亿人次,其中2014年为8 544万人次。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民办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很少受到政府资助,民办高校连年扩招,学生需要资助的需求更为迫切,资助矛盾更为凸显,贫困生认定问题更为突出。民办高校管理市场化运营,学费高昂,据统计,民办高校一个本科生一年学费均在12 000—20 000元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高,管理体制、制度相对不健全,存在贫困生资助政策落实没有到位、贫困生认定人为操作、乱定指标、暗箱操作等问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本文提出探索一套符合民办高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贫困生认定机制,可以促进国家资助政策的更好落实,提高大学生精准资助的效率与公平性。
二、文献综述
李从松(2003)采用市场菜篮子法,通过重点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营养需要,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食物摄入量为标准,计算出基本生活费用,再乘以恩格尔系数,由此计算所需费用和确定贫困生标准。杨晴(2005)提出了判定学生贫困度的四类指标:第一类是学生家庭经济供给情况,包括家庭总收入、家庭教育消费总支出、赡养老人费用和重大疾病意外灾害费用等;第二类是生活消费;第三类是学生在校奢侈品消费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大宗消费及非生活必备品消费;第四类是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由辅导员和同学打分。赵炳起和李永宁(2006)提出五类综合认定指标体系,分别为:经济资源指标、人力资源指标、自然资源指标(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及教育支出情况、家庭有劳动能力与无劳动能力之比)、社会资源指标(家庭亲戚及其资助状况、家庭的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情况)和特殊性指标(有无重大灾害或意外事故发生)、学生个人综合指标(学生电脑、手机等高档物品、饮食生活水平、娱乐消费、学生德育评定等)。刘进(2007)初步设计了贫困生判定指标体系,分为7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桂富强(2007)等通过建立学生贫困度递阶层次模型认定贫困生,运行层次分析法计算学生贫困度。毕鹤霞(2009)认为,世界各国都以家庭经济调查作为认定贫困生的主要手段。黄建美、邹海贵(2013)指出,在校贫困生资助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会出现贫困生骗取国家资助资金,或资助资金并未用于助学所用的情况,急需对贫困生进行道德教育。李贵平(2014)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王秀珍(2015)从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角度,构建了一种以经济帮扶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项目化和“以勤代补”的“发展性资助模式”。加拿大学者Usher&Alex(2004)提出贫困生判定的五个主要因素:家庭预期贡献、收入、资助项目、子女是否在家居住、子女独立程度。香港学者Chong Yuping(2003)指出,贫困学生的认定应根据家庭可支配收入(FDI)计算出合格指数,以此判断家庭经济情况。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笔者发现,不管是国外还是中国,贫困生判定研究都是根据家庭情况调查来开展的。研究焦点都是通过研究贫困生判定指标,来评定贫困等级,且都是基于以公办高校和城市为案例,开展贫困生认定研究,其研究结论推广对民办高校借鉴作用不强,科学性和普适性不够。
三、三层面—多维度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
1.量化申请对象的贫困材料,确定贫困分数。本课题以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为研究对象,假设17个赋分维度:是否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近两年来家庭是否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金额,近两年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发生重疾或意外,该生是否是孤儿,父母是否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正在读大学,父母是否双下岗,本人是否残疾,本人是否来自单亲家庭且生活困难,本人是否来自偏远地区、山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本人家庭是否享受低保,本人是否办理助学贷款,本人家庭是否来自农村且生活困难及个人消费情况等17个维度,对于每一个申请贫困生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其递交的贫困生材料,逐一进行打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却没有贫困材料的学生,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及各辅导员组成的院(系)贫困生认定小组进行单独讨论,根据该生的家庭实际情况采取投票方式确定其分值。
2.三层面—多维度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多项办法和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贫举措,更是力度空前,此时,如何使国家的各项“奖助贷补减免”政策落到实处,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在校消费情况入手,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主要研究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式方法。从三个层面、17个维度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三个层面:班级、院系、学校(资助中心)。在班级层面上,通过班级投票的方式对参评贫困生的学生进行班级投票,票数没有过半的学生,视为在班级评定中未通过,并对投票结果进行班级公示,这也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认定贫困生的方式。在院系层面上,以辅导员团队为核心,通过对申请参评高校贫困生的每一个学生从17个维度根据学生提交的贫困材料逐项赋分,有材料的该项才能赋分,没有材料的不赋分(赋分分值,可以由各个高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17项分数进行汇总,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然后根据总分进行排名,结合班级投票及在校成绩,确定贫困等级,对家庭经济困难而没有相应贫困材料的学生,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及各辅导员组成的院(系)贫困生评定小组进行单独讨论,由各辅导员进行投票决定其分值及是否入选贫困生库,对院(系)认定的贫困生进行公示。学校层面:由学校资助中心对院系报上来的贫困生名单进行贫困材料审核并公示,对材料虚假的学生予以相应通报并追究相应院(系)领导责任,这个认定过程,既符合学生和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参考了全体学生的民主意见,公平、公正、公开,相对来说,应该是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认定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单纯依靠定性投票认定而缺乏定量数据支撑的贫困生认定模式,从国家资助政策的源头上把好关。在后期的国家资助政策评定过程中,再根据前期认定的贫困生等级及得分情况,结合贫困生在校表现进行国家奖、助学金等的评定。
四、结语
本文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建立了17个贫困生认定机制维度,更加接近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发展的要求,对以往的贫困生认定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使得贫困生认定结果更加贴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本文选取了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机电工程学部的贫困生认定作为试验,认定结果与学生实际家庭贫困状况一致。从班级层面、院系层面、学校层面三个层面进行贫困生认定,综合考虑了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使得认定贫困生的程序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同时对个别问题特殊处理,体现了认定政策的全面性。民办高校学生更加需要资助政策,民办高校由于学费高,生活住宿标准市场化,各方面费用都要比公办学院高。因此,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问题更加突出,存在贫困生资助政策落实没有到位、贫困生认定人为操作、乱定指标等情况,通过对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量化,从三个层面开展认定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完成,使国家资助政策可以更好地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受益,减少民办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的争议环节,提高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效率和相对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学生手册[Z].2004.
[2]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7-05-13.
[3] 张梦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用性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4.
[4] 金玲.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及其实施对策——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5] 杨晴.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09,(8).
[6] 高英,宁春花.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资助及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7] 李家春.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