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堂要从“心”开始
2020-12-28张学良
张学良
近年来小学思政课堂经历了多次教材的调整。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现在的“道德与法制”。每次调整适度改变的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不变的是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深度互动,触及“心”灵
小学思政课以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为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有义务在儿童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虽然是一门活动性课程,但在学校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仍然有一部分课程内容以传统课堂的形式来组织课程实施。对话型课堂就占据了课程一定的比例!然而要让这门课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上的深度互动,触及心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课堂就变成了简单肤浅的说教。慢慢的这门课程就会沦落为孩子们眼中的“副科”。反之如果老师精心设计,走进孩子内心的深度互动,孩子们就会向往这种愉悦的心灵交流。例如,小学道法课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其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学会沟通交流”。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沟通?为什么?”孩子们立刻把思维的视角拉向自己的生活。“我喜欢跟真诚坦率的人交流”“我喜欢跟尊重别人不同意见的人交流”“我喜欢跟懂得倾听的人交流”——孩子们关注对常态生活的深度思考。你在跟别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过争吵现象吗?为什么?怎样的沟通既可以避免这样的争吵,又能解決问题呢?孩子们通过情景回顾,理性思考。懂得了要尊重不同的看法,理性的看待分歧!简单的拒绝,一味的接受、相互指责都是沟通中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互动内容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在这样的课程中获得心灵的丰满!
拓展活动,“心”的体验
小学思政课的活动性特征是遵循了儿童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而设计的。本课程超越了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者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因此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们有“心”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设计内容要选择在孩子成长的需要处,形式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小学教材五年级有一个“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活动内容。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当前孩子们课余生活单调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参加各种培训班,二是玩各类电子产品的现象占有很大比例。对此学校非常重视丰富的活动设计!如果我校四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六平台(梅韵艺术大舞台、梅韵体育馆、梅韵科技馆、诚品读书廊、梅韵环境设计院、梅韵外交大使馆)的设计就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体验空间。如:结合“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道法课内容,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我为植物挂名牌”的活动,学生通过科学课课堂学习,课后实地观察,上网搜索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为美丽的校园画上自己的一笔。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植物的科属学名、生物特征、生长习性、用途等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利用身边简单易行的常见材料,设计并绘制植物名牌。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张名片的上面还专门设置了具有学校 logo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自动链接到该植物的方方面面,孩子们设计的植物名牌造型各异,风格独特,饱含童真,富有童趣,只要你留心观察,即使是同一植物扫一扫获得的信息还不一样。这样的由道法课程拓展开来的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在各个年级都普遍展开。如低年级结合“我们爱整洁”主题而拓展进行的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抽屉的比赛活动;如中年级结合“家庭的记忆主题”开展我家小春晚视频大赛;高年级结合“我们神圣的国土”开展寻访家乡名人活动——道法课程的延伸性体验活动成了孩子们社会性发展的多维实习场。
多元评价,从“心”出发
道法课程的活动型特征决定了该课程评价有别于其他学科!近年来我们关注该课程评价的多维路径!其中从“心”出发的表现性评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不以分数论英雄”。教材中关于历史、自然、法律等知识类的评价以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作参考;同时更多的兼顾习惯养成、品德形成的纵向提升!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我们将孩子在道法活动中的参与率,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养,通过教师评、家长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考核”出一个同伴们认可的等级,公示后录入“学生素质报告单”。真正落实了道法课的评价“不只是老师说了算”。如:每学期的结束都有这样的总结评价课。一方面梳理本学期各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点的把握,另一方面就一学期来参与活动、课堂发言、习惯提升等等,组织大家自评互评。每次这样的评价课就是一个学习、展示、促进、提升的过程。于是孩子们在这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关注过程性表现。如:五年级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其中有一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在这个活动中拿出学校班级科技活动提案的同学和没有拿出提案的同学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的积分是不一样的。如: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参加“骄傲的祖先故事比赛”的同学和不参与的同学获得在评价等第也是不一样的。除这些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之外。我们更关注评价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如低年级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我们更多的关注一学期来,每周表现班级之星评价栏目的情况,同时参考爸爸妈妈对你的评价!多元综合评价,让孩子们更关注平时的表现,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从而达到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为目标追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内化、构建、体验、理解规范,服从规范,从而实现人的精神变革。
小学道法教学需要在新的时期进行新的探索。一孩一宇宙,如何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动态构建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人的个体的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成长,是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