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性及案例研究

2020-12-28赵慧娟

创新 2020年6期

赵慧娟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旅游业的快速变化,加剧了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旅游目的地被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需要整合产品及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意愿。特别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综合系统作为区域旅游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整合及融合方式,其创建成为了当前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文章在梳理国外区域旅游系统构建的背景和必要性的文献基础上,以意大利阿普利亚大区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其区域旅游系统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整合程度和协作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出对我国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区域旅游一体化;旅游综合系统;旅游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6-0063-12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时代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使新的旅游运营模式得以推广(Del Vecchio等,2014)[1]。伴随新的技术产生,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引发游客消费行为、偏好及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新的技术也在影响着旅游业,进而出现了新的旅游形式,如體验旅游(多维度的和跨主题的)。现在,游客对所访问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各种旅游体验越来越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经营者被要求能够提供包含文化性、舒适性、社交性、独特性于一体的“全包”式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更优质旅游体验的需求(Ateljevic,2008)[2]。

在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的争论中,区域旅游系统构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事实上,旅游竞争不仅发生在个体的成员或地区之间,而且越来越成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Del Vecchio等,2014)[1]。多参与者和知识密集型的环境,支持一个更大区域的旅游发展过程(Romano等,2014)[3],生态系统为游客多元的需求提供合适的环境(Pilotti等,2013)[4]。当前的经济环境使得加强旅游企业、部门、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构建区域旅游系统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变得尤为重要。经验研究者已经证明,按照网络逻辑进行组织的旅游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竞争和创造价值。网络系统可以帮助旅游公司进入新的市场,利用外部效应提高内部和外部活动的效率。

本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系统回顾并梳理区域一体化旅游系统构建的发展背景、构建的必要性等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意大利阿普利亚大区区域一体化旅游系统的发展为例,通过对区域旅游环境的分析,评估区域内不同旅游参与者的协作水平和整合程度,旨在找出区域旅游一体化供给系统构建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提供一种更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思路,以便开发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

二、信息技术和旅游体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通信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是最具全球化代表的产业之一,很多文献分析了它的地理、生态、农业、城市、地理、社会和技术维度(Del Vecchio等,2014)[1]。旅游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服务行业,由不同的资源组成,依赖于极度分散的供给。与其他服务一样,旅游服务是无形的、不可储存的、具有顾客特质、生产与消费重叠、对关系和声誉具有敏感性(Ndou,2011)[5]。作为一个服务密集型的行业,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实现旅游一体化具有推动作用(Buhalis、Law,2008)[6]。信息系统作为旅游一体化过程中的交流平台,对旅游产品的营销与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科技投入的增加是繁荣旅游市场的基本途径,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系统和现代科技的助力(Weiermair、Kneisl,1996)[7]。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改变了全球旅游业,旅游业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运营模式,旅游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并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Gretzel等,2006)[8]。科技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uhalis,2002)[9]、商业活动、旅游服务和体验的创造和消费方式(Stamboulis、Skayannis, 2003)[10]。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游客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行程预订所有的服务,可以实现提前对目的地的虚拟化云旅游,还可以通过查阅旅游官网和大量的旅游社交网站进而做出旅游决策,这些网站提供了旅游者的反馈和建议(Del Vecchio等, 2014)[1]。除此之外,这些技术也使得区域目的地之间在新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Silvestrelli、Agazzani,2002)[11],同时,伴随着多渠道供给的发展,产生了传统分销渠道的逐步非中介化。

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平台用户洞察研究报告》,2018年1—6月,我国在线旅游App用户规模同比增幅均超过55%,除旅游预订外的社交通信占72.5%,人们更喜欢加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圈子1。Buhalis(2019)[12]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把游客的兴趣转化为一系列购买及分享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如社交媒体的应用,人们会使用Fackbook、Twitter、Pinserest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来与其家人和好友分享其旅游体验。通过这些社交媒体平台,游客可以获取他人的建议、反馈和推荐,并同样可以将自己的旅游体验放在网站上分享。这凸显了在线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依托移动信息技术、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业务的旅游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准确把握旅游过程中移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把握新时代旅游者的体验诉求,理解移动信息技术角色,协助旅游企业提升服务创新、服务补救等工作(华成钢等,2020)[13]。

(二)旅游体验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要求

国外文献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注重旅游体验价值共创的研究,要求旅游目的地满足游客参与产品开发及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实现景区与游客共同创造价值(Caroli,2009)[14]。国外文献中讨论的一个新元素是旅游的体验维度: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的观光浏览和体验当地生活方式有不同的兴趣。這表明旅游体验越来越重要,在某一特定地区为游客增添了一项全面的生活冒险体验,这是由一组与知识相关的旅游服务和产品组成的(Del Vecchio等,2014)[1]。对于旅游体验,目前旅游企业可以做到为游客提前设计、有意生产、组织、预见、计算、定价和收费(PineⅡ、Gilmore,1998)[15];其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消费者参与、共同创造和在线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重要,聚焦“技术增强现实的旅游体验”作为一种整合的概念框架,将旅游描述为“体验、共同创造和技术”的结合(Neuhofer等, 2013)[16]。

旅游目的地应该具备通过创造、整合为游客提供完整旅游体验的能力,尤其是为游客提供增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Hong,2008)[17],可基于个性化定制和共同创造的理念,实施新的策略以满足和预测游客的旅游新需求(Crotts等,2000)[18]。从这个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传统的产品,而更多的是有形的旅游产品(景点吸引物、商品等)和无形的旅游服务(社会文化、体验服务等)构成的捆绑组件(Morgan等,2004)[19],是与体验高度相关的旅游系统(Govers、Go,2010)[20]。

通过以上研究内容可以发现,体验因素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动态竞争力,为了提供完整的旅游体验,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旅游目的地通过采用构建区域旅游系统的方法来提升竞争力,区域旅游合作的网络连接旨在实现旅游系统的灵活性整合和以创新为目标的持续性增长(Denicolai等,2010)[21]。

三、旅游企业合作对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的必要性

基于信息技术和旅游体验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和区域整体旅游特色的发展,而这两方面都是提升区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正如Baggio等人(2010)所指出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被认为是嵌入一个社交网络中的一群相互关联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共和私营)构成的系统[22]。Adu-a-mpong(2017)研究了加纳中部地区旅游部门在机构层面的合作,在与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交流并审查政策文件后,其发现公共部门和旅游机构之间的合作水平较低,提出了必须努力提高公共部门和旅游机构之间的协作和协调水平的建议[23]。因此,旅游目的地的表现取决于不同参与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取决于目的地的内在特征。

在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将重点放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上,包括结构性要素、环境要素(Govers、Go,2010)[20],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因素(Buhalis,2000)[24];还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协同营销(Warg、Fesenmaier,2007)[25]。基于资源的方法和“新结构主义”(Crouch、Ritchie,1999)[26]指出引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不仅包括结构因素, 还包括能够激活的技能因素和协同效应,如Brand USA与合作伙伴TripAdrisor和Expedia等组织密切合作将目的地提升为优质旅游目的地(Zavattaro、Fay,2019)[27]。因此,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的竞争力,而旅游业在整体上更是如此,旅游业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为相关企业在社会经济领域构成的整合竞争能力(Ndou,2011)[5]。旅游业与旅游目的当地和所在区域的资源、活动、产品、社区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综合旅游系统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Bousset等,2007)[28]。

旅游企业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区域旅游供应链,构建区域旅游系统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Pilotti等,2013)[4]。在旅游供应链的组成结构方面,众多中小型企业是旅游供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中小型企业提供和交付的(Avcikurt,2003[29];OECD,2008[30]),但是旅游中小企业人力和财力不足,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及经济规模的不足,构成了全球旅游市场竞争力的障碍(Jarvis,2006)[31]。因此,区域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克服资源与能力劣势,是一种务实合作战略(Merrifield,2007)[32],尤其在众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参与旅游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它们提高自身应对游客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并提供独特的在线服务,以说服潜在的顾客作出旅游选择(Ndou,2005)[33]。

所有这些文献研究都突出说明了实现旅游目的地整合管理能给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的机会,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允许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协作,以实现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Pilotti等,2013)[4]。因此,一个跨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及其吸引资源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决于各个地区的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公共机构之间的整合程度。这种系统性的视角从一个假设出发,即一个地区的旅游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并与所有其他地区的参与者合作,组成整体区域旅游服务,作为解决顾客需求问题的系统性方案(Pencarelli、Forlani,2011)[34]。同时,在创建旅游网络系统之前,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进行环境评估,以确立企业间的协作水平、互动的强度和密度、社会环境、技术基础设施和协调模式。基于这种评估,可以设计和规划旅游管理者在当地或区域层面建立旅游网络的最佳途径(Ndou等,2005)[33]。

因此,旅游行业需要从一个综合的系统的视角来进行分析,即作为一个旅游供应链网络。从系统和战略的角度来探讨旅游业对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创新具有特殊的意义(Ndou,2011)[5]。旅游业的竞争是一个涉及行业和区域的问题,而不是某个单独的企业或公司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将旅游业定义为一个融合了多个行业领域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相关产业,包括公共机构、旅游企业、农产食品供应公司、运输和物流、手工艺品、文化和金融等(Del Vecchio等,2014)[1]。

四、国外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目的及背景

案例研究以意大利的阿普利亚地区为例,该地区正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地区试图通过旅游供给系统的构建实现区域一体化旅游系统。因此,阿普利亚地区被很多学者用来作为旅游案例研究樣本地区,如Pasquale等(2017)以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旅游业为例来研究智慧旅游是区域旅游增长的驱动力[35];Loiodice(2015)研究阿普利亚地区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旅游经营者培训[36];Lisi和Esposito(2014)研究阿普利亚地区如何利用语义技术和机器学习支持综合旅游服务[37]。阿普利亚地区的区域综合旅游发展比较成熟,其发展经验一直被旅游研究者作为案例来研究,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在意大利阿普利亚地区建立的区域旅游一体化供给系统的障碍因素及相关路径,进一步在采取构建旅游系统的方法保持区域旅游目的地整体竞争力方面得到启示。研究者已经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通过了解当地旅游环境的复杂性以评估旅游企业间的协作水平,评估它们相互作用的强度、社会环境、技术基础设施和协调模式。根据这一评估,设计和规划旅游经营管理者在区域层面开展建立旅游网络系统的最佳途径(Ndou等,2005)[33]。

案例基于一项网络调查,目的是评估一个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协作程度。问卷调查是2014年9月到11月期间在意大利阿普利亚大区进行的。在阿普利亚地区运营的旅游公司的样本通过阿普利亚官方管理系统“www.viaggiareinpuglia.it”获得,然后与其他信息来源如“www.bed-and-breackfast.it”、网络搜索和辅助资源等进行集成整合,总共获得的样本包括500家旅游住宿公司(包含酒店、住宿、餐饮等),问卷通过Google Drive在线管理,获得的回报率为23%,总共收回130份调查问卷。

案例所开展的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旅游住宿公司的概况和特点,包括业务类型、房间数量、提供给游客的服务、接待人数和游客的国籍;第二部分包含的问题旨在分析公司的战略组织及与该地区的公共机构和其他旅游公司进行的合作;第三部分是信息通信技术和社会网络的应用,目的是了解它们在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它们为加强旅游目的地系统管理所做的贡献。

(二)案例分析结果

对案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得的综合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表1显示的是阿普利亚住宿公司与目的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作的不同态度。如表1中所规定的行是与公司合作的主要参与者,而列是主要的合作目标领域。在合作活动范围上,首先,占比最高的是各利益相关者联合推广或开发这片区域的旅游产品(22.33%),在此基础上明确参与这一活动的主要合作者,包括在线旅行社如booking.com、expedia.com等(49/94,52%)、旅游目的地公共管理机构(21/94,22.3%)、同类企业联盟及协会(11/94,11.7%),三者综合起来是一个较大的参与者群体。其次,专业培训的需求被认为是合作背后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企业联盟或协会及公共机构所占的比例较高(16/50,32%),尽管需要培训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认可,但在与大学和培训中心进行的合作中,却存在着不太积极的反馈,占比仅为0.48%;同时需要旅游目的地公共管理机构(6/50,12%)来进行更多的培训合作。再次,是关于建立一个综合旅游系统的合作计划。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或机构联盟较少倾向于在某个特定的范围内拓展合作(综合占比为10.93%)。最后,是对于开发旅游新产品及服务的兴趣(9.26%)。在所有情况下,联盟或协会被认为是实现这些活动的理想合作伙伴,其次是在线旅行社(booking.com,expedia.com等)。与此同时,也有少量的与大学和金融机构合作的案例,与客户、交通运输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和旅游运营商的合作形式也较少。这里没有与农业食品和文化参与者进行结构化合作的形式,这无疑是建立区域综合旅游体系最主要的限制之一,考虑到阿普利亚地区自身的特质,其主要特征应该是综合美食和文化遗产。

关于对与其他地区伙伴进行合作带来的机会的认识,数据显示(见表2),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合作,在84.6%的案例中,当公司与其他地区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它们都会从中受益。

在前面农产食品公司进行合作或组成联盟参与旅游活动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农产食品公司缺乏合作。尽管与合作伙伴没有具体的合作形式,但所有被调查的公司都声称特别注意在专门的网站如Tripadvisor、Holidaycheck、Zoover等对客户评论进行跟踪监控,以及实施客户反馈和建议(特别是在村庄、露营和村舍的情况下)。就区域文化遗产的价值而言,尽管参与调查的所有7家公司都表示有兴趣与促进地区文化遗产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但调查结果收效不是很理想(4.88/7)。在战略和组织结构方面,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稳定的角度分析创造新的创业企业的机会,调查显示,旅游经营者已意识到这些企业的潜力以及它们对于巩固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价值[平均得分(6.38~6.53)/7]。

表3说明了这些公司收入的来源(问题得分从1~7,1表示“根本不”,7表示“大量、非常”,数字表示公司在多大程度上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中获益),接受调查或访谈的公司几乎都确定客房的销售收入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第二个重要的来源是餐饮,尤其是对较大的酒店来说,餐饮是与客房销售相关的核心业务的延伸,其中食品和葡萄酒是额外收入结构的主要来源。这一分析突出了另外两个负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与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公司有关。通过增加额外服务的销售(包括酒店、汽车、机票等)来扩大它们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运输公司的战略。受访的公司对纵向一体化战略表示较低的兴趣(47%的样本对这个额外的收入来源表示了最低的兴趣)。第二个是关于旅游和导游项目的调查,这些都不被认为是接受采访公司的利润来源。这一结果凸显了对文化遗产在单一和区域旅游供给的资格认证中所具有的潜在贡献的认识不足,这一结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泛的旅游形式,可以让游客自由地去体验并发现这个地区。

此外,案例中还对相关调查进行了一项集群分析(见表4),以突出显示那些只对某些特定活动感兴趣,只专注扩张等对扩展业务领域不感兴趣的公司的存在。在参与调查的阿普利亚住宿公司中,对于这一类公司收集到的反馈数量很少,因此没有必要提供间接的推论分析,即使是合理地假设将聚类分析的结果扩大到更多人群将得到相关的影响结果。在接受采访的公司中,63.85%的公司对扩大他们的业务领域来与销售房间(集群3)互补或平行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22.31%的公司则非常倾向于扩展他们的业务为餐饮、区域食品和葡萄酒的销售提供服务,其中有大约13.85%的公司对餐饮服务及先进技术服务开发的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通过对这个集群的分析,可以识别企业发展战略远景和增长潜力。

五、对我国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综合系统的重要启示

(一)构建新型旅游信息系统,形成“大旅游”区域旅游协作文化

如以上案例所述,伴随着游客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游客对旅游服务的内容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旅游机构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旅游行业需要加强协作,构建一体化服务供应链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旅行社应从大局出发,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积极为游客提供一体化优质服务,构建旅游企业的区域旅游供应链战略联盟,形成“大旅游”区域旅游协作文化。激活一种区域旅游协作式的文化,需要以构建基于新型供应链的旅游信息系统为基础。目前,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及旅游社交平台已基本代替传统线下旅行社,成为旅游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各种旅游新业态的综合信息平台的介入,改变了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可以实现实时地、广泛地分享信息,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各种信息失真、信息延误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区域旅游协作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旅游服务效率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尤其是我国旅游供应系统仍非常零散、合作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目前仍采用较低水平的旅游同质化竞争的方法和模式,对于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寻求创造并激活一种基于旅游供应链的区域旅游协作文化解决方案非常有必要。通过推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将旅游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组合,共同销售旅游产品及服务,共创区域旅游品牌,实现多方共赢;通过调查分析区域旅游协作系统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整合程度和协作水平,使旅游企业充分认识加强与其他区域企业的旅游合作给自身发展带来的益处,增加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动态互动;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创造新的技能和能力来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构建区域综合旅游协作系统;通过有效管理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促进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区的协作和同步增长的过程。此外,由于国内旅游企业在区域经济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水平、经营规模、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构建区域旅游协作文化时,应从企业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明确建设目标,确定适宜的建设方案,并制订配套的实施计划。

(二)加强跨区域旅游供应链联盟合作,形成区域旅游综合生態系统

在旅游目的地现有的旅游供应链基础上,重点通过加强旅游企业、部门及不同区域旅游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构建基于跨区域旅游供应链联盟的区域旅游一体化供给系统,来满足游客的多变的需求,提高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优势,是当前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需要借鉴的经验。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动态联盟式供应链服务模式,基于跨区域旅游动态联盟式供应链进一步构建区域旅游供给系统。借鉴本文研究案例中构建的区域旅游供给系统的经验,构建融合多方参与者、知识密集型、依托信息技术的区域旅游服务生态系统[38]。对该系统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因素及发展路径问题,需要通过分析旅游供应链上的旅游企业与本地区及跨区域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态度和合作关系、区域旅游企业的收入结构来源、旅游企业的业务扩展方向等,并结合区域旅游资源自身具有的特质,来系统研究跨区域旅游系统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供应链整合程度和协作水平;构建跨区域旅游供应链联盟来加强合作生态关系,这对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综合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信息技术和旅游体验的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构建的区域旅游供应链联盟是一种动态联盟信息系统。动态联盟信息系统由若干个信息化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由若干个企业成员组合而成,各成员可独立自治,企业之间又相互协同。基于供应链的区域动态联盟支持联盟内企业形成良好的区域旅游协作文化,同时联盟内旅游企业具有可快速重构、动态自适应的特点,尤其是能够针对信息需求及游客体验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区域旅游供应链联盟的运作,不仅具有区域旅游一体化多方协作的优势,而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三)创新旅游企业区域合作良性发展机制,形成旅游企业务实发展战略

区域旅游协作文化和区域旅游一体化生态系统的构建,对刚刚开始创建系统性区域性旅游服务的旅游企业将产生积极影响,这有利于激活并形成一种旅游企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大型或龙头旅游企业势必会对这一合作发展机会感兴趣,对于中小旅游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种扭转自身劣势的务实战略。尤其是伴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在线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发展更加表现出知识密集型、以旅游体验为主的新兴领域动态特征,因此,通过创新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创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综合系统,对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来说将是必然选择。

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既要通过旅游企业提供综合的质的供给进而为游客增加价值来实现,又要旅游经营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提供一站式旅游综合服务来实现。而这种综合服务不是旅游企业独立发展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加强区域内及跨区域的旅游企业合作来达成。建立和提高当地旅游企业参与构建综合性区域旅游系统的能力,这势必需要经历一个认识阶段。借鉴吸收本文研究案例的经验,第一阶段将涉及旅游运营商,特别是那些对区域旅游合作感兴趣并且有意识参与的运营商。围绕一个创新的合作解决方案,各旅游运营商集成在一个整合的区域协作框架内,使不同的旅游供应商企业共同发布整合性旅游产品,共同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合作关系的无缝衔接,这样一来,旅游企业更倾向通过采用跨区域旅游合作的方式,更有效地为游客创造无缝的旅游体验。第二阶段通过旅游企业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影响和利益,推动其他参与者包括旅游和非旅游企业扩大合作的路径,激活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合作机制,旅游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共识:一是需要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才能够有效地吸引旅游者来目的地,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的构建应以不同旅游参与者、旅游及非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及跨区域联盟合作为基础,为游客提供全面、综合、专业的旅游服务和产品,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服务和增值服务;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所提供的机会及带来的保障,促进创新性区域旅游系统的管理和开发涉及的旅游服务整合技能及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共同进行整合的跨区域的知识共享和创造,构建形成区域旅游供应链网络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系统的构建需要平衡对区域旅游合作感兴趣的大型公司、龙头企业和其他中小型企业出现的不同利益诉求,使得各自形成务实发展战略,这将有利于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各参与方的问题,共同形成区域合作的良性发展机制。

[15] PINE II J B,GILMORE J H.Bienvenido a experience econom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4):97-105.

[16] NEUHOFER B, BUHALIS D, LADKIN A. A typology of technology-enhanced tourism ex-perie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4):340-350.

[17] HONG W 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tourism sector: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from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points[M]. Heidelberg: Springer,2008:176-180.

[18] CROTTS C J, MARCH R, BUHALIS D. Global alliance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New York:The Routledge Press :2000:211-239.

[19] MORGAN N, PRITCHARD A, PRIDE R. Meeting the destination branding challenge[M]//MORGAN N, PRITCHARD A, PRIDE R. Destination branding: creating the unique destination proposition.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2004: 59-78.

[20] GOVERS R, GO F.Place branding:glocal, virtual and physical identities,Constructed,imagined and experienced[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10.

[21] DENICOLAI S, CIOCCARELLI G, ZUCC-HELLA A. Resource-based local development and networked core-competencies for tourism excellence [J].Tourism management, 2010(2):272-278.

[22] BAGGIO R, SCOTT N, COOPER C. Im-proving tourism destination governance: a complexity science approach[J]. Tourism re-view, 2010,65(4):51-60.

[23] ADU-AMPONG E A. Divided we stand: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ourism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Ghana[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17,20(3):295-314.

[24] BUHALIS D. 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1):97-116.

[25] WANG Y,FESENMAIER D R. Collabo-rative destination marketing: A case study of Elkhart county,Indiana[J]. Tourism management,2007, 28(3): 75-863.

[26] CROUCH G I,RITCHIEJRB. Tourism,com-petitiveness,and societal prosperity[J]. Jour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44(3):137-152.

[27] ZAVATTARO S M, FAY D L. Brand USA: A natural quasi-experiment evaluating the suc-cess of a national marketing campaign[J]. Tourism management,2019(70):8-42.

[28] BOUSSET J P, SKURAS D, TESITEL J, et al.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integr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rethinking tourism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 Tourism geographies,2007,9(4):387-404.

[29] AVCIKURT C. Auditing managerial training needs of Turkish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tel enterprise [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3(6):399-404.

[30] OECD. Enhancing the Role of SM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R]. OECD Publishing,2008.

[31] JARVIS R. Finance and the small business[M]//CARTER S, JONES-EVANS D. Enter-prise and small business: principles, prac-tice, and policy. Harlow:Pearson Education,2006:338-56.

[32] MERRIFIELD D B. Strategic collaborations-essence of survival[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7(2): 10-14.

[33] NDOU V, PASSIANTE G. Value creation in tourism network Systems[M]// FREW A.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05. New York:Springer Wien,2005.

[34] PENCARELLI T,FORLANI F. “Il marketing dei distretti turistici-sistemi vitali nell”eco-nomia delle esperienze[J]. Sinergie,2011,58(2):231-277.

[35] PASQUALE D V,GIUSE PPINA P. Is tourism a driver for smart specialization? Evidence from Apulia, an Italian region with a tourism vocation[J].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7(9):163-165.

[36] LOIODICE I.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pu-lia region and training of tour operators[M]//KATSONI V. Cultural tourism in a digital era. Cham:Springer,2015:385-396.

[37] LISI F, ESPOSITO F. Supporting integrated tourism services with semantic technologies and machine learning[R]. International se-mantic web conference,2014.

[38] 簡兆权,令狐克睿,李雷.价值共创研究的演进与展望:从“顾客体验”到“服务生态系统”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9):3-20.

[责任编辑:杨 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