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对外贸易转型论析

2020-12-28陶为群

创新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

陶为群

[摘 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亟待我国对外贸易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转型升级。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辨析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问题,提出和论述竞争型进口、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两种状态,分别是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理想状态、现实状态。阐明我国处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现实状态,国内循环受到国际循环的约束。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对外贸易服从、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向竞争型进口的理想状态转型升级。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社会再生产;对外贸易;竞争型进口;非竞争型进口

[中图分类号] F09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6-0013-09

一、引言

2020年初以来,受世界政治格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剧烈影响,经济全球化规则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呈现重构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的重大发展战略[1]。这是我国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尤其是“十四五”期間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根本方针。

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循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亟待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要求。有研究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视角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整体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偏低,核心竞争力较弱。应通过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来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2]。现阶段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明确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服从、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有力地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国内大循环也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提供牢固的基础。

国民经济循环与实现社会再生产具有等价性。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理论及其公式,可以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而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分析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某些重大问题,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体现这个科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守正创新、发展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具体体现。

按通常习惯分析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循环的影响,大都是采用凯恩斯经济学总供需平衡的理论框架,其机理是国际循环中的对外贸易是总供需的构成部分,因而对外贸易影响含于国内循环的投资与消费,从而影响总供需平衡和经济增长。但是,一般的凯恩斯总供需平衡方程只含有单一的产品,这种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用于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同样不区分投资品和消费品,因而难以区别投资品进出口、消费品进出口对国际循环乃至总供需平衡的不同影响。但是,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区分了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两类不同用途的社会产品,因而可以划分投资品、消费品两类不同产品的进出口,分析和解释投资品、消费品进出口对国际循环乃至总供需平衡的不同影响。因此,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分析对外贸易在国际循环和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转型升级,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

出于更为清楚地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消亡之目的,马克思对在《资本论》中建立的经典的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在结构上做了最大简化,是针对封闭经济。但是,马克思曾经指出国际贸易在实物形态上对于资本再生产过程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自己不能把资本积累所需要的那个数量的机器生产出来,它就要从国外购买。如果它自己不能把所需数量的生活资料(用于工资)和原料生产出来,情况也会如此。”[3]长期以来,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作了探索研究。有研究探索建立了开放经济下的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模型,提出生产资料的净出口或者净进口对于两个部类资本积累产生作用,是影响内部平衡的外部因素[4]。有研究将国际贸易引入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公式,提出进行国际贸易可以使一国获得本国无法生产或生产不足的商品,因此,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使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突破原先的条件限制,而且其本身已成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条件[5]。有研究通过建立和拓展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论模型,提出以国际价值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由此研究基于国际价值和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利益[6]。有研究提出,我国是消费品主导出口类型国家,建立消费品主导出口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并求解,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的出口从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机理[7]。有研究阐述了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公式与国民经济核算的总供需平衡契合,对外贸易分别影响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供需平衡[8]。有研究运用有国际贸易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分别从国家和世界两个维度考察世界再生产体系,提出在国家维度国际贸易的存在将显著改变一国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9]。还有研究论述了对外贸易对于小国开放经济的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影响[10]。这些探索研究,为深入地研究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对外贸易如何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理想状态: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

对于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而言,对外贸易是通过外部循环支持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的必需手段。深入地研究对外贸易在社会再生产和实现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需要基于有对外贸易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已有研究大都是按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下面的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公式。

遵循经典的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将社会生产部门划分成生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两个部类,分别记为第Ⅰ部类、Ⅱ部类。第j部类(j=Ⅰ、Ⅱ,下同)在t年初时点的总资本分解成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两个部分,分别记为C[(t)j]、V[(t)j],按照经典的马克思再生产公式中的假定,设C[(t)j]和V[(t)j]都是每年周转一次。那么,当年C[(t)j]作为中间消耗转移到产品当中,V[(t)j]在产品当中新创造出来,并带来它的剩余价值M[(t)j]。社会产品的价值当中包含了由生产资料消耗转移的价值、重新生产出的劳动力的价值,分别与不变资本的转移、可变资本的再生产对应,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由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所决定的价值,即资本有机构成,第j部类的不变资本对于可变资本的固定不变倍数hj是该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M[(t)j]与可变资本V[(t)j]之间保持固定不变的比率,以ej表示,是第j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以Y[(t)j],X[(t)j]分别表示第j部类新创造价值、总产值,那么按照经典的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在每个部类内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产品、新创造价值(产品)、总产值(产品)之间的关系被下面的定义方程所确定。

式(3)的左、右两边分别表示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生产资料的需求、全部生产资料的供给。式(4)的左、右两边分别表示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消费资料的需求、全部消费资料的供给。式(3)和式(4)是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式(1)至式(4)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有对外贸易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其中,定义方程式(1)是公式的基础,确定了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固定关系;剩余价值使用行为方程(2)是公式的关键,因为社会再生产的解析解是由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使用行为决定;而平衡条件式(3)、式(4)是社会再生产公式的根本,因为社会再生产的解析解必须满足平衡条件。

在这个有对外贸易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本国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与从国外进口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分别处于同一个平衡条件中,所以实质上是将本国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与进口生产资料、进口消费资料作为同质产品。在式(3)的右边,本国产生产资料X[(t)Ⅰ]、进口生产资料IM[(t)Ⅰ]合起来满足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生产资料的需求,所起的作用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同样,在式(4)的右边,本国产消费资料X[(t)Ⅱ]、进口消费资料IM[(t)Ⅱ]合起来满足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消费资料的需求,所起的作用也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因而,本國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分别对于进口生产资料、进口消费资料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进出口不存在由于本国生产装备与技术而产生的结构性限制,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国内循环、国际循环是融合在一起的。鉴于此,一国可以通过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进出口,调节社会再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数量,发挥对于生产资料生产或者消费资料生产的比较优势。概而言之,根据这个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公式,一国的进出口不存在技术层面上的结构性约束,本国可以比较自主地借助对外贸易达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较理想地实现国民经济循环。

然而,无论是将本国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与进口生产资料、进口消费资料作为同质产品,还是发挥本国对于生产资料生产或者消费资料生产的比较优势,隐含的前提条件都是本国对于需要进口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皆有能力生产出来。以此为前提,一国通过进口某些自身具有比较劣势而国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替代本国生产这些产品,腾出生产能力与资源用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和出口,通过产品的国际交换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对于本国而言,进口的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是竞争型的,进口是为了替换这些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的国内生产。因此,从对外贸易的属性来看,可以将这样的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公式称为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公式。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社会再生产,其中对外贸易处于自由度相对较大的境地。

三 、我国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状态: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国家并非处于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状态。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可获得性说(亦称存在性理论),当一国或者经济体由于受特定的资源、技术条件所限,本国所需的一部分产品无法由自身生产或即使能够自身生产也代价很高,因此必须进口[11]。这种状况的进口,实质是一国对于社会再生产中使用的某些产品或者资源没有能力生产出来,因而不得不进口。因为本国没有能力生产这些进口产品,所以还谈不上对于这些进口产品的生产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状况的进口符合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或者经济体的现实情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已有十余年,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很多产品有很强的进口依赖性。从生产领域来看,我国的高端半导体芯片、精密生产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特种钢材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仍处于高度依赖进口阶段;我国铁矿砂、原油与天然气、大豆等产品也有很高的进口依存度。从消费领域来看,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和实现全面小康,大众享受性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特征,国内供给体系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口消费品和服务产品在居民消费中占有一定比重。因此,我国的进出口存在技术层面上的结构性约束。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技术层次总体上低于进口产品技术层次,还没有位居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体系的高端,虽为贸易大国但不能称为贸易强国。因为我国对于不少进口产品或者服务并不具备生产能力,所以谈不上对于这些进口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具有比较劣势,进口是不得已而不是本国的主观意愿选择。因此,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不大适用于我国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状态。从本质概念上来说,不少进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尚与我国可以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是不同质产品,国内生产无法替代这些进口产品。

20世纪50年代,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创始人列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贸易数据对现代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著名的“列昂惕夫悖论”。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也成为国际贸易分析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列昂惕夫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将生产的中间投入部分剖分为国内品中间投入和输入品中间投入,体现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中本系统产品和外部输入品消耗的不完全替代性[12]。鉴于此,可以借助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的术语,将我国这种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状态,称为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是一种非理想状态的社会再生产,适合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可获得性说而不是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其中对外贸易处于自由度相对较小的境地。

对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一般情形是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都有一定的比例,无法由本国生产而不得不进口,因而本国的进出口存在技术层面上的结构性约束。因此,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可以相对划分开。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较难自主地借助对外贸易达成国内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以ψ[Cj]表示第j部类生产资料的本国可自给率,则1-ψ[Cj]是该部类生产资料的需进口率;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t)j]一分为二,其中的ψ[Cj]比例购买本国产生产资料,1-ψ[Cj]比例购买进口的生产资料。以ψ[V]、ψ[M]分别表示每个部类劳动者工资消费、投资者剩余价值消费的本国可自给率,劳动者的工资消费V[(t)j]一分为二,其中的ψ[V]比例购买本国的消费资料,1-ψ[V]比例需购买进口消费资料;投资者剩余价值消费M[(t)x  j]也一分为二,其中的ψ[M]比例购买本国的消费资料,1-ψ[M]比例需购买进口消费资料。在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公式中,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本国自给率ψ[CⅠ]、ψ[CⅡ]和ψ[V]、ψ[M]是重要参数,明确表示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涉外经济结构。

由于从本质概念上来说,对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而言,本国产生产资料与进口生产资料、本国产消费资料与进口消费资料是不同质产品,因此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与出口皆不可以相互抵消,进口与出口不能处于同一个平衡条件中。于是,需要将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平衡条件式(3),分解成为本国产生产资料平衡条件式(5)、进口生产资料平衡条件式(6)。

本国产、进口生产资料和本国产、进口消费资料平衡条件式(5)至式(8)都是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它们与定义方程式(1)、剩余价值使用行为方程式(2)合在一起,构成非竞争型进口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在这个公式中,本国产生产资料[X(t)Ⅰ]、进口生产资料[IM(t)Ⅰ]对于满足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生产资料的需求,所起的作用有性质上的区别;本国产消费资料[X(t)Ⅱ]、进口消费资料[IM(t)Ⅱ]对于满足国内使用和出口对于全部消费资料的需求,所起的作用也有性质上的区别。

对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国际循环的主要作用并非发挥比较优势,而是通过引进不同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而支撑国内循环,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由于国际循环需要依靠某些国际化的对外贸易外部条件,对外贸易处于相对受约束的境地,因此国民经济循环也相对较多地受到外部条件制约。

四、我国现实状态下对外贸易的主要作用理解

从我国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状态来看,对外贸易的主要作用并非通过国际交换发挥比较优势,而是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国际交换由进口获取本国尚不具备能力或资源生产而只能进口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对外贸易是国际循环极为重要的部分,在相当程度上对于国内循环起支撑作用。应当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国内循环是受到国际循环支撑的国内循环,同时也是受到国际循环约束的国内循环。

国民经济循环需要既实现内部平衡也实现外部平衡,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分别以实现内部平衡、外部平衡为基础。就对外贸易而言,实现外部平衡主要是指通过进出口获得以及调节本国社会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产品与服务。而实现内部平衡主要是指通过某种恰当安排,在社会再生产中实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两种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使用,使本国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得到实现和物质形态上得到补偿。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分别在国内循环、国际循环中达成。由于国际循环、国内循环相互交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因此对外贸易会通过影响国际循环而影响国内循环。同时,对外贸易作为本国与外国之间的产品与服务相互交换,本身也受到某种规律的支配。

对于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而言,如果实现社会再生产, 那么生产资料平衡条件式(3)和消费资料平衡条件式(4)都成立。在价值形态上将这两个等式相加,就得到下面的等式(9)。

对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而言, 如果实现社会再生产,那么本国产和进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平衡条件式(5)至式(8)都成立。在价值形态上将这四个等式相加,也同样得到式(9),从而也同样得到对外贸易平衡关系式(10)。

所以,式(10)是实现竞争型进口、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都要达成的平衡关系式。其经济含义是,如果实现社会再生产,两个部类出口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总额,与本国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进口总额完全相等,对外贸易处于绝对平衡状态。式(10)正是有研究指出的一个特定结果,在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公式中对外贸易处于绝对平衡状态[13]。究其原因是,在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每个部类都只用自身的资本和获得的剩余价值进行再生产,不发生国内、国际借贷,因此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进口都只能以两大部类同等数量的出口交换获得。从理论与现实对应的程度来看,竞争型进口、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共有的这个对外贸易平衡结果,与现实中各个国家一般遵循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原则是吻合的。进出口基本平衡是国际循环中对外贸易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的对外贸易同样受到这条基本平衡规律的支配。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国在较长时期保持巨量的对外贸易规模,以发挥对国内循环的支撑作用。

五、着力推动我国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迈向理想状态

综合以上论述,我国处于非竞争型进口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状态,进出口存在技术层面上的结构性约束,对外贸易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产品与服务的国际交换由进口获取本国尚不具备能力或资源生产而只能进口的产品与服务。我国的国内循环是受到国际循环支撑和约束的国内循环。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对外贸易服从、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同时,要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向竞争型进口的理想状态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同时也需要通过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使其更好地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挥作用。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合理引导国际产业链转移,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吸纳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放眼世界,中国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最好,为吸纳全球投资和生产要素创造了独特的先决条件。我国应顺势而为,进一步扩大物流、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服务业开放,吸引更多的全球产业链龙头企业来中国落户,形成区域产业链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通过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形成新的全球产业链循环。

二是牢牢抓住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契机,拉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与发展。着力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北斗定位系统、5G网络等我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设施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在支付服务、社会事务领域普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继续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鼓励引进、消化、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利用内需促进外需。一方面,用我国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发展创新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差异化的优势,鼓励中国企业攀上去和走出去,改变中国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形式、方式和途径。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链接起来,以开放的国内市场促进和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循环。

四是注重发挥现阶段对外贸易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升经济结构的特有支撑作用。以更大力度落实落细“六稳”工作中稳外贸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基本盘。配合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断拓展新的出口市场,特别要以大力推进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为方针,不断改善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结构。大力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产品升级。更加积极地挖掘中欧班列作为国际贸易合作纽带,在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全球市场结构上的作用潜力。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扩大每年的中国进口国际博览会对提升进口产品和服务结构的引导效应。

五是努力维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条件基本稳定。坚决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协调机制和多边主义原则,尽可能使这个机制对于稳定全球贸易环境与条件起基本作用,并且按照符合全球贸易规则的方向主动深化国内改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会全面提高我国在全球的综合开放程度,也必将有力推动我国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由现实状态坚实地迈向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2).

[2] 朱珍.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视角[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41-45.

[3]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0.

[4] 陶为群.开放经济下的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及实证初探[J].学术界,1991(5):81-83,74.

[5] 李翀.論国际贸易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7) :3-7.

[6] 胡方.国际价值、比较优势与贸易利益 [J]. 当代经济研究,2018(9):63-72.

[7] 陶为群.运用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管理学刊,2018,31(5):11-21.

[8] 陶为群.拓展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中的总供需平衡[M]//董长瑞.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第11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1-13.

[9] 乔晓楠,张月莹,吴雨婷.世界再生产体系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9(5):3-26.

[10] 陶为群.小国开放经济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再生产公式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9(10):70-78.

[11] 李滨.国际政治经济学[M].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7-332.

[12] 陈锡康,杨翠红,等.投入产出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6.

[13] 陶为群.开放经济的两大部类再生产理论的结构确定与求解[M]//李忠民.资本论研究:第9卷.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210-221.

[责任编辑:李 妍]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
河南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探析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子商务的促进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